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影》.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55932 上传时间:2021-07-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背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案例《背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案例《背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案例《背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背影》.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教学它需要执教者从各个方面实行精心准备。其中,如何选好角度来分析课文,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是语文老师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下面以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为例来谈谈,这篇文章它以其感情真挚自然见长,“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度易于学生领悟文中渗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呢?我们来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一下看法。(一)抓住背影文章的标题是“背影”,父亲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现,能够视作贯穿文章的主线。“背影的表现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写对象的内在精神”,分析课文时,抓住四次描写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关键。多年来,大家都喜欢从这个角度入手来解读课文,我也不

2、作赘述。(二)对比服装“衣服是人的第一生存环境”,从着装能够看出一个人对自我的关心水准。父亲穿着很朴素,“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布料廉价,颜色普通。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在这祸不单行的日子,就连给脚夫的小费,父亲也要讲价,家境惨淡可见一斑。不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外出读书的朱自清先生,穿的是皮大衣,父亲为儿子做的是紫毛大衣,很贵重,也很时髦。通过父子服装的对比,不言自明: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远远胜过自己。从父子服装对比这个角度来分析课文,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三)分析流泪古人云:“男儿有泪不轻弹”,可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文中竟然出现四次流泪,是什么原因使得堂堂

3、男儿的朱自清先生数次泪流满面呢?从这个角度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易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带着疑问开始对文本的解读。第一次流泪出现于课文第二节,“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的流下眼泪。”父亲赋闲,家道衰落,“满院狼藉”的景象引起作者的感伤,再加上失去亲人的伤痛,百感交集,“不禁簌簌的流下眼泪”。当作者看到父亲为自己买橘子时的艰难身影,流下了第二次眼泪。“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不过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的艰难与父

4、爱的伟大,使得作者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分别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慢慢混入人群中的父亲,从此又要走上风雨飘摇的人生之路。不难看出,离别的伤感与对父亲的牵挂,是作者第三次流泪的原因。“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读着父亲的来信,买橘子的蹒跚身影,离别时渐行渐远、混入人群的背影,衣着朴素、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又浮现在作者眼前。泪光晶莹中分明透露出作者对年迈父亲的记挂与惦念。现实生活中,好多人可能并没有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因为这种基于血缘关系之上的感情不是轰轰烈烈、惊天动

5、地的,它蕴含在平凡和琐碎之中,如果不用心去感受的话,很容易被我们忽略掉。作者从埋怨父亲“说话不大漂亮”,并“暗笑他的迂”这些细节描写,到数次泪流满面,能够看出,在持续反省中作者体悟到了父爱的珍贵,并接受了这珍贵的爱,将其倾诉于笔端,我们今天才读到了这感人至深的文字。从四次流泪入手来解读课文,抓住了文章的感情线索,便于学生更好地体会字里行间渗透的父子真情。以上三个角度,各有优缺。读懂作者对父爱的感受与理解,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疼爱以及儿子对父亲关爱的双向性。仅仅学生容易感受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单向的疼爱,而儿子对父爱的理解、接受,以及对父亲的关爱与牵挂不容易看出。初一的学生,对父爱的感受还不够深刻,还不能很好地理解父爱的深沉。所以,从这个点来说,从服装对比入手来解读课文,更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一篇文章,如何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老师自身特长加以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