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双基建设:“一通三防”系统 —基础设施和基础管理标准.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84111 上传时间:2021-07-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0.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双基建设:“一通三防”系统 —基础设施和基础管理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煤矿双基建设:“一通三防”系统 —基础设施和基础管理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煤矿双基建设:“一通三防”系统 —基础设施和基础管理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煤矿双基建设:“一通三防”系统 —基础设施和基础管理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煤矿双基建设:“一通三防”系统 —基础设施和基础管理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双基建设:“一通三防”系统 —基础设施和基础管理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双基建设:“一通三防”系统 —基础设施和基础管理标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井下瓦斯抽采系统 -基础设施和基础管理标准 项目基础设施标准基础管理标准井下瓦斯抽采系1、井下瓦斯抽放泵站必须形成独立通风系统,风速不得低于0.5m/s。循环水池应设在抽风泵下风侧。2、泵站的 装机能力和管 网能力应当满足 瓦斯抽采达标的要 求。备用泵能力不得小于运行泵中最大一台单泵的能力。3、抽放钻 孔口必须安装 压力表,预抽瓦 斯钻孔的孔口负压 不得低于13kPa,卸压瓦斯抽采钻孔的孔口负压不得低于 5kPa。4、布置抽 采管路、钻场 及钻孔的巷道, 采用矿井全风压通 风时巷道风速不得低于 0.5m/s。5、抽放管路出口处必须采取安全措施,设置栅栏、悬挂警戒牌等,在下风侧栅栏外1米以内

2、必须设甲烷传感器,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超限时,实现报警、断电。6、井下瓦斯抽放泵站必须实现“双回路”、“三专”供电。7、抽放管 路必须使用金 属材质管路,已 安装使用的非金属 材质抽放管路每 100 米加设一节金属材质管路,并安设接地极。管路必须有明显的反光标识。8、瓦斯抽 放泵站必须配 备瓦斯抽采监控 系统,实时监控管 网瓦斯浓度、压力或压差、流量、温度参数及设备的开停状态等,泵站硐室安设环境监测甲烷传感器,并实现瓦斯超限报警、闭锁。9、在抽放管入口100米以内的管道上安设瓦斯自动抑爆装置。10、 抽放钻场、管路拐弯、低洼、温度突变处应设置放水器;瓦斯抽采管网应设置除渣装置,防止煤泥堵塞管路断

3、面。11、抽采管路要按规定吊挂或垫高。1、泵站内必须有供电系统图、瓦斯抽放系统图、通风系统图、泵站 设备与管网布置图、抽 放钻场及钻孔施工布置图,泵站内设立专职瓦斯检查员。2、泵站司机要经常对抽放泵、抽放管路、安全设施、供水系统等情况进行巡回检查,做到持证上岗。3、栅栏设 置的位置是上风侧距离 管路出口 5m,下风侧距管路出口 30m,两栅栏间禁止人员通行和任何作业。4、抽放管路每个 100 米设置明显的反光标识,并标明正压、负压管及流向。5、抽采瓦斯计量仪器应当符合相关计量标准要求;各类传感器按规定每 10 天调校一次,并填写调校记录牌板。6、每根抽放管路不少于 2 处吊挂或支撑点,离地面高

4、度不小于 0.3m。7、应根据瓦斯抽采管路系统和抽采钻孔参数检测分析结果,及时对 瓦斯抽采系统和抽采钻 孔进行调整或调节,定期对瓦斯 抽采系统瓦斯浓度、压 力、流量等参数进行测定。泵站 每小时一次;主、干、 支管及抽放钻场每周至少测定一次,8、抑爆装置至少安设 2 组,间距小于 100 米。9、利用顶回风巷封闭抽放治理瓦斯,接入封闭墙内的管路与墙外管路连接处必须安装绝缘装置。二、局部通风- 基础 设施和基础管理标准 项目基础设施标准基 础管理标准局部通风1、局部通风机及其启动装置必须安设在进风巷道中,地点距回风口 10m 以上,且支护完好、无淋水,无积水、无杂物的地点。局部通风机必须吊挂或垫高

