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正负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47623 上传时间:2021-07-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正负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正负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正负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正负数》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正负数》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正负数》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上《正负数》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正负数教学设计 课前思考: 随着教科书的再次改编,正负数这节内容由过去的从温度引入并认识正负数,改为两节内容,即温度(直观认识正负数)和正负数(了解正负数和整数的意义)两节内容,新教材的改编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习目的更明确,认识负数的关键是理解负数是表示与正数意义相反的量,小学阶段学习负数限定了了解的层次,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现实生活丰富的实例,直观的认识正负数,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设计理念: 以现实生活情境引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尝试记录生活中相反意义的数量,并进行讨论比较,引发学生学习新数的情感需求,使学生逐渐体会到了数学符号的优越性简洁,准确。在学生记

2、录、交流、比较的过程中,因需要而思考,因思考而创造,经历了一种符号化到数学化的过程:由文字叙述到符号表达,充分感悟了负数产生的过程和必要性,凸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理念。教材分析 正负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的第二课时,它的上一课是温度,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可以在数的前面加“”和“”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而且也已经知道0既不属于零上温度也不属于零下温度。但并没有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正负数一课中,教材通过正负数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在认识温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理解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0的特殊意义,为进一步学习正负数打下较好基础。 学情分析 在温

3、度这一节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可以在数的前面加“”和“”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而且也已经知道0既不属于零上温度也不属于零下温度。但并没有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以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实例为素材,从中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才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于学生初识正负数,对正负数读写的指导、练习,对正负数意义的引导应作为教学的重点。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早已知道0表示什么都没有,但在本节课中,0却是一个表示分界、基准的数,这与学生以前的认知有所不同,因此“了解0的内涵,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

4、体会正负数的意义。2、 结合情境,了解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认识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3、 通过列举生活中运用正负数的例子,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0的内涵,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 最近几天气温一直下降,老师收集了几个城市的气温情况,出示: 北 京-5-7 合肥2-16 石家庄-12-6 南京-3-10你能读出下面的温度吗?说一说他们表示的意思。【设计意图】通过温度的表示方法引入新课,在复习的同时,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知

5、,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2、师:当温度低于0度5度时,我们说零下5度,可以用-5表示,这样比较方便,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比如:(出示图片)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8.43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你能记录下他们的高度吗?(生尝试记录)汇报结果:方法一:高于海平面8843.43米 低于海平面155米方法二: +8843.43米 -155米你觉得哪种方法简单?你能说说“+”和“”表示的意义吗?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话,比如(+8843.43米表示比海平面高的高度是8843.43),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初步体会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用

6、手势表示出高于水平面和低于水平面的动作,体会到两种物体的测量均以水平线为基准,初次体会正负是相对而言的。3、分别出示课本情境图2、3、4。 分组合作说一说。要求说一说每个数前的“+”或“-”表示的意义,小组内互相讨论,组织语言,师给予指导,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小组汇报,说一说每幅图中的“+”和“-”在具体的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思考:第四幅图中,如果取出200元钱,存折上会有怎样的变化?生尝试书写。提醒结余栏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很多相反意义的量,不同的情境下,正负数表示的意义不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2、 动手操作,建立概念1、 思考:通过以上的生活实

7、例,你发现了什么? 负数 正数 下降 上升 减少 增加 亏 盈 支出 收入 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2、 你觉得什么样的数是正数呢?什么样的数是负数?举例说一说。生:妈妈给了10元钱,是+10 ,我花了5元,可以用5表示。.小节并板书:像+10,+200,+8843.43.都是正数。(“+”可以省略) 像-1000,-500,-127.都是负数。(“-”不可以省略)思考:“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小组讨论)在现实生活中,“0”不仅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基准,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 你能说出几个正负数吗?师结合学生说出的数选取并随机板书: 像-10,200,0,-105,

8、78.都是整数。质疑: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整数吗?正数一定是整数吗?(举出反例)负数一定是整数吗?(举出反例)试着说出几个整数来。 正整数 自然数 整数 0 负整数【设计意图】认识正负数时才用了分类的方法,同时重点研究了0的问题。通过辨析与解释,得出结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同时课本首次引入整数概念,通过列举让学生初步从字面理解“整数”的概念。3、 借助实例,解释应用1、 说一说生活中见到过的正负数,并和同学们交流。(学生只要说的合理,都要给予肯定)2、出示课本图片,结合图片说一说图中正负数表示的实际意义。思考:在跑步比赛中你希望风速是正数还是负数?为什么?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演示。【设计意

9、图】练习实际,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3、下图每格表示100米,笑笑刚开始的位置在自己家。如果笑笑从家向东行300米表示为300米,那么她从家向西行500米可以表示为 米。如果笑笑现在在超市,说明她从家向 行了 米,可以表示为 米。【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如果规定正数所表示的数量后,与其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负数表示I,进一步巩固正负数的意义。4、淘气班同学跳绳成绩平均每分80下。如果把笑笑的成绩记作“1下”,想一想,填一填。教师适当给予指导,明白平均每分跳80下看作标准。四、你知道吗?出示史料,进一步了解负数的历史。(师结合课件介绍)【设计意图】通过数学史的介绍,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我国

10、古代人的智慧和成就,培养爱国主义精神。5、 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正负数 像+10,+200,+8843.43.都是正数。(“+”可以省略) 像-1000,-500,-127.都是负数。(“-”不可以省略) 正整数 自然数 整数 0 负整数教学反思:正负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内容,第一课时是温度,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从温度的知识中了解了一些生活中的正负数。知道了可以以0为分界线,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而且也已经知道0既不属于零上温度也不属于零下温度。但并没有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正负数一课就是让学生在认识温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认识

11、正负数以及0的特殊意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前我也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理念和学生实际以及教材特点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温度复习 为了新旧知识点的自然衔接,课前设计了重温温度的活动,使学生自然的感受到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这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顺势过渡到新授的环节,生成自然。 (二)通过现实情境中相反意义的量,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 首先观察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图片,理解以海平面为基准的意思,分别记录他们的高度,由师生共同探讨达成共识:总结出正负数的表示方法简便、清晰、准确。紧接着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高

12、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初步体会正负数表示一组意义相反的量。接着,小组讨论说一说其它三幅图表示的意思,进一步理解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义不同。同时充分发挥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认识正、负数和0的关系。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数,说说发现了什么。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索出正、负数和0的关系。教材首次出现了整数的概念,为了不给学生增加难度,我紧紧举例让学生初步感知整数。 (四)借助实例,解释应用 为进一步巩固对正负数的认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正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充分举了生活中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师不要小看学生,他们潜在的能力要靠我们教师去挖掘,让学生说“生活中的正负数”这一设计,也让我大开眼界,使我坚信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可忽略。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学生举出了“打羽毛球赢了、输了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有的同学想到“炒股赚了、赔了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学得兴致盎然、意犹未尽。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尽可能地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并引领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努力争取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感受,做到人人参与学习,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