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计划总结之《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堂提问观察的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147913 上传时间:2021-07-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计划总结之《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堂提问观察的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数学计划总结之《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堂提问观察的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数学计划总结之《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堂提问观察的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数学计划总结之《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堂提问观察的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数学计划总结之《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堂提问观察的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计划总结之《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堂提问观察的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计划总结之《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堂提问观察的分析报告.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数学计划总结之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堂提问观察的分析报告 一、研究背景本学期,在校教研组的精心策划与组织下,我们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本次活动改变了过去粗线条的听课、评课方式,从教学目标分析,课堂结构分析与课堂练习分析,课堂提问分析,学生的学习活动观察,课后调研、测试等多个角度发现了现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得到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本次研究由张敏、谭怡、冯清梅三位老师进行同课异构执教,选择了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五年级下册体积和容积,参与研究的有全体数学老师。二、研究主题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准确、恰当的

2、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问题提出后,急于求答,对于答不出的学生,不善于启发答问的思路,点评答问的得失,全由教师一人包办或对答问与其思路不同的学生置之不理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我们力图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时,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三、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在三位老师执教过程中,认真记录了教师在课堂上提

3、出的每个问题,并对所提问题进了归类,分析整理,具体情况如下:表1问题的认知水平 认记 百分比 推理 百分比 创造 百分比 管理 百分比 张敏 30 47.6 23 36.6 5 7.9 5 7.9 谭怡 24 47.1 18 35.3 5 9.8 4 7.8 冯清梅 24 48.9 16 32.7 5 10.2 4 8.2 表2问题的目的指向 教师 指向问题内部 指向问题外部 获得问题结论 百分比 引发学生思考 百分比 合计 百分比 提醒 百分比 激励 百分比 张敏 32 50.8 26 41.3 58 92.1 2 3.2 3 4.7 谭怡 29 56.9 18 35.3 47 92.2 2

4、 3.9 2 3.9 冯清梅 24 48.9 21 42.9 45 91.8 2 4.1 2 4.1 结论:教师提问方式正在转变,推理性问题占30%以上,创造性问题的设计已逐步被教师重视,教师之间发展也比较均衡。(1)提问具有包容性和启发性。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恰当的提问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3节课中,教师所提推理性问题共57个,占问题总数的35%,相应地学生的回答也不只是停留在机械判断是非上。反映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只

5、是把教材问题化,即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一问一答,在形式上很热烈,实际上却没能触动学生的思维,而是居高临下的设疑、激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学习对象的一系列“矛盾”之中,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平衡”,从而激起求知欲。(2)创造性问题设计已逐步被教师重视,在概念教学中,可提出创造性问题得空间相当来说比较少。但从表1可以看出三堂课中,创造性问题所占问题总数的比例都在9%左右,说明教师已经在重视创造性问题的设计。创造性问题的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创造性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创设展示思维过程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维会非常活跃,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会闪现出创造性思维的

6、火花,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3)从问题的指向性来看,问题的设计是为了引发学生思考的比例也在提高,三节课都达到提问部次数的40%左右,说明教师都重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应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四、研究总结作为数学课本身,它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任务,所以一个有价值的数学情境,他应当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着眼于数学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最近发展区。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怎样提问更有利于今后的数学教学呢?我作了以下思考:1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启而不发。设

7、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教师一定要仔细的钻研教材,很好的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尽可能多的预设在概念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的应对课堂的生成。2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师一定要在课前清楚的了解学生的学情,对学生的思维状况和心理特点有明确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后再来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3提问只求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提问时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4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 教师应当尽可能的将问题设计的精妙些,尽可能的激发更多学生的探索热情,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总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还有很多。但我们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理论学习,实践跟进的话,在教学中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