5、,离地面高 度须大于 0.3m。2、采用局部通风机供风地点必须安设两台同等能力的局部通风机,必须实现“三专两闭锁”、 “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3、局部通风机设备齐全,须安装消音器(低噪音局部通和除尘风机除外),吸风口有风罩和整流器、高压部位(包括电缆接线盒)有衬垫。4、局部通风机必须安装开停传感器。5、局部通风机要实行专人、挂牌管理。6、风筒接头严密,无破口,无反接头,软质风筒接头要反压边,硬质风筒 接头要加衬垫。风筒拐弯处必须设弯头或骨架风筒缓慢拐弯 ,严禁拐死弯,异径风筒接头要用过渡节,不准花接。7、风筒吊挂平、直、稳,逢环必挂。8、风筒末端到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大于 10m。9、风筒实行

6、编码管理。1、局部通风机的安装、使用是否符合要求,有无循环风现象。2、两台局部通风机能力同等,每天进行主、备局部通风机自动切换试验和风电闭锁试验,并有记录可查。3、局部通风机是否安装消音器,其它设备是否齐全。4、局部通风机是否安装开停传感器,是否专人负责、挂牌管理,是否出现无有计划停风现象。5、风筒不得被设备、锚杆、锚索、皮带等摩擦、挤压。6、风筒无破口(末端 20m 除外);接头严密,手放在接头 0.1m处感觉不到漏风,。7、风筒吊挂是否平、直、稳,是否逢环必挂。8、风筒末端到工作面的距离是否大于 10m。9、风筒是否实行编码管理。三、通风设施-基 础设施和基础管理标准 项目基础设施标准基础

7、管 理标准防火密闭1、使用范围:封闭采空区,通往采空区的每一个巷口 5m 米构筑防火密闭。2、建筑材料:用不燃性材料构筑(密闭前后 1 米断开通往密闭内的钢轨、水管、电缆、金属网等所有导电体)。3、施工防火密闭时在顶板压力较大区域,用不燃材料补强支护。4、密闭厚度(里墙粉煤灰胶凝剂外墙):巷高 3m 以下,片石(砖)墙总厚 3m(2.4m);巷高 33.5m,片石(砖)墙总厚 4m(3m);巷高大于 3.5m,片石(砖)墙总厚 5m(4m)。5、掏槽深度:掏槽见实煤、岩后,顶槽 0.3m,帮槽 0.5m,底槽 0.2m。6、施工工艺:内外墙体均采用片石(砖)水泥砂浆砌墙,每砌一层片石(砖)必须

8、用水泥砂浆灌注一次,要严密不留空洞,内外墙体之间至少留设 1 米宽的空间充填粉煤灰胶凝剂,充填厚度不小于 1m。7、“三管一柱”:观测管(管径 50mm,距底板 1.5m)、灌浆管(管径 108mm,距顶板 0.3m)、过水巷道的密闭底部要设置反水管(管径 108mm,距底板 0.3m)、观测管上安设水柱计。8、密闭两侧抹面 2 次,厚度不小于 0.1m。9、密闭四周要抹裙边,宽度不小于 0.1m。1、密闭前无瓦斯积聚。2、密闭统一编号,设有统一规格的瓦斯检查牌板、施工说明牌板、栅栏和警标。3、密闭前 5m 内支护完好,无片帮、漏顶、无杂物、积水和淤泥。所有导电体是否断开密闭。4、密闭内有水时

9、应设反水池或反水管,采空区密闭要设观测孔、措施孔,且孔口设置阀门。5、密闭周边掏槽,应掏至硬帮、硬底、硬顶,并与煤岩接实。6、墙面抹面要平整,无裂缝,1m 内凸凹深度不大于 10mm。7、反水管、观测孔、措施孔的孔口设置阀门,阀门能正常使用。8、密闭中间充填材料必须采用加压充填,接顶处严实不漏风。9、防火密闭前留设检查箱,每旬至少检查一次,并留有记录和签字。项目基础设 施标准基础管理标准永久密闭1、适用范围及位置:封闭废弃不用的巷道、进、回风巷之间的横峒必须在横硐两侧建筑永久密闭,位置距巷口 5m。2、建筑材料:用不燃性材料构筑(密闭前后 1 米断开通往密闭的钢轨、水管、电缆、金属网等所有导电

10、体)。3、密闭厚度:巷高 3m 以下,片石(砖)墙厚 1m(0.7m);巷高 33.5m,片石(砖)墙厚 1.5m(1.0m);巷高大于 3.5m,片石(砖)墙厚 2m(1.5m)。4、掏槽深度:掏槽见实煤、岩后,顶槽 0.3m,帮槽 0.5m,底槽 0.2m。5、施工工艺:片石(砖)水泥砂浆墙,每砌一层片石(砖)必须用水泥砂浆灌注一次,要严密不留空洞。6、“三管一柱”:反水管(管径 108mm,距底板 0.3m)、观测管(管径 50mm,距底板 1.5m)、灌浆管(管径 108mm,距顶板0.3m)、过水巷道的密闭底部要设置反水池(规格 0.30.30.3m3)、观测管上安设水柱计。7、密闭

