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第一课时.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85327 上传时间:2021-07-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第一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第一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第一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第一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第一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第一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第一课时.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耽子陶唐小学 吴丽清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3、学习按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学难点:学习按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观景感悟、揭题出标:1、谈话交流,引出课题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聊聊,你们之中有人去北京旅游过吗?预设1:那令你们印象最深的是哪里?预设2:没去过没关系,那你们有没有在电视或书本上了解到北京都还有哪些美景?师:对,颐和园,那是一处美丽的皇家公

2、园,那里的景呀!那叫一个绝,你们想不想去?师:那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颐和园的美景,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去美美地游览一番吧!(出示颐和园美景)师:同学们,在游览完后,你有什么感受?师:这么美的景,你们想不想更深入地了解它呢?师:那就跟着老师一起走进我国北京美丽的皇家公园颐和园,从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2、板书课题,跟写课题师:根据老师以往的经验,这个“颐和园”的“颐”字特别容易出错,要注意它左边的笔顺,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指跟着老师一起写下本课的课题。3、齐读课题。4、出示学习目标:过渡:首先,我们先来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

3、神清气爽“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学习按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提醒:有老师来读学习目标,同学们仔细听。二、初读自学,扫清障碍过渡:同学们,目标都明确了吗?对,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我们来看自学指导一。1、出示自学指导一自读课文:读一读: 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一画:边读边用手中的笔画不认识的生字或不理解的新词。查一查:同桌结合借助你身边的资料或工具书解决所画的生字或不理解的新词。5分钟后看谁表现的最出色!2、学生自读勾画。3、同桌结合解决所画的生字或不理解的新词。4、检测落实。师:好,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学习情况。(1)出示生字词,指

4、名认读,交流对新词的理解。第一组:耸立 、堤岸、柱子、狮子(指导读准“耸、堤、柱、狮”的字音)第二组:宫殿、长廊、栽种 (指导书写“殿、廊、栽”)指名读、轮读、男女赛读、齐读(2)指导书写过渡:好,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二组中这几个加粗的红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指导书写“殿”,强调大多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上大多是左窄右宽,而这个“殿”字要注意是左右差不多一样宽。比较识记“栽”,强调“栽”与“载”的书写不同。同学们,现在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在练习本上把这些生字词工整地写一遍。(3)读读说说:横槛、神清气爽、琉璃瓦横槛:在本课中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杆。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琉璃瓦:内层用

5、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过渡: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这些生字新词送回到课文中去,再来读读课文5、出示自学指导二:放声朗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1)指名按自然段轮读课文,每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评。(2)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和点评。三、合作研讨、理清文脉出示自学指导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 )课文主要描写了颐和园里的哪些景点?( 2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师:同学们,课文主要描写了颐和园里的哪些景点?1、生自学。2、小组合作研讨。3、全班交流(1

6、)课文主要描写了颐和园里的哪些景?(适时板书: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2)那作者又是用哪些语句把这些景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适时出示句子: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3)轻声读句子,交流体会作者整个的游览顺序。(4)领悟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写作方法。师:像这些句子就叫做过渡句,它处于每段的开头,起着承上启下、过渡连接的作用,它能使文章更清楚,上下文联系更紧密,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应恰当运用,使文章更生动。四、整体感悟、全课小结师:现在,请同学们拿起书,听着优美的乐曲,跟着老师,再次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伴乐范读)小结:颐和园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那作者又是如何具体向我们描述颐和园的美景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下课后,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五、板书设计18颐和园长 廊 移万寿山:佛香阁、 排云殿 步 换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