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区长在全区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119046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副区长在全区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副区长在全区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副区长在全区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副区长在全区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副区长在全区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副区长在全区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卫生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表彰先进,部署任务,动员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再鼓干劲,加快全区卫生改革与发展,把卫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刚才,会议表彰了2008年度卫生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汝平同志作了卫生工作报告,总结了去年的工作,部署安排了今年的任务,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奋力拼搏、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卫生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2、和诚挚的问候!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个别地方和单位对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和社会保障作用认识还不够到位,卫生补助政策落实不到位;二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服务有待进一步规范;四是农村卫生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落后,个别村卫生所房屋破旧,改貌建设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五是公共卫生属地管理任务日益繁重,医疗机构监管、食品卫生安全、职业危害控制和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任务艰巨;六是卫生行业作风建设需要大力加强,医疗管理质量与水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

3、加以研究解决。下面,就做好今年的卫生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把握卫生事业发展的新机遇 2018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和整体推进之年,做好今年的卫生工作,意义重大。 一是扩大内需给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今年国家将新增卫生项目资金58亿元,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等项目,改善民生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对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因此,这场金融海啸引发的经济危机,既给卫生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全区卫生系统一定要紧紧抓

4、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把争取更多的项目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点,摸透上情、吃透政策,找准切入点,积极申报项目,加强项目沟通和对接,尽量争取上级给予我区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同时,要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着力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促进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 三是人民群众就医的新需求给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相应增加,“无病早预防、有病早治疗、防止伤病残”的医疗保健观念,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尽量“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保障人民群众“看的上病、看的好病、看的起病”。这些既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5、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能力的动力,也是卫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重庆市的贫困乡麻柳乡,党群、干群关系曾一度尖锐对立,发生过数百群众围攻乡政府的事件。事件发生后,新上任的乡党委班子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八步工作法”,即凡涉及村级经济发展规划、村级财务预决算、村内兴办公益事业和重点项目等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大事,都通过八个程序,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由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并由村民代表进行管理和监督,走出了一条在推进基层民主中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路子。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

6、斗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重庆市开县麻柳乡党委几年来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大力推行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工作的“八步工作法”,从制度和程序上保证农民群众当家作主,走出了一条在推进基层民主中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路子。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麻柳乡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是重庆市的贫困乡之一。全乡有24个村、27万多人,面积94平方公里。1998至1999年间,由于多种原因,麻柳乡社会矛盾激化,党群、干

7、群关系尖锐对立,曾发生过数百群众围攻乡政府的事件。事件发生后,新上任的乡党委班子在深刻反省的基础上认识到,事件的背后除了农民负担过重,更深层的原因是前任乡党委没有很好地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工作的出发点偏离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基于这样的认识,麻柳乡党委明确提出,要把“为民谋利,造福于民”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为了确保这个出发点落到实处,就必须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正是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麻柳乡党委逐步形成了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八步工作法”。所谓“八步工作法”,就是凡涉及村级经济发展规划、村级财务预决算、村内兴办公益事业和重点项

8、目等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大事,都通过八个程序,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由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策,并由村民代表进行管理和监督。第一步,深入调查、收集民意,弄清大多数村民希望办什么。第二步,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形成初步方案。第三步,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征求村民对初步方案的意见,争取最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第四步,民主讨论、确定方案。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根据村民的意见修正、完善方案,推选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人选,人选中普通村民必须达到50以上。所有钱物均由村民代表管理,干部管事不管钱。第五步,户户签字、进行公决,赞同率达到85以上才予以实施。第六步,分解工程、落实到户。第七步,村民

9、小组组织实施。第八步,竣工结算、张榜公布。工程竣工后,由群众财务管理委员会清算财务,多退少补,并张榜公布,每个村民均可随时查账。“八步工作法”从制度和程序上保证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5年来,麻柳乡党委通过推行“八步工作法”,做了大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工作。麻柳乡境内“九沟十梁全是坡,沟深坡陡悬崖多”,交通极为不便,新一届乡党委、政府经过3年努力,将“村村通公路”变成了现实;麻柳乡原来“十年就有九年旱”,全乡90的农户缺水,乡政府2002年提出兴建“万人饮水工程”的计划,到2004年,全乡已解决了80农户的饮水问题;2000年以前,全乡仅镇上有5门时通时断的电话,通讯也极为不便,如今全乡已装了10

