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分类模拟题高层建筑结构、高耸结构与横向作用(二).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03066 上传时间:2021-07-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分类模拟题高层建筑结构、高耸结构与横向作用(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分类模拟题高层建筑结构、高耸结构与横向作用(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分类模拟题高层建筑结构、高耸结构与横向作用(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分类模拟题高层建筑结构、高耸结构与横向作用(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分类模拟题高层建筑结构、高耸结构与横向作用(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分类模拟题高层建筑结构、高耸结构与横向作用(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分类模拟题高层建筑结构、高耸结构与横向作用(二).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分类模拟题高层建筑结构、高耸结构与横向作用(二)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分类模拟题高层建筑结构、高耸结构与横向作用(二)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分类模拟题高层建筑结构、高耸结构与横向作用(二)选择题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写出主要的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概念题要求写出所选答案的主要依据问题:1. 图6-31(a)所示为一个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平面图。该建筑抗震烈度为8度,属于二级抗震等级。下列结构动力分析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作横向的平动振型抗震验算,因为纵向(y向)的抗侧刚度较弱B.不仅要作

2、横向的抗震验算,还要作纵向的抗震验算C.除作x、y向的平动振型的抗震验算外,还要作扭转振型的耦联计算D.该结构属于简单的纯框架,层数也不高,用基底剪力法计算其横向的水平地震力,并按各榀框架的抗侧刚度进行分配答案:C解析则其L/Bmax值超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3-2002、J186-2002)表4.3.3规定的8度抗震的限值,即该框架属于平面布置不规则结构。底部剪力法,主要适用于房屋不发生扭转振动的、高度不大、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较均匀、且为以剪切变形为主的情况。该结构扭转影响明显,利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抗震设计是不合适的;本楼应按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房屋的横向

3、和纵向进行抗震计算。问题:2. 在8度抗震区有一高21m的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裙房,与高12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主楼之间,设防震缝一道。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 3-2002、J186-2002),该防震缝的最小宽度应为 mm。A.70B.77C.110D.539答案:C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 3-2002、J186-2002)第4.3.10条,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按侧向刚度较小的结构类型确定;当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以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防震缝的最小宽度理论上应为缝两侧结构在地震时的最大水平位移之和。因此,防震缝

4、的最小宽度为: 某15层剪力墙,总高H=42.4m,截面尺寸如图6-30(a)所示,所受水平地震作用如图6-30(b)所示。材料弹性模量E=2.55104MPa。 3. 此剪力墙属于 。A.整截面墙B.整体小开口墙C.联肢墙D.壁式框架答案:B解析 具体计算如下: 墙,计算墙肢惯性矩: 4. 由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11层剪力墙肢2底所受到的弯矩、轴力和剪力最接近于 。A.M=192.98kNm;N=670.93kN;V=74.31kNB.M=123.57kNm;N=108.16kN;V=28.96kNC.M=85.76kNm;N=128.26kN;V=24.73kND.M=36.96kNm;N

5、=128.60kN;V=27.64kN答案:D解析 5. 房屋顶部侧移最接近于 mm。A.13.5B.14.4C.15.3D.16.1答案:D解析 有一多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L形底部加强区剪力墙,如图6-23所示,8度抗震设防,抗震等级为二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暗柱(配有纵向钢筋部分)的受力钢筋采用HRB335(),暗柱的箍筋和墙身的分布筋均采用HPB235(),该剪力墙身的竖向和水平向的双向分布钢筋均为,剪力墙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N=5860.5kN。 6. 当该剪力墙加强部位允许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时,其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底截面最大轴压比限值N,max与该墙的实际轴压比N的比值(N

6、max/N。),最接近于 。A.0.722B.0.91C.1.09D.1.15答案:C解析 7. 假定重力荷载代表值修改为N=8480.4kN,其他数据不变,则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e最接近于 mm。A.450B.540C.600D.650答案:C解析 =max0.152000,1.5300,450,300+300=600mm 问题:8. 一展览厅的圆弧形静定三铰拱,其跨度=25m,矢高f=4m(图6-8),在C、D、E处均作用着两个集中荷载Pgk及Pqk,即一是由永久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拱顶集中荷载Pgk=100kN,另一是由拱面活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拱顶集中荷载Pqk=50kN,由此算得该

7、拱底部拉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NA= kN。 A.495.8B.560.55C.585.25D.593.75答案:D解析 某现浇多层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5,钢筋采用HRB400()及HPB235(),中柱纵向钢筋的配置如图6-19所示。 9. 当等直径纵向钢筋为12根时,要最满足、最接近规程中规定的对全截面纵向钢筋配筋的构造要求,其配筋应为 。 答案:B解析 10. 柱配筋方式见图6-19。假定柱剪跨比2,柱轴压比为0.70;纵向钢筋为1222,保护层厚30mm。要最满足规程中的构造要求,则柱加密区配置的复合箍筋的直径、间距应为 。 答案:B解析 一单层平面框架(图6-10

