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8).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85248 上传时间:2021-07-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8).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执教:黄雅婷1、 教学目标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模范、巡警、吵嚷、惩处、振兴中华”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3、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感受中华不振。2、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的立志的原因。3、 教材分析小学四年级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收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

2、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体会周恩来在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过程中的思想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结构严谨,层层推进,教学的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4、 教学方法本课课文结构严谨,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内容层层递进。先写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听到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周恩来疑惑不解;接着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时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然后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魏校长和全班同学面

3、前表明了自己的志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后写周恩来心系中华的振兴,以此为目标。为了突出教学重难点,加强阅读教学,采用自读、齐读、默读、表演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制造的情境中深入理解当时中国受到外国压迫的情况以及少年周恩来立志的渐进过程。尤其,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学生发挥想象力,投入到租界里发生的事情中,思考妇女、周恩来、洋人、巡警、围观的中国人等的心情和所要表达的语言,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沟通,接着分角色再现当时的情形,其他同学作为围观的中国群众参与活动,每一个人都去感受当时中国人的处境。课堂气氛活跃,明白周恩来当时要立志的根本

4、原因。5、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师:课前咱们来说说心里话,你们一年四季不畏严寒酷暑,不惧风霜雨雪来到学样读书,这是为什么呢?而少年时候的周恩来就立志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清晰而坚定地告诉大家 铿锵有力地告诉全中国的少年儿童2、认读难记的词语。3、概括主要内容。4、师:是什么原因让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么远大的志向呢?(快速浏览课文,提示:文中有一个词说明了原因。)板书:中华不振认真朗读7、8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中华不振?(提示:用“”划出,并作上简单的批注。)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借。嘿!这一带一个风和

5、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借。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1、这段话主要让孩子体会“闯进”,在中国人自己的地盘还要闯进来,说明这就是中华不振,从“大不相同”这个词也感受到中华不振,学生从字面上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洋人租借的图片和租界外中国的画面,使之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真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在贫穷的中国土地上,有一处繁华热闹之地,但它不属于中国,这是为什么?2、入情入境,读出心情。 看到这样的情景,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

6、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1、 通过衣衫褴褛、得意扬扬的外貌神态描写体会中华不振。 2、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想象,那位衣衫褴褛的妇女会哭诉什么?洋人又得意洋洋地说些什么? 3、指名读,进而感受中华不振。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她训斥了一通。1、通过“不但不反而”这组词语体会中国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中国人的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 2、想象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妇女的? 3、指导朗读,读出感情。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

7、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1、从“紧握着”这个词语体会国人敢怒不敢言。只能把愤怒压抑在心中,想象他们当时是什么心情呢? 2、 从“只能”、“谁又敢怎么样呢?”看出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都没有能力去反抗,也不敢反抗,体会国人的无奈和懦弱,以便感受中华不振。3、通过对比句子体会反问句“谁又敢怎么样呢?比“谁都不敢怎么样”的语气更为强烈,进一步体会国人的无奈和懦弱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B、整合前面,设置引读,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 1、妇女这么可怜,洋人这么可恨,中国巡警这么可气,围观人又是这么无奈,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2、设置引读(三)用训练点进行写话,进行语言实践的训练。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

8、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究竟在想什么呢?围绕这个知识点“不但不-反而-”进行说话训练:出示:从租界回来,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想:在中国土地上,妇女的亲人被轧死,妇女不但不能_,反而_,这真是_!肇事洋人不但不_,反而_,这真是_!中国巡警不但不_,反而_,这真是_!他会想:_四、走进修身课,聆听誓言1、老师扮演魏校长,再现当时情景,聆听周恩来誓言。师生分角色读。2、难怪魏校长会为之喝彩,他说了什么?(有志者当效周生)你读懂这句话的含义了吗?3、那时的少年周恩来就已经知道-(学生齐读最后一节。)五、总结全文 周恩来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一生心系名族的振兴,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崛起而奋斗。同学们,让我们沿着伟人的足迹走下去,为中华之腾飞而努力学习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