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人教四上《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84425 上传时间:2021-07-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人教四上《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人教四上《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人教四上《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人教四上《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人教四上《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5.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学习掌握“莫、腊、浑、疑”等生字。(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和诗中的哲理。(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并会默写。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口头组词等练习掌握本课字词。(2)通过各种形式读诗,达到背诵古诗的目的。(3)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节奏和语言美,加深对古诗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体会并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节奏和语言美。2、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体会并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会本

2、课字词;学习古诗题西林壁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世间万物丰富多彩,姿态不一,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万物各具的特色,发现事物身上包涵的美。本课两首诗都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并有所发现事物之美的诗作。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二、学习题西林壁1、初读感知诗文,读通读正确。(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通读正确。(2)抽读。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苏轼的资料,教师补充。(2)结合注释理解本诗题目的意思。3、理解诗句意思(1)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对诗句的理解。A、借助注释,并联系上下文、课文插图等,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

3、让学生明确此方法,并按照此方法各自理解诗句大意B、互相探讨对诗句的理解。(2)全班交流、朗读交流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启发、小结,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诗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4、品读诗文,理解意境(1)启发作者游览庐山,不只是在看,更是在细心观察,并从中发现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全面正确地认识一个事物,需要客观、冷静地进行多方面分析,否则就可能被局部或片面的现象所迷惑。(2)品读1、反复自由朗读古诗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3、学生齐读4、熟读成诵三、小结说说你学完这首古诗的感受?四、布置作业背诵并抄写古诗。板书设计:横看成岭写景 侧看成峰 观察角度远近高低不同题西林壁不识真面目道理 结论因由只缘此山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