8、),由屋顶永久荷载标准值产生的D点柱顶弯矩标准值MDgk=50kNm。 11. 由屋顶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Dgk=30kNm,则D点的弯矩设计值MD,最接近于 kNm。A.130B.102C.96.9D.95答案:B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第3.2.3条,可变荷载效应及永久荷载效应下的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分别计算如下: 当为屋顶均布活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 MD=1.250+1.430=102kNm; 当为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 MD=1.3550+1.40.730=96.9kNm102kNm。 故该效应组合由屋顶均布活荷载效应控

9、制,即MD=102kNm。 12. 现尚需计及如图6-11所示由风荷载产生的D点弯矩标准值MDwk=25kNm,由此算得D点组合后的弯矩设计值MD最接近于 kNm。(不采用简化规则) A.117.9B.123.0C.124.4D.140.0答案:C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第3.2.3条,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分别为: 当按屋顶均布活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e=0.6): MD=1.250+1.430+1.40.625=123kNm; 当按风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屋顶均布活荷载的组合值系e=0.7):MD=1.250+1.425+1.4

10、0.730=124.4kNm; 当按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 MD=1.3550+1.40.730+1.40.625=117.9kNm。 上述三式计算比较得到:应按风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确定D点弯矩设计值MD,即MD=123kNm。 有一连梁的截面尺寸为bh=160mm900mm,净跨n=900mm,抗震等级为二级,纵筋HRB335级,fy=300N/mm2,箍筋HPB235级,fyv=210N/mm2,混凝土强度为C30,fe=14.3N/mm2,ft=1.43N/mm2。由楼层荷载传到连梁上的剪力VGb很小,略去不计。由地震作用产生的连梁剪力设计值Vb=150kN。 13. 采用对称配筋时

11、,连梁正截面受弯所配置的纵筋最接近于 。 答案:A解析 14. 连梁配置箍筋时的剪力设计值最接近于 kN。A.150B.165C.180D.195答案:C解析 15. 连梁的容许剪力设计值最接近于 kN。A.349B.387C.402D.465答案:A解析 16. 连梁配置的箍筋最接近于 。 答案:D解析满足要求。17. 连梁每侧的腰筋配置最接近于 。A.410B.48C.312D.310答案:A解析 已知20层的剪力墙结构住宅,非抗震设计,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取重要性系数0=1.0,某底层矩形截面剪力墙墙肢长hw=40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墙体端部暗柱纵向受力钢筋用HRB33

12、5级,墙体分布钢筋和端部暗柱箍筋用HPB235级。 18. 若底层层高为4.2m,则剪力墙的厚度不应小于 mm。A.140B.160C.180D.200答案:B解析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10.5.2条,对剪力墙结构,墙的厚度不宜小于楼层高度的1/25,即4020/25=160.8mm。19. 若剪力墙的厚度bw为200mm,内力设计值M=376.9kNm,N=4018.6kN,V=811.2kN,则墙体的水平分布钢筋配置最为合适的是 。 答案:BIMGSRCTUGCJGFGIF 某11层住宅,采用钢框架结构,其结构质量及刚度沿高度分布基本均匀,各层层高如图6-

13、35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20. 假定水平地震影响系数1=0.22;屋面恒荷载标准值为4300kN,等效活荷载标准值为480kN,雪荷载标准值为160kN;各层楼盖处恒荷载标准值为4100kN,等效活荷载标准值为550kN。试问,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底部剪力法计算。 A.8317B.8398C.8471D.8499答案:C解析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第4.3.4条,由式(4.3.4-1)可得,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FEk=eq=0.220.8(4300

14、+410010+1600.5+550100.5)=8471kN。 21. 假定屋盖和楼盖处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G,与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等效的底部剪力标准值FEk=10000kN,基本自振周期T1=1.1s。试问,顶层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11Ek(kN),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A.3000B.2400C.1600D.1400答案:A解析 22. 假定框架钢材采用Q345,fv=345N/mm2,某梁柱节点构造如图6-36所示。试问,柱在节点域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3-2002、J 186-2002)要求的腹板最小厚度twe(mm),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高层民用建

15、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计算。 A.10B.13C.15D.17答案:A解析 10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首层层高6m,2层层高4.5m,310层层高3.6m,总高度39.3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i如图6-34所示。各楼层框架的Di值及剪力墙等效刚度如表6-4所列。采用侧移法协同工作计算在连续均布荷载作用下结构假想顶点位移T=uqH4/100EIw,并已知当结构刚度特征值=1.2时位移系数u=8.07。结构阻尼=0.05。 表6-4 楼层 Di值(kN/m) EIeqi(kNm2) 10 342312