11、两侧抹面 2 次,厚度不小于 0.1m。8、密闭四周要抹裙边,宽度不小于 0.1m。1、密闭前无瓦斯积聚。2、密闭统一编号,设有统一规格的瓦斯检查牌板、施工说明牌板、栅栏和警标。3、密闭前 5m 内支护完好,无片帮、漏顶、无杂物、积水和淤泥。所有导电体是否断开密闭。4、密闭内有水时应设反水池或反水管,采空区密闭要设观测孔、措施孔,且孔口设置阀门。5、密闭周边掏槽,应掏至硬帮、硬底、硬顶,并与煤岩接实。6、墙面抹面要平整,无裂缝,1m 内凸凹深度不大于 10mm。7、反水管、观测孔、措施孔的孔口设置阀门,阀门能正常使用。项目基础设施标准基础管 理标准临时密闭1、适用范围:封闭盲巷、窒息区,位置距

12、巷口 5m。2、建筑材料:用不燃性材料构筑(密闭前后 1 米断开通往密闭的钢轨、水管、电缆、金属网等所有导电体)。3、密闭厚度:巷高 3 米以下,片石(砖)墙厚 0.7 米(0.37 米);巷高 33.5 米,片石(砖)墙厚 1 米(0.5 米);巷高大于 3.5米,片石(砖)墙厚 1.2 米(0.75 米)。4、有可能启封复用的盲巷应留设观测孔(管径 108mm,距底板1.5m),巷道全长度留设瓦斯排放管(管径 108mm,距底板 1.5m,两管间距 0.5m)。5、密闭两侧抹面 2 次,厚度不小于 10cm。6、密闭四周要抹裙边,宽度不小于 10cm。1、密闭设在顶、帮良好处、见硬底、硬顶

13、、硬帮与煤岩体接实。2、密闭前 5m 内支护完好,无片帮、漏顶、无杂物、积水、淤泥。所有导电体是否断开密闭。3、密闭前无瓦斯积聚。4、密闭统一编号,设有统一规格的瓦斯检查牌板、施工说明牌板、栅栏和警标。5、墙面抹面要平整,无裂缝,1m 内凸凹深度不大于 10mm。6、反水管、观测孔、措施孔的孔口设置阀门,阀门能正常使用。风桥1、施工工艺:桥腿(耳)用片石(砖)建筑,水泥砂浆抹面,要求平整光滑,墙体要边砌边灌注水泥砂浆,桥顶架设钢梁,用水泥背板铺顶,上面灌注不小于 0.1m 的水泥砂浆。2、墙体与巷帮接口及坡面建成流线型,坡面坡度小于 30,风桥通风断面不小于原断面的 4/5。3、桥腿、耳厚度:

14、桥腿厚度按永久墙规定建筑,桥耳厚度砖为0.37m,片石为 0.6m。4、风桥两端接口严密,四周见实帮、实底,要填实、结实。5、风桥顶部喷浆,桥腿必须刷白。1、用不燃性材料建筑。2、桥面平整、不漏风。3、风桥前后各 5m 范围内巷道支护良好,无杂物、积水、淤泥。4、风桥两端接口严密,四周见实帮、实底,且用混凝土浇灌填实。5、报废不使用的风桥要及时拆除。6、风桥上、下不准设风门、调节风窗等。7、风桥设有施工说明牌板。项目基础设施标准基础管 理标准永久风门1、适用范围:采区或采区以上的进、回风巷之间。2、风门材料:用铁板或双层木板中夹隔风材料,每层木板厚度不小于 2cm,铁板厚度不小于 3mm。压入

15、式通风矿井大巷或斜井坑底的通车风门必须用铁板制作。3、墙垛材料: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墙厚不小于 0.5 米。4、掏槽深度:掏槽见实煤、岩后,顶槽 0.3m,帮槽 0.5m,底槽0.2m。5、门框要求:用不小于 0.150.15m 方木,过车底框用 0.150.10m 木材制作。门与框的接触部分,要加钉衬垫,要严密不透光;门上要加钉门带,要设置把手。6、风门间距:每处风门不少于两道,通车门间距不小于一列车长度,行人门间距不小于 5m。7、采区以上的进、回风的风门设反向风门。8、风门墙垛两侧抹面 2 次,厚度不小于 10cm。9、墙垛要抹裙边,宽度不小于 10cm。10、风门能自动关闭,并进行闭锁,

