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ppt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1184934 上传时间:2021-07-11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35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pptx(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选题的依据:,一、十八大提出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二、 (一)我国经济转型与持续增长的需要 1、投资主导消费主导 2、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二)人口结构变化与“刘易斯拐点” 劳动力供给减少,工资上涨,政府未雨绸缪,主动提出应对措施,主要内容,一、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含义,十八大: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四个问题,1、我的收入能增加多少?,人均收入,2.居民收入倍增与物价的影响,剔除物价因素,实际收入的增长,货币发行量 M2余额 1990年 1.53万亿 2012年9月 94.37万亿 净增长了60.1倍 按照目前我国货币发行速度

2、,不到十年,国民收入翻倍的计划就能实现。 。,1990年 3.1 % 1991年 3.4 % 1992年 6.4 % 1993年 14.7 % 1994年 24.1 % 1995年 17.1 % 1996年 8.3 % 1997年 2.8 % 1998年 -0.8 % 1999年 -1.4 % 2000年 0.4 %,2001年 0.7 % 2002年 -0.8 % 2003年 1.2 % 2004年 3.9 % 2005年 1.8 % 2006年 1.5 % 2007年 4.8% 2008年 5.9% 2009年 -0.7% 2010年3.3% 2011年5.4% 2012年2.6%,33年

3、间中国物价总共上涨6.65倍; 2000年到2012年的13年间中国物价仅仅上涨了20%。 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住房、成品油、菜篮子、交通费等看,价格涨了多少? 到2020年还能涨多少?,3.收入倍增目标能实现吗?,能,而且必须,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速为9.2,增速远高于未来“翻番”所需要的7%的速度,经济数据显示,马克思工资理论,1.工资由劳动力的价值决定 劳动力的价值包括三个部分 维持工人自身正常生活状况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维持工人家属、子女即劳动力的替补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的教育费用。,2.工资的变动受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影响,

4、劳动力供给减少,导致工资上涨速度加快,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结论:,劳动力价值的上涨与我国劳动力供求状况的改变促进居民收入倍增。,4.收入倍增计划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促进经济转型与稳定发展,二、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途径,劳动报酬工资 财产性收入投资报酬,政府增加居民工资收入的途径,增加居民的福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十二五”规划纲要,改变收入分配格局,按生产要素分配,稀缺程度来获得报酬和收益的分配。劳动力的供给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需求;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造成了劳动力价格的下降,进而劳动报酬也就自然

5、而然的不断下降。,生产要素指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和企业家的经营能力,要素的所有者根据其所投入的要素取得相应的报酬或收益,报酬和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各要素的实际贡献大小,使收入与各要素的实际贡献紧密相联系,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创造价值,而资本、土地等其他要素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只有劳动者运用自身的劳动将这些生产要素运用于生产过程中,才会创造价值。据此,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劳动者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应该远远大于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应该获得的报酬,增加居民劳动报酬的措施,企业,效率工资理论,个人,改变观念,提高素质,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以美国为例,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约为40%。90%以上的公民拥有股票、基金等有价证券。与此相比,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不到3%。,股市低迷不振 房地产市场风险增大 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利益巨大,普通投资者获利很难 市场设计有关,股票基金经理违规多是因为老鼠仓事件,但固定收益基金经理则可以开设丙类账户,利用银行间债券交易代持提取返点等方式获得利益。,桂林市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路径,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调整 分配方式 制度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