10、00门程控电话,村民基本上足不出村就可以打电话了。此外,还改造农村电网,解决群众“用电难”问题;新建乡中学,解决村民子弟“上学难”问题;改建乡卫生院,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等等。麻柳乡党委、政府的求真务实举措终于赢得了民心。推行“八步工作法”后的麻柳乡出现了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过去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现在党员干部与群众关系融洽,群众把党员干部当作贴心人;过去乡党委、政府开展工作非常困难,现在工作顺利推进,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过去麻柳乡社会矛盾突出,现在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转变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作风转变执政理念,为民谋利,造福于民。执政目的、执政理念的问题,归根到

11、底是“为了谁”的问题,即“权为谁用、利为谁谋、对谁负责和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麻柳乡党委这些年来在不断纠正自身职能错位的同时,权力观、责任观和政绩观等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过去,一些干部认为自己的权力主要是用来管群众的,包括征收各种税费,结果导致干群关系的尖锐对立。“共产党的权力是老百姓给的,只能用来为老百姓谋利,在农村就是要用来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乡人大主席王中福的话,代表了今天麻柳乡党委一班人的共识。过去,一些干部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对上级负责,只要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就是做好了工作,而现在他们认识到,“只有对人民群众负责,才是对党负责、对上级领导负责。”乡党委书记李红彬进一步强调说:“我们的

12、牌子上写的是人民政府,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对人民负责这个根本。”过去,一些干部也想树政绩,却不知道如何树政绩、树什么样的政绩。“政绩应当为人民而树,要树就树为民造福的政绩。”麻柳乡党委、政府这些年来做了很多事情,政绩也很突出,所有这些政绩都是与广大群众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都是从实际出发、切切实实为民谋福利的政绩,所以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转变执政方式,尊重民意,由民作主。一是切实支持和保障人民群众的自主决策权,充分尊重民意,让人民群众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八步工作法”的前五个步骤,都是民主决策的内容。其中,第五步要求工程方案必须户户签字进行公决,赞同率达到85以上才予以实施。这就改变了过

13、去由干部说了算的做法,让村民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村民有了充分的决策权。二是积极探索民主管理模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自主管理权,让村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在修建公路及兴办其他公益事业时,都由村民推荐成立工程领导小组,并保证其中有50以上的村民代表。领导小组中的干部负责组织指挥、协调矛盾、解决问题和提供服务,即“干部管事”;领导小组中村民代表的主要职责是代表群众管钱管物管账,即“群众管钱”。任何工程的开支,都必须经过承办人、工程质监员(村民代表)、两名村的负责人和两名专门管钱的村民代表签字后才能生效,使群众在参与管理中发挥了充分的作用。推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其实质就是要真正支持农民群众当家作主。

14、尊重民意、由民作主的民主执政方式,有利于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避免决策和管理过程中的主观臆断、越俎代庖,它是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执政理念在基层工作中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转变执政作风,深入群众,体察民情。民主执政方式要求具备相应的民主执政作风。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以理服人而不是以权压人,将群众的意见真正统一起来,是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必要前提和基础。首先,放下架子、深入群众、体察民情。麻柳乡党委过去也曾想为群众办事情,但由于干部不深入实际,听不进群众意见,干部和群众想法不合拍,结果往往好心办坏事,出力花钱干活,群众却不满意。新班子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

15、乡村干部串万家”活动,深入农民家里,了解民情民意。干部深入到群众生产生活第一线,以朋友、兄弟、姐妹、儿女身份,通过会上畅谈、院坝座谈、路上交谈等形式,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同时,发出近万张征求民意表,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真心解决群众疑难。其次,由过去那种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压服方式开展工作,转变为与群众平等对话、以理服人。群众对于兴办公益事业,认识上往往有一个逐步到位的过程。麻柳乡这几年大兴基础设施建设,大办公益事业,工作之所以顺利开展、成效之所以如此显著,离不开乡村干部所做的大量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比如,某村修公路时,乡领导就先后48次深入村组召开会议,发动群众,研究方案,征求意见,解决矛盾,使工程

16、顺利完成。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改善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形象提高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过去,很多基层干部决策时背着群众、管理时唬着群众,片面地要求群众听从命令,严重影响了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很多工作就难以开展起来。推行“八步工作法”,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得到了体现,真正把人民群众想办的事和党委、政府要办的事合而为一。村民们说,现在乡里村里的大事都是通过民主的方式决定的,所以大家都很乐意参与,干这些事就好像给自家盖房子一样,出钱出力都值。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这样在民主方式中被激发了出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这些年

