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设计(1).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48673 上传时间:2021-07-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教学设计(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统计》教学设计(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统计》教学设计(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统计》教学设计(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统计》教学设计(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计》教学设计(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教学设计(1).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统计教学设计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把它作为一块附带内容,从四年级开始集中用几课时教学生学习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应该说我们不化或很少化精力去思考统计的教学。不过今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我们的学生21世纪的公民,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他们需要在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必须具有一定的收集与处理信息、作出决策的水平,同时能够实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为此,课程标准把“统计与概率”作为四个领域的内容之一,并且具体制定了各学段的要求。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现实已摆在面前,我们该如何实行统计教学,孩子该如何学统计带着这些问题,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设计了统计一课,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学思路与环节 在低年级中教学统计,必须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又要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整节课分两大块,第一块是引入、展开,使学生体验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第二块实践应用。 1、引入 (1)出示熊猫、猴子、小鹿图片。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呀?我想知道熊猫、猴子、小鹿各有多少只,你们有什么办法? (2)创设情境,教师报图片学生记录。 学生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 (3)反馈记录情

3、况,交流评价记录方法(投影展示各种记录方法) 请同学介绍记录方法,比较用划正字的方法记录有什么好处。 (4)学生取图验证记录是否准确。 课一开始出示图片,有意制造矛盾冲突,让静态的动物图片动态口述出现,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数学问题从情景中自然发展而成。统计动物图片张数,分二次操作,第一次记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方法,为探索问题的解决,各显神通,交流比较不同的记录方法,突出感知划“正”字的方法;第二次通过静态的图片,体会收集数据方法的多样化,数一数也是很好的办法。既是解决问题的实践又是验证,通过前后比较对问题解决实行回顾和评价,从而证实方案是否简捷、易行,也有利于协助学生形成“最优

4、化”解题思路。我认为这样的设计能促使学生有效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水平,提升收集信息的水平。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对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的了解事实上也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我们必须牢记的事实是:不能以教师主观的解释来代替学生的真实思想,应该意识到,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也未必是数学教师所期望的 2、展开 (1)出示散乱的电视机、计算机、录音机和手机图 (2)议一议:要把这些东西统计出来,你们认为必须先知道什么? (有哪些东西、有多少)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能很快看出这几种电器的多少?学生思考、商量(能够用划正字的方法记录、也能够在格子里涂色记录等等) (3)学生交流方

5、案,师根据情况出示象形统计图。 (出示统计表)二(1)班小红准备把上面的东西分类记录在统计表里;(出示统计图)小兰准备在格子里涂颜色记录,你们猜猜,她会怎么涂?(是几就涂几格。如果是1台,就从下往上涂1格,3台就涂3格)那我们先要在左边写上数,说明一格表示1台。 这么多方法,你准备怎么记录?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各有几台。有困难的同学能够找小朋友帮忙,也能够找老师。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数量(填表、涂色等) (5)反馈整理数据的表示形式。评价唯度:准确、美观 (6)看图填一填(电视机比电脑多3台,手机比录音机少2台,录音机比电视机少3台)思考: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数学学习活动必

6、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孩子在入学前,已有在成年人指导下分类的经验,例如,父母鼓励孩子帮忙归类蔬菜,并指出“这些放在冰箱里,这些放到架子上”。这些非正式的经验有助于儿童发展对“归在一起的东西”的理解。通过谈论什么同什么归在一起,儿童形成了用于描述特征、分类的重要词汇,并发展了根据标准分组的非正式概念。为此,这个环节中,先让学生议一议,要把这些散乱的东西统计出来,必须先知道什么,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能很快看出这几种电器的多少,促使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对散乱的电视机、电脑、手机、录音机实行归类整理,初步理解象形统计图、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从中发现电视机、电脑、手机和录音

7、机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克服一对一的方式,让每个学生看统计图、表填一填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思考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不但能够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在涂色感知条形统计图中,先不标上数据,让学生大胆地猜测怎么涂,给学生留下自由的思考空间,能够一对一,也能够一对多,学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但因为学生年级低,教师必须明确这个学段的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不任意拔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作适当的引导,以确保基本要求的实现。另一方面,因为学生个人之间存有着差异,教学设计应考虑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对

