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感教学.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67542 上传时间:2021-07-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感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感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感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感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感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感教学.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感教学 如今,小学数学改革正进入了重要时期,要适应改革的新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在教师能否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适应未来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之相匹配的必然是一种交往、互动的课堂。那么,怎样的课堂才是交往、互动的呢?教师该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现动感教学呢?这是广大教师所关注的根本问题。本文将试从这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动感教学的课堂特点:1.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对于传统学校里那种权威式的传授知识的方式要重新进行评估,这就是说,要减少强加在学生身上的束缚(纪律、练习、考试),学

2、习者可以在小组中和在相互讨论中获得知识”。然而,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并未在目前的小学课堂中真正形成。每个学生都想让教师喜欢自己,不想因自己犯错误而受到大家的嘲笑。他们本想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想法,来获得教师的肯定,一旦教师把自由发言的“插嘴”现象看成是违反纪律的不良行为时,学生就会产生恐惧心理,即使教师在批评后仍让他们把话说完,他们显然会畏畏缩缩,生怕自己再犯错,因此已经不可能诚实地表达自己原先的看法。如此一来,学生创造的火花有可能就被抹煞。因此,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建立能让学生自由发言的民主氛围。而本文所倡导的动感教学正是基于民主平等氛围上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双方或学生之

3、间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数学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方法。这种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主体与中心地位,打破传统模式,建立起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即:交流、合作、创新。由此走出教师决定所要做的,学生尽力遵守的冷漠的课堂,进入民主平等的新式课堂。 2.主动探究的认知过程 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主要植根于课堂教学之中。在动感教学中,教师作为管理者、咨询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引导和促进学生个人探索和合作学习。学生在积极地经过思考后提出一些自身无法解释的问题,然后整个班级分组讨论,最后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反思评估,感觉整个班级是繁忙的,

4、每个学生的压力是自己或所在小组施加的,而不是教师给予的。在这样的学习中,每个学生都会承担到一定的学习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他们就会勤于动手时间,乐于探索研究,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讨论,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学,满足了学生实践的需要,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全部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感教学的实施策略:1、创设环境、个人探索 在动感教学中,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给予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机会,因为在教学中学生一旦发现了问题,便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这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驱使他们发挥主体作用,从而获得

5、理想的学习效果。 具体操作: (1)设计新颖的导课形式,让学生发现问题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导入时,应由学生从实践中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 例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随意测量一件文具的长度,并选择有特点的部分答案板书出来,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学生就很容易发现很多结果不是整厘米数。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较精确地表达一个物体的长度,该怎么办?学生在学习了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后,自然会想到是不是还可以学习一种比厘米更小的

6、长度单位,于是,教师就可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显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习毫米这个知识是由学生在实践后提出的,而不是教师直接灌输给他们的。 (2)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给予独立思考的空间 新授伊始,应由学生个体独立探索,也就是教师在教给学生探索的方法(如自学看书、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后,大胆放手,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取法、去创造。 (3)明确探索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增强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探索具有导向功能,因此,它应具有具体性,才能把握学生探索学习的方向。教学中,教师可把目标转化为一系列的具体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向目标层层推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例如:教师要求学生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的学生会对这一要求感到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就可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性问题,如下: 你会计算那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促使学生回顾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 你还记得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的参照) 你能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那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教给学生利用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教师通过设计这三个具体问题,在潜意识中培养了学生今后独立探究问题的基本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