《桥之美》教学设计刘根娣.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28188 上传时间:2021-07-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之美》教学设计刘根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桥之美》教学设计刘根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桥之美》教学设计刘根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桥之美》教学设计刘根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之美》教学设计刘根娣.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桥之美教学设计 执教人: 合肥实验学校滨湖校区 刘根娣 桥之美教学设计 刘根娣【教材分析】桥之美是一篇说明性的小品文,在写法上和中国石拱桥这种规范性说明文有所区别。学习本文,要仔细品味文中诗意的描写性文字,它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让人在感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而这些七年级的孩子此前只在七年级上学期接触过一次说明文,对于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恐知之不多。由于教授对象的特殊性,我尝试采取深入浅出的方法,化难为易,将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通过对语言的赏析体会画家所描绘出来的桥之美。【教学目标】1了解画家爱桥的原因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下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2深

2、入体会桥之美在于“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3品味说明文中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教学重点】1深入体会桥之美在于“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2品味说明文中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桥之美在于“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教学方法】 引导 品读【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 说桥知美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感受到柔美温馨;毛主席的“大渡桥横铁索寒”让人体会到壮美雄浑在诗人的眼中, “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那么在画家的眼中,桥又具有怎样的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请齐读课题桥之美。二、朗读课文 读桥寻美请自由朗读并思考:作者爱桥的

3、原因是什么?-【我之爱桥,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下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三、阅读课文 观桥赏美 (一) 原来作者爱桥,是因为桥在不同环境下有不同的美。 那么,文章写了哪些不同环境下的桥?这些桥在画家吴冠中的眼中,它们的美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请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探寻桥之美。桥 美乌镇苇丛中的石桥 舒畅(疏与密)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 销魂(刚与柔)水天一色间的石桥 满足(单一与丰富)南方山区的风雨桥 理想(静与动)在此过程中,将品味语言与探寻桥之美融入在一起。边读边品边析。重点品析以下几句: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

4、口舒畅的气。-【“发闷” “深呼吸”】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纤细” “坚硬”】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点缀” “搏斗”】小结:由此我们知道了,在画家的眼中,他所关注的并不是桥本身的结构或历史,而是桥与周围环境形成了对照,构成了富有变化的画面,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正如吴冠中所说:“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二)当然,文中还有

5、其他的桥其他的美。让我们继续探寻第5段。桥之美,美在哪里? 桥 美清明上河图中的桥 联系小径尽头的小桥 协同高山峡谷间的索桥 衬托(三)看来,桥与周围的环境不仅可以形成“构成之美”,还可以形成“联系之美”。因此文中作者说了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他的看法,那就是: -【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四、总结全文 循桥悟美 是啊,只要是与周围的环境起到“构成”及“联系”作用的,不管是不是桥,这一形象都具备了桥之美。这个形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正如今天同学们能够坐在这里配合老师一起完成这一节课一样,使我们产生联系的正是本次大赛,它于无声之中搭建了一座沟通之桥,看,许多远道而来的老师们专家们坐在下面,与在台上的我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五、作业布置 画桥写美。 我们合肥也有不少桥,请同学们课后或画出或拍摄你心中美丽的桥,并写一写你的感受。板书: 桥之美 构成美 联系美 语言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