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几点思考.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75415 上传时间:2021-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多媒体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运用多媒体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运用多媒体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运用多媒体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几点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运用多媒体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几点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用多媒体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多媒体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几点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 教育叙事研究运用多媒体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几点思考陈茂发 男 小高 大专 大石乡大石小学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大石乡大石小学 13966648917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自主的、活动的数学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充满探究性的过程。数学教学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的同时,还必须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性的活动材料,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为了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数学教学应将问题情境化,生活化。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有时会出现教学的现实场景与心中的预设大相径庭的情况。一、 只见教材,不见学生,资源出示不切实际。课标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熟教材。如果不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就会生搬硬套地使用教材。 比如乘法的认识一课,人教版教材以游乐园场景为主题,对于多数乡村孩子而言,“激流勇进”“过山车”等游乐项目从未见过。若借此场景导入,必然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花费时间去解释这些项目,让学生遐想联翩,更有跑题之嫌,削弱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欲望。为了避免这种兴趣偏移,教师要有一双慧眼,一颗敏感之心

3、,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认知水平是不尽相同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必须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只有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内容,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二、课件精美,主题不明,让学生费尽思量。 创设问题情境,要基于教师对教材的正确理解,对目标的准确把握之上。创设的情境要能激活学生的认知需求,不可本末倒置;设计的活动要成为达成目标的有效载体,不可喧宾夺主;选用的材料要成为探究活动的有效工具,不可求异求新。一位教师在执教对称一课,首先播放了多媒体课件:大雁南飞,蝴蝶在花间起舞,蜻蜓在林中嬉戏,七星瓢虫在叶蔓上爬行。画面很美,学生看得入神。随后,教师

4、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孩子们回答非常踊跃,说了蝴蝶蜻蜓等等。接着课件出示了蝴蝶放大图。老师问:“你们觉得这只蝴蝶美吗?哪儿美?”有的说颜色鲜艳,有的说翅膀花纹很美。老师急了,问:“你们仔细观察蝴蝶左右两边的翅膀,觉得怎么样?”学生沉默了,他们不知道老师要的答案到底是什么。老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精心设计的课件,画面动感,内容鲜活,色彩艳丽,音乐优美。然而这些外在因素,让学生的回答漫无目标,分散了注意力,掩盖了数学内涵。另一位教师在执教对称一课时,出示了一件只有一边袖子的上衣。同学们当时大笑,都说难看。教师请同学们帮忙,让衣服漂亮起来。有的说缝上缺少的那只袖子,有的说把剩

5、下的那一只袖子去掉,变成背心。教师一一展示两种方法处理后的效果图,说:“两种方法不同,但老师认为他们想到一块去了。”话刚落音,同学们抢着说出了答案:“都是把这件衣服两边变得完全一样。”这节课的导入中,教师只是利用一件上衣,让它很特别地呈现于学生的视野,加上教师画龙点睛的提示,让学生一语概括出对称的本质。上述案例表明,情境本身应该是学习内容和相关信息的有效载体,能够使学生发现并提出与所学相关的问题,能蕴含有效的信息,使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其它无关的干扰信息就尽可能简化或删去,凸显出学习的内涵。其实,生活中信手拈来的平常事物,往往能更好地凸显数学内涵。教师要善于发现,精心准备,选取最简洁又最有效的

6、学习素材,使之成为一束火把,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成为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三、 教师依赖课件,学生坐享其成,失去了实践机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推断等一系列研究活动中去了解一个问题是如何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如何探索出来的,规律又是如何被应用的。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感悟,发展。然而,有的教师认为,没有使用课件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因而在导入、突破重难点、巩固运用等各个环节设计课件,以求教学环节的新颖与流畅。其实,

7、课件运用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的,它应该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为了让课堂锦上添花,更不能让它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绊脚石。在某一数学课上,教师给学生提出了一道经典数学题:“把一根圆木锯成大小相等的两份,表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用课件演示出将圆木锯成两份的两种不同方法,(沿着圆柱底面切和沿着圆柱底面直径和高切)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计算表面积发生的变化。教师的课件展示后,突出了“表面积增加了”这一显性因素,却不知“如何来切”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难得契机。我们完全可以用生活中俯拾皆是的胡萝卜、黄瓜或莴苣这些近似的圆柱体让学生亲自去操作,或许会发现更有创意的切分方法。当学生欣喜地将自己的发现

8、与同伴分享时,此时的学习不再是解决问题,而是一个生动活泼而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不应该作为学生数学理解和直觉思维的替代物,即不应该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替代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不提倡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来替代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有力工具,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概念和技能,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它作为教师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有利于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合作化学习,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在使用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学生、教材以及教师本人等多种因素,恰到好处地使用,让它成为开启学生心智的一扇窗,突破知识难点的一扇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