17、麻柳乡党委、政府每发出一个号召、每推动一项公益事业,都能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在修建乡村公路中,总投资1200多万元,其中群众自愿投资投劳折计就达1150多万元。提高了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行“八步工作法”,由人民群众自主决策、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使乡党委、政府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统筹协调,科学务实地确定麻柳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他们在充分了解实际、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制定了麻柳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先后完成或即将完成的公路畅通工程、万人饮水工程、城镇化推进工程、教育振兴工程和网络覆盖工程“五大民心工程”,为麻柳乡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8、。第二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把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的决策权下放到村里,由各村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优势来确定,然后由乡政府进行有效的组织、引导和推动。近年来,麻柳乡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2003年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比全县高97个百分点。提高了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能力。廉洁自律,首先体现在乡党委、政府自觉加强制度建设、切实进行自我约束上。麻柳乡党委、政府为了切实有效地实施“八步工作法”,创造性地制定了政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干部下村“四不准”制度、工程招标“动态标的”法和干部误工“定额包干”法等,自觉运用制度的力量加强对自身的约束和监督。比如,政务财务“三

19、公开”制度,即要求政务财务实行全公开、真公开和常公开。“全公开”是以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实行全内容、全过程的公开。“真公开”是以财务清理为重点,做到真正的透明。群众对公布的内容若有疑虑,可随时查阅每一张发票。“常公开”就是使公开经常化、常规化。乡党委、政府要求村村都有村务公开栏,每半年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和其他应公开的内容,并将政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细化为4项12条,每年考核一次。再如,干部下村“四不准”制度,即乡干部到村里办公不准打牌、不准赌博、不准白吃,村里不准有招待费开支,从而切实堵住任何可能导致腐败的制度漏洞。廉洁自律还体现在乡党委注重对干部的日常教育,防微杜渐,对干部

20、高标准、严要求上。“淡名利如水甘为孺子牛,重事业如山当好领头雁。”这副挂在乡党委会议室里的对联,是对乡党委全体成员的共同要求。他们时刻以事业心、责任心自勉,不让任何腐败之风乘虚而入。近几年麻柳乡大兴公益事业,涉及众多的项目和大笔的资金,却没有出现一例干部挪用或贪污的现象。改善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形象。一是树立了一心为民、求真务实、重信守诺的形象。麻柳乡党委、政府不仅在大事上真抓实干,而且在做每一件事的具体过程中都坚持为群众利益着想。比如,在修建乡村公路时,他们自觉地从群众方便的角度来确定线路,尽可能地照顾到更多群众的需要,所修建的乡村公路无一不是“群众路”。他们力戒向老百姓许空诺、打白条,一旦承

21、诺了的事情就努力去做。群众过去骂干部,现在敬干部;过去怕干部,现在盼干部。干部下村,群众争着往家里请。二是树立了深入一线、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形象。哪里有困难,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党员干部。比如,在麻柳乡公路大会战期间,干部白天修路,晚上做群众工作,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有的一上工地就是一两个月不下山。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干部、这样的党员,麻柳乡的党组织才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推进基层民主中提高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应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由于受到习惯性“自由权利”观念的制约,使得一些新闻媒体在实践中背离了人文关怀精神。本文

22、将借助于512汶川大地震的相关新闻报道、记者采访等对新闻职业道德的人文关怀进行探讨。我们的新闻媒体应重视人文关怀,如此才能获得公信力、竞争力和生命力。 关键词: 汶川地震、人文关怀、新闻职业道德、权利、意识、以人为本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s of tim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media have a concern for the increasing community what should reflect the humanistic care. However, due to “the freedom

23、and right “, some media in practice have deviated from the spirit of humane concern.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Key Words: The earthquake of Wenchuan, humanistic care,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rights , awareness, people-oriented 正文: 作为新闻记录者,我们记录着时代,记录着真实的生活,记录着我们的情感,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要调动人们的视觉、听觉去感知这个世界,并引

24、导受众去思考这个世界。新闻具有真实纪录并反映历史的重要功能,它更关注于人的生活及生存状态,提供给人们的信息和理性思考应该讲究报道的人文关怀的职业道德。但是对于被报道者的个体而言,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存在着的现实困境就在于报道尤其是电视镜头的透视性纪录,有可能使个体的私人空间以最大限度的袒露方式置身于众目睽睽之下。 “512”汶川大地震已过去一个多月了。在经历了心灵痛楚、泪干心碎后,成都人将悲痛转化为坚强、坚定和惯有的乐观,再次拾回正常生活的信心。但那段经历却难以忘怀,而新闻媒体更是通过视频、文字、照片等纪录了这一切。当警报拉响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往外跑,但有两种人往里走,一是军人,一是记者。而来自