8、应的发展。3、实践应用 (1)小组活动。 下个星期,二(1)要搞个活动。他们准备买一些水果,骆老师调查了一些同学,每人说出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调查结果骆老师已经装在这个信封里。现在我们四个人一组把调查结果表示出来,贴的图要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喜欢吃什么什么水果的人最多。(2)成果展示 从这些统计图中,能一眼看出喜欢哪种水果的人最多?相互评价,发现同一种水果应该排在一起,排队要排直,应该一一对应,比多少时,应该起点对齐。 (3)交流评价 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能一眼看出喜欢吃草莓的人最多,你还能发现什么?(如共调查了20名同学,喜欢吃草莓的人数最多,喜欢吃西瓜的人数最少,买草莓和桃子更好些) 如

9、果请你帮我们班去买水果,你准备买什么?为什么?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些?理由是什么? 这个环节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最喜欢吃的水果”统计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贴图,完成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理材料后,让学生根据统计图实行简单的推断,交流评价中体会统计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你还能发现什么是一个发散性问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多提问题,这对于理解统计的意义很有好处。这个环节中教师应注意贴图指导 4、小结 (1)板书课题:统计 (2)反思:从刚才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师点拨:从刚才

10、的活动中,我们知道了能够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还知道了能够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分类记录。小朋友能够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很多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小结在一节课中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回顾这节课的内容、方法。这不但是数学内化的需要,也是学生了解自己,理解自己获得数学学习经验、思想、方法的需要。理解自己、控制自己、调整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形成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是学习水平的具体表现。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可能说不到点子上、说不完整,而剥夺学生的权利。所以,重视这个环节的设计,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动主体性的发展。 5、综合训练 (1)学生独立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你能不能把这份四月份天

11、气情况表也记录在统计表和统计图里呢?这里每一格代表几天?(2天)如果6天就涂6格,请试一试。 (2)反馈交流统计表及统计图。 从这个统计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这个月晴天最多,雨天最少;晴天比雨天多8天等)你们猜猜,明年四月的某一天,很可能是什么样的天气?是什么天气的可能性最小?(很可能是晴天,是雨天的可能性最小) 这个情景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多观察,选择有意义的事例,通过对原始数据调查、收集实行归类整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相关的问题,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情趣,并自然渗透统计教学思想,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据统计打下基础。 二、设计理念 1、重新理解统计

12、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统计教学,我们注重的往往仅仅技能目标,学生是否学会制作统计表、统计图,忽视统计观点的培养。我们说统计和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协助人们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相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理解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所以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点。为此,我们应该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重新理解统计教学的目标。综合四个方面,对这节课我制定了这样几个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初步理解统计表、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完成相对应的图表,使学生体验收集、整

13、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知识与技能目标)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统计的意义。(解决问题目标) 数学思考目标:经历使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突出体现在开始部分和第二部分具体到半抽象的过渡)经历使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点。(贯穿于整节课) 解决问题目标: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看图你能发现什么)了解同一问题能够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第一部分、整理数据的表示形式能够用象形图、统计表、统计图),发展实践水平与创新精神;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反馈评价、小

14、结)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了解能够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激励和尊重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使学生形成高效的、统一的、固定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为此,设想整个学习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积极参加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的独立使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造的意识,促动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他们自己的思维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让学生明确表达想法,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在师生、生

15、生互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以往一提起数学学习,我们会自觉地把数学学习与做练习等同,这是一种误解。本课设计力求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4、贯彻联系生活和数学应用的思想 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生活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努力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实际背景,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有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机会。 5、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大家知道数学课堂不再简单地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理应成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数学、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所谓主动学习,就是要强调学习数学是一个学生自己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能让学生亲自参与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些探索性、思考性活动,少一些现成的结论。教师工作贵在启发,重在信任,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才干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