16、安装语音报警装置。1、主要进回风之间的风门必须设反向风门,通车风门前要设置防撞装置,并正常使用。2、风门能自动关闭,并进行闭锁,安装语音报警装置。主要进、回风之间的风门应对其开关情况进行监测联网。3、门框要包边沿口,有衬垫,四周接触严密,门扇平整不漏风。4、每道风门墙上设有规格字体统一的施工说明牌。5、风门水沟要设反水池或挡风帘 ,通车风门要设底坎,电缆、管路孔要堵严。局部通风风筒穿过风门墙体时,应在墙上安装与胶质风筒直径匹配的硬质风筒。6、风门前后各 5m 内巷道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积水和淤泥项目基础设施标准基础管 理标准临时风门1、适用范围:采掘工作面。2、墙垛材料:墙垛用不燃性材料

17、建筑,墙厚不小于 0.5m。3、风门材料:用铁板或双层木板中夹隔风材料,每层木板厚度不小于 2cm,铁板厚度不小于 3mm。4、门框要求:门框用不小于 0.150.15m 方木,过车底框用 0.150.10m 木材制作。门与框的接触部分,要加钉衬垫,要严密不透光;门上要加钉门带,要设置把手。5、风门间距:每处风门不少于两道,通车门间距不小于一列车长度,行人门间距不小于 5m。6、风门墙垛两侧抹面 2 次,厚度不小于 10cm。7、墙垛要抹裙边,宽度不小于 10cm。8、风门能自动关闭,并进行闭锁,安装语音报警装置。1、风门能自动关闭,并进行闭锁,安装语音报警装置。2、风门设在顶、帮良好处,前后

18、 5m 内支护完好,无杂物、积水、淤泥。3、四周接触严密,墙面要平整。4、门框要包边沿口,有衬垫,四周接触严密,门扇平整不漏风,与门框接触严密。5、每道风门设有规格字体统一的施工说明牌板。6、风门水沟要设反水池或挡风帘,穿电缆、管路孔要堵严,局部通风风筒穿过风门墙体时,应在墙上安装与胶质风筒直径匹配的硬质风筒。调节风窗(门)1、调节风门必须设置两道。2、墙垛材料:墙垛用不燃性材料构筑,墙厚不小于 0.5 米。3、调节风窗(门)调节位置一般应设在上方,风窗能任意调节风量,采用插板调风,木制、铁制等硬质材料均可。4、调节风窗(门)用铁板或双层木板中夹隔风材料,每层木板厚度不小于 2cm,铁板厚度不

19、小于 3mm。5、门框用不小于 0.150.15m 方木,门框安装倾角 35 度;门与框的接触部分,要加钉衬垫,要严密不透光;门上要加钉门带,要设置把手。6、风窗墙垛两侧抹面 2 次,厚度不小于 10cm。7、墙垛要抹裙边,宽度不小于 10cm。1、每组调节风门不少于两道,间距不小于 5m.。2、调节风窗(门)规格统一,插板高度一致,调节板进行编号(编号由下而上,由左到右)。3、每道调节风窗(门)设有规格字体统一的施工说明牌和测风牌版。4、调节风窗(门)设在顶、帮良好处,前后 5m 内支护完好,无杂物、积水、淤泥。5、四周接触严密,墙面要平整。四、注氮防火系统- 基础设施和基础管理标准 项目基

20、础设施标准基础管 理标准注氮防火系统1、注氮硐室要有独立通风系统,配风量不小于 200m3/min,温度低于 30。2、注 氮硐室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硐室内按规定配备消防材料,并吊挂管理牌板。3、制 氮机出口必须装置压力表、流量表和氮气浓度表,制氮机出口氮气浓度不小于 97%,且流量、压力满足设计要求。4、注氮地点的注氮量要满足设计要求,采煤工作面按采空区漏风量计算注氮流量按下列公式计算:QN = 60kQ0 CC1+-CC2- 1 N 2 5、制氮机要有能够保证正常轮替检修的备用配置。6、注 氮管路铺设要平、直、稳,每节管路支点不少于 2处,每 100m 管路要设置 1 处注氮标识牌,并标明氮

