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泥石流教案[运用参照].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38311 上传时间:2021-07-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泥石流教案[运用参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预防泥石流教案[运用参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防泥石流教案[运用参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泥石流教案[运用参照].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教学主题: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脱险方法及防溺水教育教育目的:1、利用泥石流山体滑坡、溺水等的网络新闻资料,对学生进行灾情图片和视频宣传。2、让学生了解泥石流山体滑坡发生的原理,使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感恩社会。3、加强学生的爱国尽责、生命感恩、爱心互助及掌握安全自救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并掌握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逃生方法、预防溺水的方法等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观看有关泥石流的图片。二、介绍泥石流发生的原理及种类:1.泥石流发生的原理:泥石流发生是在暴雨或淫雨使沙土石达到水饱和并达到液化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液化的泥沙石向低洼处流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山体滑坡是暴雨或淫雨使山体不堪

2、重负,由山体薄弱地带断开,整体下滑,造成山体滑坡可以是第四纪残坡积物,也可以是风化的基岩。2.泥石流的分类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

3、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三、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逃生方法: 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

4、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 4、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5、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6、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或听到警报时,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半旁侧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7、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

5、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4、 掌握预防溺水的方法: 无论在炎热的夏季还是秋季,同学们都喜欢游泳,但因为缺少安全常识而溺水死亡,引发溺水事故,所以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四不”: 一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准去。 二不:没有会水性的大人陪同不准去。 三不:有水的地方远离不准去。 四不:不到沟、渠、水库、塘等深水处玩。探讨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 不会水性。2. 意外掉入水中,室息死亡。3. 在水中突发病尤其心脏病。4. 盲目游入深水漩涡。救护需知: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让大人来营救。同时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参加抢险营救等危险性活动。 五、师生交流。 同学们,珍爱我们的生命吧!珍爱生命就等于珍爱自己,请举例子说一说怎样注意安全、珍爱生命。思考“从泥石流山体滑坡中我看到的、我想到的;我能为身边的人做什么?我能为自己做什么? 总结:同学们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每一天。希望通过这堂安全教育课,同学们能珍爱生命,感受生命价值,养成自觉遵守安全原则及其他安全防范原则的习惯,祝大家天天安全!4建筑土木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