25、全国各地的新闻记者更是迅速向遍布不可预知危险的地震前线进发,为我们传递着灾区的第一手信息,以一种悲悯的视角引领我们近距离观察这时,往往这些媒体们忘记了人文关怀。无论是记者的提问、相机的镜头,还是摄像机的镜头,那种对生命状态的清晰展示,尤其是对生命窘迫、垂死状态一览无余的暴露,极有可能伤害被报道者作为一个人的尊严甚至身体的健康。事实上,无论是在道德层面还是在法理层面,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问题已经越来越值得重视了。 一、现象:无意识的“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明天的思考,它关怀的是人类的和谐与发展,体现了对生命的怜悯与尊重。 新闻

26、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指的是在我们的报道中,多关注于人自身的生存价值,关注于人自身的生存处境,这是新闻工作者自身的职业道德的要求。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突出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人的情感、思想、尊严、生存境遇及与环境的关系得到充分的展示。可以说,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是通过对某个个体或群体的生命状况的客观、沉静的解读,或是以混杂着悲悯、同情、审视等复杂的情感去报道那些特殊的生命个体,借助新闻作品或影像或文字来完成对人与人之间的真切关怀与交流,从而反映出特定时期下的特定社会。 然而,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在报道创作中的主体立场和价值取向却很难掌握。新闻报道在展示人、体现人的时候,如何处理个体的私人空间与媒体

27、之间的矛盾关系,应该引起媒体工作者以及被报道者和观众的共同关注。关注人、关怀人的生存状态,于是就用最真实的影像去表达这种关注,但真实可能就意味着残酷,尤其是当镜头对准他们,就意味着近距离透视某种缺失的放大。在512地震报道中,为了反映地震的灾情,在严酷的环境下挣扎的生命,将镜头、笔头对准了他们,而这些往往是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有些受灾者已经没有力气说话了,为什么媒体记者们还在对他们穷追不舍;有的幸存者已经痛不欲生了,为什么记者们还在追问;在拍摄受灾者那残疾的身体、受灾者泪流满面的神情时,记者们是否尊重保护他们的尊严?在碎砖破石的下面,还去问“感觉怎么样,心情怎么样”,此时的心情难道会很好?当救

28、出长期被埋在废墟瓦砾下的幸存者时,无数的闪光灯对着他们的眼睛,有没有想过他们的眼睛能否及时忍受强烈的刺激?还记得胡锦涛总书记前往灾区看望小朋友时,周围记者们那咔嚓咔嚓的闪光灯吓得小孩直眨眼睛并向后躲,让敏感的受众感到很不舒服。 一幅生命的敬礼让“敬礼娃娃”郎铮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然而,媒体将聚光灯长时间停留在这个已经惊恐万分的孩子脸上,小郎铮被迫在病床上一遍又一遍地回答了媒体千篇一律的提问。他只是一个几岁大的孩子,却因为媒体的过度关注难以走出灾难的阴影,出现了心理障碍。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各种社会或自然灾害的事件发生,这些灾害往往给人类带来痛苦和灾难,但是新闻媒体却会给那些普通群众和弱势群体造成

29、更大的伤害。 有记者这样采访彭州女民警蒋敏,“地震中是否失去了亲人?怎么能在痛失亲人的情况下,还在拼命工作?在救助这些灾民的时候,看到老人和小孩,会不会想到自己的父母和女儿?”;也有记者采访受灾小朋友,“如果你爸爸妈妈都不在了,你们会怎么想”让他们再次痛哭流涕,以唤起他人的同情?著名的波兰影视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曾说:“我害怕那些真实的眼泪,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有权利去拍摄他们,遇到这种情况,我总觉得自己像跨入了某个禁区。” 新闻活动是以报道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活动。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新闻记者要报道社会生活,就无时无刻要和社会生活中的人发生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强调对全体社会成员人

30、格的尊重。在牢记新闻时间须客观真实报道的面前,人文关怀比新闻价值更重要。无数的抗震救灾募捐晚会让我们感动,但是那些场景、那些提问,一次又一次的让还未抚平内心悲伤的受灾者及其亲友,再次痛哭,观众感动了、捐钱了,而他们呢?久了,过多的煽情反而会让观众麻木。此时,我们也应该充分顾及受灾者及其亲友的痛苦感受和对生命尊严所体现出来的尊重。面对他们的眼泪,请舍弃这些镜头去保护他们、善待生命。 为什么关怀总是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伤害。也许,被报道者尚且无暇顾及隐私权、名誉权等基本权利,也许是在新闻媒体面前,他们忽视了自我保护意识,也许是他们微弱的要求不及媒体的报道价值,也许是他们都处于无意识之中。 15 /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