21、气流向。7、管 路分叉处应分设控制阀门,工作面顺槽口和距工作面 200m 范围内都要安设流量表和压力表。8、输氮管出口严禁置 于底板,固定位置至少距底板 1.5m高,且出口设有长度不小于 1m 的花管保护头。1、开始注氮前,制氮机出口浓度不小于 97%方可开启阀门进行注氮。2、制氮硐室安设制氮机管理牌板,每班检查制氮流量、压力 和纯度,并填 入制氮机管理 牌板,当制 氮机出口浓度 小于 97%时立即关机、关阀,进行处理。3、硐室内消防器材齐全有效。4、制氮硐室必须设瓦斯检查点,每班至少检查 1 次。5、注氮管路巡查工每班对管路阀门和各类计量表进行巡查记录。6 、注 氮工 作面上 隅角 必须 设

22、置氧 气传 感器, 报警 点为 18%。五、综合防尘系统- 基础设施和基础管理标准 项 目基 础设施标准基础管理标准综合防尘管网系统1、矿井主要进回风斜井、进回风大巷、主要运输巷、带式输送机巷、采区进 回风巷,采掘工作 面及巷道、煤仓 与溜煤眼放煤 口、翻煤点、转载 点必须敷设防尘洒水管路。2、大巷、采区、采掘工作面的防尘管路管径分别不低于 150mm、100mm、50mm。3、带式输送机、刮板运输机巷道的防尘管路上每隔 50m 设一个三通及阀门,其它地点巷道每隔 100m 设一个三通及阀门,并设在行人侧,编号管理。4、管路必须吊挂且平直、牢固,小于或等于 90 度的拐弯处要设弯头不拐死弯。5

23、、管路必须进行防锈防腐处理,刷漆颜色为绿色识别,在巷道每 100m 及汇合、分岔处设置明显的标示,标明管径尺寸、供水方向等内容。1、每周对矿井所有管路进行一次全面检查。2、洒水 管路任何 时候不得 挪作他用, 不得兼作排水管、压风管。3、管路 或接头要 严密不漏 水(滴水成 线即为漏水),检 查管路是 否吊挂、 刷漆,有无 明显的标示。4、三通 及阀门数 量是否完 好、灵活、 不冒水,间距是否满足要求。项目基础设施标准基础管理标准回采工作面防尘系统1、工作面进回风顺槽必须敷设防尘洒水管路,管径不低于 50 ,距工作面不得超过 50m,管路吊挂要平直、牢固。2、皮带顺槽防尘管路每隔 50m 设一

24、个三通及阀门,其他巷道每隔 100m 设一个三通及阀门,并设在行人侧,编号管理。3、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割煤时必须喷雾降尘,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 2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 4MPa,如果内喷雾不能正常使用,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 8Mpa。4、工作面必须安装使用移架喷雾装置,每 3-5 个支架应设置 1 组,每组不少于 3 个喷嘴,采用放顶煤工艺时应安设向放煤口方向喷雾的喷嘴;喷雾压力均不小于 1.5MPa。5、工作面进风顺槽在距进风口 50m 范围,回风顺槽距回风口 50m 范围分别设置固定净化水幕,工作面进、回风巷距工作面 30m 范围内设置两道移动净化水幕。每道水幕至少要设置 5

25、 个喷嘴,喷雾要封闭巷道全断面,开关阀门布置在行人侧便于开关的位置,高度 1.5m。水幕要固定在顶板上,不得来回摆动,安装位置距巷道顶板距离不得超过 100 毫米(可以根据巷道的实际形状加工相应的水幕),喷嘴方向要迎着风流。6、工作面建立注水系统,实施煤体注水,安装流量表和压力表,同时注水钻孔数不得少于 3 个。1、 每天要 对回采工 作面所 有防尘设 施进行 一次全面检查。2、 管路到 位,管径 、吊挂 符合要求 。三通 及阀门要完好、灵活、不冒水,间距满足要求。3、 工作面 生产时要 使用采 煤机内外 喷雾, 喷雾压力要符合要求,雾化要覆盖滚筒,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时必须停机。4、 移架、

26、放煤时要 使用喷 雾装置, 喷雾装 置、压力要符合要求,喷嘴雾化效果要好。5、 净化水 幕要使用 正常、 雾化灭尘 效果好 ,无漏水现象。安设地点、喷嘴个数、方向、阀门布置要符合要求,灵敏可靠,不漏水(滴水不成线)。6、注水压力表、流量表完好,注水钻孔不漏水、不渗水。项目基础设施标准基础管理标准回采工作面防尘系统7、工作面进回风顺槽分别设置两组辅助隔爆水棚,第一组为固定水棚,设在距巷道口 60200m 范围内,第二组随工作面前移,与工作面的距离保持在 60200m 范围内。每组水量不得少于 200 L/m2。并设置管理牌板,内容包括安 设地点、安 设时间、巷道 断面、水棚数 量、水棚容量 、总

