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雅思听力真题回忆汇总.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87916 上传时间:2021-07-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雅思听力真题回忆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年雅思听力真题回忆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年雅思听力真题回忆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年雅思听力真题回忆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年雅思听力真题回忆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雅思听力真题回忆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雅思听力真题回忆汇总.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兵学与儒学“优势互补”对现代化人格塑造的意义第23卷第5期Vo1.23,No.5滨州学院JournalofBinzhouUniversity2007年10月Oct.,2007【当代孙子兵法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兵学与儒学”优势互补”对现代化人格塑造的意义孙远方(滨州学院孙子研究院,山东滨州256603)摘要:人的现代化是我国社会现代化之根本,而现代化人格的塑造必然打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兵学与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分支,对当代现代化人格的影响各有优劣.着重从6个方面探讨兵学与儒学”优势互补”对塑造现代化人格的重要意义.关键词:兵学与儒学;优势互补;现代化人格;意义中图分类号:E892;B222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18(2007)05016404人格一词来源于拉丁文”面具”.面具是根据戏台扮演角色所戴上的特殊脸目,它表现剧中人物的身份.从人格学角度讲,人格是指个人所特有的,经由社会化获得的,通过人的言行表现出来的精神方面的个性特质结构.而现代化人格塑造是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格体系,这是中国人格发展的根本方向.人格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竹兰在”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上谈到,中国现代化之根本是精神和文化层面的人格现代化.所谓中国人的人格现代化,是指中国人在传统体制向现代体制的转轨过程中,逐步将传统人格转变为现代人格,逐步达到

3、现代化所需要的人的素质水平.很明显,方教授的言论内含着这样一层深刻含义:历史不能割裂,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现代化人格的塑造必须在继承传统人格的基础上进行.中国传统人格的形成是几千年来古文化在中国人身上的沉淀和凝结.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学的影响当然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尤其在董仲舒提出”尊儒术”以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理论逐渐走上了正统地位,儒家人格理论体系更加系统化,完善化,成为中国传统人格的代表.然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儒学思想并不能涵盖一切,其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也影响到它对现代化人格塑造的贡献,借鉴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各家思想,弥补儒家思想的不足,更能够充分体现传统文化在

4、现代化人格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一,”仁”与”智”的统一从宏观的角度讲,崇仁是儒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而尚智则是兵家文化的最大特色.“仁”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生当春秋乱世,以其思想家的远见卓识,创造性地提出了”仁者人也”,”仁者爱人”(论语?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雍也)等人本主义哲学命题,建立了一整套以道德之”仁”为本体,以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为终极关怀的”仁学”理论.孔子把”恭,宽,信,敏,惠”视为“仁”的具体内容,孟子将其发展成”仁,义,礼,智,信”,”仁”居于首位.面对当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盛行,有识之士疾呼世风日下之际,儒家崇仁的人格理论

5、应该说是关乎人类命运的大智慧的表现.然而,儒家的仁学理论也明显存在着思维方法上的偏颇性,司马迁指责其”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史记?太史公自序),”迂远而阔于事情”(史记?孟子苟卿列传),在现代化的今天,一味推崇”仁”也难以在残收稿日期:20070903作者简介:孙远方(1962),男,山东梁山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史和孙子学研究.第5期孙远方兵学与儒学”优势互补”对现代化人格塑造的意义165酷的社会激烈竞争中立足.兵家尚智是应对残酷战争现实的需要,战争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具有迷惑性的人类活动之一,战争的瞬息万变和重重迷雾要求战争指挥者必须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复杂的形势面前”动而不

6、迷,举而不穷”,从容应对一切,方能避免“覆军杀将”的灾难性后果一.所以孙子提出”上兵伐谋”,在将帅五德(智,信,仁,勇,严)中将”智”放在第一位.”攻人以谋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是中国古典兵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当然,现代人格塑造也不能忽视兵家尚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将兵家用于你死我活的战场上的谋略,泛化为人际交往的通则,也是一种可怕的社会病变.实际上,儒家也讲”智”,兵家也讲”仁”,不过是其所摆放的位置和重视的程度不同而已.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界定”仁”与”智”的界限,仁不能为脱离现实的”仁”,智不能是逾越道德底线的“智”,二者有机统一,是中国古人追求的理想人格.中国历史上真正称得上典范的是

7、”仁智合一”的诸葛亮形象,他忠贞不贰,才智过人,仁民爱物却又器宇恢弘,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为光彩照人的智慧化身,形象地展示了古代知识分子”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如果剔除其封建性的成分,”仁智合一”理应为现代化人格塑造的一种良好借鉴.二,”义”与”利”的统一重义轻利是儒家的基本价值取向,凡事必须看是否合理正当,不必计较功效利益,这就奠定了儒家在义利关系上的基本态度.孔子”罕言利”(论语?子罕),主张”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这表明孔子虽没有完全排斥”利”,但很明显已在道德评价的层面上把”义”与”利”置于对立的地位.到孟子时,更把这种重义轻利的倾向推进一

