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89681 上传时间:2021-07-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初中数学复习课是针对性极强的常见课型,每一个小节、章节、期中、期末都要实行复习课教学,它既要考虑补充学生过去知识的不足,又要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水平,既要增强知识的整理归纳,又要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复习法做一简要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探究 复习是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也是对学生应达到的技能技巧的全面落实和提升。如何通过复习达到预期的目的,是摆在每位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复习重点确定复习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根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提出四个层次的基本要求:了解、理解、

2、掌握和熟练掌握。这是确定复习重点的依据和标准。对教材要求“了解”的,让学生知其然即可;要求“理解”的,要领会其实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印象;要求“掌握”的,要巩固加深,对所涉及的各种类型的习题,能准确的解答;要求“熟练掌握”的,要灵活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其次,熟识每一个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再次,熟悉近年来试题类型,以及考试改革的情况。 二、深化课堂教学方法,切实抓好双基、改变“满堂灌”的传统做法,是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的关键。要做到这个点,首先要注重基础,搞好基础复习。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要引导学生从弄清某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入手,从结构到性质,从性质到方法,从灵活使用到形成水平。

3、所以,预习就成为培养学生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配合教师实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复习内容布置不同的复习提纲,并要求学生在预习中把掌握不好的知识点记下来,这样学生在预习时脉胳清楚,教师在复习时有的放矢,学生学的主动,老师教的轻松。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的功能,既是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对付考试的一种手段。所以在复习中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实际,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关例题实行分析、归类,总结解题规律,提升复习效率。对具有可变性的例习题,引导学生实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当前,“题海战术”的

4、普遍现象还存有,学生整天忙于解题,没有时间总结解题规律和方法,这样既增重学生负担,又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灵活使用知识。事实上,很多复习题目是从同一道题中演变过来的,其思维方式和所使用的知识完全相同。如果不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题论题,那么遇上形式稍为变化的题,便束手无策,教师在讲解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实行灵活变换,使之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应变水平,提升学生的技能技巧,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功能。四、要注重知识在教学整体结构中的内在联系,揭示思想方法在知识互相联系、互相沟通中的纽带作用。如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当函数值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常数时,分别可得

5、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联想函数图像可提供方程、不等式的解的几何意义;使用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这三块知识可相互为用。注意总结建构数学知识体系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思想方法对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知识结构,把握知识的使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五、注重开放性问题的教学,提升课堂效率开放性问题是考查考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水平的重要手段,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公认的。在近几年的中考卷也反映出来了。一是题型趋于新、奇、活,二是在考题中所占的题量比例趋向于增大,所以,靠加班加点,题海战术重复训练,死教死学的教学方法逐渐会失去其考取高分的优势。教得活学得活便会考得好的“高分高能”的氛围会逐步形成。 六、是强化综

6、合训练,抓住关键,提升数学水平。 综合训练,它是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实行全面、系统、灵活多变的强化训练,为总复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在复习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一些有规律可循的问题,则采取先复习相关知识,然后再启发学生找出其中规律。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对该类题目的解题规律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复习课的教法充分体现了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较大地提升了复习效益,新教法处处从学生出发,每一环节都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以学生的认知情况为基础,以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发展智力,提升素质为宗旨来安排学生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在教学动动中自始自终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点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复习效益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