27、水量、长度、责任人、检查时间等。8、各转载点必须实施喷雾降尘或采用密闭尘源除尘器抽尘净化措施。转载点落差应小于 0.5m,若超过 0.5m,必须安装溜槽或导向板。使用喷雾降尘时,喷雾范围要覆盖落煤点。9、所有作业人员都要佩戴防尘口罩。7、 隔爆水 棚设置地 点、水 量、数量 及安装 质量要符合要求,并挂牌管理,内容详细。8、转载点的喷雾要做到开机开水,雾化效果好,覆盖落煤点,阀门容易开启。项目基础设施标准基础管理标准掘进工作面防尘系统1、工作面进回风顺槽必须敷设防尘洒水管路,管径不低于 50 ,距工作面不得超过 50m,管路吊挂要平直、牢固。2、防尘管路每隔 50m 设一个三通及阀门,并设在行

28、人侧,编号管理。3、掘进机内喷雾水压不得小于 3MPa,外喷雾水压不得小于 1.5MPa。如果内喷雾使用水压小于 3MPa 或无内喷雾装置,则必须使用外喷雾装置和除尘器,外喷雾必须用雾化喷咀。4、炮掘工作面应使用水炮泥,距工作面 1015m 地点安装压气喷雾器或高压喷雾降尘系统,进行放炮喷雾,放炮前后对工作面 30m 范围内的巷道周边进行冲洗,装煤(矸)过程中,边装边洒水。5、掘进巷道距回风口 50m 范围内安装一道固定净化水幕,距工作面 30m 范围内设置两道移动净化水幕。每道水幕至少设置 5 个喷嘴,开关阀门布置在行人侧便于开关的位置 ,高度 1.5m。水幕要固定在顶板上,不得来回摆 动,

29、安装位置距巷道顶板距离不得超过 100 毫米(可以根据巷道的实际形状加工相应的水幕),喷嘴方向要迎着风流。6、巷道设置两组辅助隔爆水棚,第一组为固定水棚,设在距巷道口 60200m范围内,第二组随工作面前移,与工作面的距离保持在 60200m 范围内。每组水量不得少于 200L/m2。并设置管理牌板,内容包括安设地点、安设时间、巷道断面、水袋数量、水袋容量、总水量、长度、责任人、检查时间等。1、每天 要对回采工 作面所有防 尘设施进 行一次检查。2、管路到位,管径、吊挂符合要求。3、三通 及阀门要完 好、灵活、 不冒水, 间距满足要求。4、喷雾压力要符合要求,雾化要覆盖滚筒。5、炮掘 工作面要

30、使 用水泥炮, 安装喷雾 降尘装置,放 喷时喷雾,雾幕应覆 盖全断面 并在放炮后连续喷雾 5min 以上,雾化效果好。6、净化 水幕要使用 正常,喷雾 要封闭巷 道全断面,雾化灭尘效果好,无漏水现象。安设地点、喷嘴个数、方向、阀门布置要符合要求,灵敏可靠,不漏水(滴水不成线)。7、隔爆 水棚设置地 点、水量、 数量及安 装质量要符合要求,并挂牌管理,内容详细。项目基础设施标准基础管 理标准掘进工作面防尘系统7、各转载点应实施喷雾降尘或采用密闭尘源除尘器抽尘净化措施。转载点落差应小于 0.5m,若超过 0.5m,必须安装溜槽或导向板。8、打眼应采取湿式钻孔,以湿润煤岩体并冲洗粉尘。9、喷浆的沙石混合料颗粒粒径不得超过 15mm,且须在下井前洒水预湿。喷射机上料口及排气口应配备捕尘除尘装置。10、距锚喷作业地点下风流方向 100 米内须安设两道以上风流净化水幕,要覆盖全断面,雾化效果好,每道水幕至少安设 5 个喷嘴,且喷射混凝土时工作地点应采用除尘抽尘净化。11、所有作业人员都要佩戴防尘口罩。8、转载点的喷雾要做到开机开水,雾化效果好,喷雾范围覆盖落煤点,阀门容易开启。9、锚喷作业时的防尘要符合要求,减少粉尘的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