8、步,对”利”持完全排斥的态度.他说:”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后世儒家更走向极端,汉朝时期的大学提出”国不以利为义,以义为利也”,干脆用”义”取代了”利”.宋明理学家则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将义利之辩上升到宇宙观的高度来认识.很明显,在当今现代化人格塑造过程中,儒家所倡导的”义”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培养人的良好道德和精神追求方面,有着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忽视物质利益和现实功利的严重弊端,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如果我们过分张扬传统人格的非功利性特征,将”义”与”利”截然分开,视追求利益为可耻,实际上是忽视了现代中国与古代中国在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巨大差异.与

9、儒家相比,兵家在义利观上更侧重于”利”,孙子对战争的功利性质没有丝毫的隐讳,而是理直气壮地加以强调.在孙子看来,所谓”利”便是”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孙子兵法?军争篇,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者,均引自孙子兵法),即立足于扩张自己的版图,掠夺他国的财物,使自己在战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反映在战争决策层次,兴不兴师,打不打仗,都以利益的大小或有无为前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最终以实现安国全军为目的.体现在战争的实施过程,即所谓“因利而制权”,”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一切出发点也都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兵家以”利”为先的实利观对现代化人格的塑造具有充实的内涵,因为其立足点本身就是

10、实实在在的.实利,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也是人生命的基础,它承载了这个世界上最多的生灵.”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太史公自序),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经济实用的人生方式.另一方面,兵家提倡”兵以诈立,以利动”,这在你死我活的战争领域本身无可厚非,然而,泛化到社会领域,超越了道德底线,必然是人欲横流,利令智昏,使个体人格走向扭曲,使社会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受到危害,尤其在商品经济主导的现代社会条件下,一味逐利的人格观势必将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端紧张,冲突迭起.没有道义,不能使人的精神快乐,没有物质利益,不能使人的形体安适.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义”的精华,从兵家理论中领会”利”的实在

11、,实现义利并举,义利统一,方能塑造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积极健康的人格.三,”情”与”理”的统一血缘亲情是儒家伦理最稳固的感情基础.它特别强调”孝悌为仁之本”,甚至坚持”事亲为大”,“爱有差等”,从而赋予了血亲情感以”本原根据”的意义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孔子在”其父攘羊”的情况下,赞同”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论语?子路);孟子认为,舜在其父杀人的情况下,可166滨州学院第23卷以将父亲”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孟子?尽心上).对于”至不仁”的弟弟象,则可以根据”亲之欲其贵,爱之欲其富”的血亲情理,将其提拔任用,“封之有庳”(孟子?万章句上).以上3个事例都说明,血缘亲情虽然可

12、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并由此成为现代化人格塑造的重要内容,但特殊性的团体私情可以高于普遍性的法则原理,血缘亲情的过度张扬势必妨碍中国人理性人格的塑造,这在历史和现实中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种种徇情枉法,任人唯亲的行为活动,都是凭借“情大于理”,”情大于法”的观念大行其道.比较而言,中国传统兵学则是主张”理”大于“情”的.基于对战争破坏力的深刻体认,古代兵家都是在”兵凶战危”的基础上理性阐述其军事理论,并界定了兵家所特需的理性人格.孙子是这方面的典范,”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是从安国全军的高度,要求将帅在战争问题上必须慎之又慎.”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13、这是强调将帅必须有良好的情绪自控能力.”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这是要求将帅在战争中处事必须沉着老练,解决矛盾要公平,不带感情色彩,喜怒不形于色.兵家的这种理性人格对于现代社会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人来说无疑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每一个人内心其实都有一个潘多拉魔盒,人性的弱点,潜藏在人的意识之中,愤怒就是其中最活跃的一种.在它的驱使下,最容易做出过激的举动,有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错事和蠢事,正是由于当事人理性的薄弱,从而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使人生必将遭受更多的挫折.然而,由于兵凶战危的特殊要求,兵家的理性人格内含着一种令人生畏的铁血冰冷,甚至于在战争中对待士兵要:”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

14、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很明显,这种无情的超常理性人格则只适合于战争领域的特定条件下.既保留儒家文化中重视亲情,友情的积极因素,又吸收兵家尊重客观,顺应规律的理性精神,造就一个灵与肉适度协调,情与理有机均衡的人格健全的人,是我们塑造现代化人格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四,”经”与”权”的统一儒家强调凡事要坚持大经大法,做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所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吾道以一贯之”(论语?里仁),后世儒家进一步阐述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汉书?董仲舒传).落实到个人的修身养性,提倡中庸的儒家主张”天行健,君

