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学生.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67320 上传时间:2021-07-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对待学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正确对待学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正确对待学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正确对待学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确对待学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对待学生.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正确看待学生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我们做教师的就必须做到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也就是说,我们做教师的,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当成一个发展的人来看、当成一个独特的人来看、当成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来看。一、 学生是发展的人大家都知道: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

2、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其次,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该充满信心。最后,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角度来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例如:我曾经教过这样一名女生,她刚进入高一时化学成绩很差。经过一段时间对她的观察,我发现她学习化学的能力确实很差。她竟然连CO2的化学式都写不出来。她不仅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的能力非常差,而且她在

3、与人交谈时所说的话、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举动,也一点都不像是一个高中生所为。我对于这样一名学生,并没有灰心,相信她一定有她自己的潜在能量还没有被完全发挥,相信她会在老师的帮助与指导下,将化学学得很好。于是,我先是对她进行鼓励,然后是教给她如何学好化学的方法,并不厌其烦地给她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性的讲解。这个孩子在自己的努力和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最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我知道这是因为我们做教师的正确地对待了这样一名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最后才能让她有如此好的成绩。可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看做一个处于发展阶段的人,相信他们一定能行是多么的重要。二、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

4、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其次,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最后,学生与成人之间

5、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所以,“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三、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首先,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怎么样。学生既不是教师的四肢,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是泥土或石膏,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做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做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

6、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强加,不但加不进去,而且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或抗拒。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最后,学生是权利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学生是责任主体,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视学生为责权主体的观念,是建立民主、道德、合法的教育关系的基本前提。强化这一观念,是时代的要求。 综上所述,做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只有每时每刻把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当成一个发展的人来看、当成一个独特的人来看、当成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来看,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