15、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极高明而道中庸”正是其完美人格塑造的典范.兵家强调权变,主张兵不厌诈,计出万端,灵活机动,因敌而制胜.”权”又指”秤砣,秤锤”,有权衡轻重之意,又有不断改变之意.战争中的诡诈即是一种以不断变换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手段迷惑敌人的一种骗术.这种权变和骗术既是战争的本质规律,也是一个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军人所必备的素质.孙子兵法提出:”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强调”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中国人多谋善变,这是聪明多智的表现,但”变而无经”,就会成为一种可怕

16、的缺点.反之,如果“执经无权”,不懂灵活变通,违背实际,也会贻害无穷.儒家强调凡事要坚持大经大法,致力于德行操守的养成,这是做事成功的必要前提;而兵家根据军事斗争的特点,合乎逻辑地推崇奇谋智术,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把握对策,这是实际行动中灵活性的表现.二者都是人生的大智慧,是人们在处理事物过程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它理应是现代化人格塑造的一个基本方面.五,”和”与”争”的统一在儒学文化体系中,存在着一个深层次的结构体系,一种内在的,本质的,一以贯之的精神,一种崇高而又现实的人生理想与社会模式,它就是“和”,或日”和谐”.孔子提出”和无寡”(论语?季氏)的主张,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肯定了和谐的作

17、用,而其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的命题,则是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揭示了和谐的人格特征.孔子的学生有子提出”和为贵”(论语?学而)的命题.即认为和谐是天底下最珍贵的价值,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状态.孟子则明确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的主张,认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人心的向背,只要组织内部和谐,上下齐心合力,就能无往而第5期孙远方兵学与儒学”优势互补”对现代化人格塑造的意义167不胜.儒家人格理论的和谐性特征,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现代人格的形成,其价值也不可估量.这是因为,他们提出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体与社会,群体与群体都要和谐相处,互利互惠

18、的原则,永远反映着人类中大多数人的需求,因而具有跨越时空的淑世性.然而,受儒家和谐价值观的影响,中国人在性格气质上也存在着明显缺陷,不尚竞争,极力主张避免冲突,违背人类竞争规律,不利于优胜劣汰和资源优化.知足常乐,委曲求全,忍辱至三公则抑制了人的个性发展与创新.与儒家的忍辱负重和恭谦礼让相反,兵家公然宣布竞争的合理性,主张通过竞争达到击败对手和伸展自己的目的.中国传统兵学博大精深,从选贤任能到布局谋篇,从筹谋造势到指挥决策,从洞察先机到克敌制胜,构成一套完整的竞争环境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孙子说:”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合而舍,莫难于军争.”很明显,孙子是把竞争意识置于兵学文化的前

19、沿位置,因为在他看来,有竞争意识是取胜的前提.有了竞争意识,就会重视对时间,空间的利用,就会重视速度和效率,也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利用敌人的弱点.兵家的竞争理论深刻启示我们:暴力规则是人类的元规则,是一切规则背后的支配性规则.人类竞争,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然而,不可讳言的是,这种竞争又是异常残酷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法使人类在竞争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人类的演进,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就是逐步超越丛林世界,逐步摆脱野兽原则,而这正是儒家和谐价值观给我们指明的道路.儒家思想对人类族群相处的本质有深刻的见解,而兵家思想则对人类竞争活动的基本规律有独到的见识,孙子兵

20、法是诠释竞争规律的顶尖之作,论语则是超越丛林法则的智慧哲学,对二者合而为一,融而并用,定会培育出同时具有和谐观念和竞争意识的现代化人格,帮助我们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参考文献:12虞先泽.孙子兵法中的以人为本思想J.滨州学院,2007,23(I):13.2马全江,霍述艳.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J.滨州学院,2007,23(4):13SignificanceoftheMutualSupplementtoMilitaryScienceandConfucianismforBuildingModernPersonalitySUNYuan-fang(ResearchInstitute0,Sun

21、Tzu,BinzhouUniversity,Binzhou256603,China)Abstract:ThefoundationofChinesesocia1modernization1iesinpersonSmodernization,anditiSinevitabletOhavethesignof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tObuildmodernpersonality.Astwoprincipalbranchesof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militaryscienceandConfucianismhavetheirown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ninfluencingmodernpersonality.ThisarticleexpoundsthesignificanceofthemutualsupplementtOmilitaryscienceandConfucianismforbuildingmodernpersonalitythroughsixaspects.Keywords:militaryscienceandConfucianism;havingcomplementaryadvantages;modernpersonality;significance(责任编辑;李兆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