16、1299.48106 9 8 7 6 402728 1528.80106 5 4 496257 1561.20106 3 1669.80106 2 218246 1680.00106 1 211750 1776.610623. 未考虑非结构构件刚度影响时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s),最接近于 项数值。A.0.5B.0.9C.1.2D.1.7答案:B解析 具体计算如下: 框架总抗侧移刚度0值为: 24. 若结构自振周期T1=0.68s,则T1相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1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A.0.077B.0.088C.0.112D.0.16答案:B解析 25. 假定结构自振周期为T1=0.793s,

17、结构底部由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总弯矩标准值M0(kNm),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A.137981B.154368C.194018D.202112答案:A解析 问题:26. 某矩形框筒,平面尺寸如图6-24所示,总高度102m,承受水平力q=20kN/m,可简化成双槽形截面,等效槽形截面如图6-24所示。角柱为L形、截面面积A3=6.41m2、形心坐标y=0.90m。槽形截面惯性矩为3056.5m4。计算图中底层3号柱所受的轴力N3最接近于 kN。 A.1564.9B.1711.4C.1956.2D.2097.8答案:D解析 问题:27. 某框架一核心筒结构底层一连梁如图6-25所示,连梁截面bb=

18、400mm,hb=1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fe=16.7N/mm2),水平地震作用组合连梁剪力设计值V=840kN,当连梁中交叉暗撑与水平线夹角为,sin=0.66时,交叉暗撑采用HRB400钢。交叉暗撑计算所需纵向钢筋最接近于 。 答案:C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J186-2002)第9.3.8条第2款,有地震作用组合时,暗撑纵向钢筋总面积为: As=REVb/2fysin=0.85840103/23600.66=1503mm2; 422钢筋的截面面积为:As=4380=1520mm2,符合要求。 某现浇框架一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地上35层高1

19、30m,内筒为钢筋混凝土,外周边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场地类别为类,阻尼比=0.04,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20s,周期折减系数取0.8。 28. 计算多遇地震作用时,该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影响系数最接近于 。A.0.0175B.0.020C.0.022D.0.024答案:A解析 29. 抗震设计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计算值为8800kN;对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总剪力中,24层最大,其计算值为1600kN。则各楼层框架的剪力经调整后最接近于 kN。A.1500B.176

20、0C.1920D.2400答案:B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J186-2002)第8.1.4条和第9.2.3条,Vf0.2V0=0.28800=1760kN时,框架总剪力应按0.2V0和1.5Vf,max二者的较小值采用,则可得: 1.5Vf,max=1.51600=2400kN 0.2V0=0.28800=1760kN 取小值1760kN。 30. 外周边框架底层某中柱,截面700mm7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50(fe=23.1N/mm2),内置Q345型钢(fa=295N/mm2),地震作用组合的柱轴向压力设计值N=19000kN,剪跨比=2.4。当要求

21、柱轴压比N0.8时,其采用的型钢截面面积应最接近于 mm2。A.15000B.19500C.36000D.45720答案:D解析 31. 条件同题(3),当柱轴压比N=0.8,该柱在箍筋加密区的纵向钢筋和箍筋,下列各项中,最接近有关规范、规程最低构造要求的是 。 答案:A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CJ3-2002、J186-2002),查表 11.3.6,抗震等级二级,柱箍筋直径应不小于10mm,加密区箍筋间距应不大于100mm;轴压比N=0.8,型钢柱箍筋加密区箍筋最小体积配箍率为1.1,故采用复合箍。 问题:32. 一客车停车库的楼面结构平面如图6-1(a)所示,该结构采用单

22、向板及主次梁结构,次梁的间距为4m,主梁(框架梁)的间距沿纵向为9m,沿横向为8m。次梁将楼面永久荷载及楼面活荷载以集中荷载传递给主梁(图6-1(b),当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规定考虑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时,则可算得次梁传给主梁的活荷载集中荷载标准值Pqk= kN。 A.144B.120C.90D.86.4答案:D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2006年版)表4.1.1,对于客车停车库单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2m)时,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4.0kN/m3;根据第4.1.2条第1款,单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2m)的汽车通道及停车库,

23、对单向板楼盖的主梁应取0.6,则次梁上的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传至主梁上的集中荷载标准值为:Pqk=4490.6=86.4kN。问题:33. 黑龙江省佳木斯西北方向某县的一多层建筑在设计时,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附录D中没有给出该县的基本雪压,但当地气象部门给出年最大积雪深度为0.50m,由此设计单位可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2006年版)附录D第D.1.2条规定确定雪压值s= kN/m2。A.0.50B.0.60C.0.74D.0.80答案:C解析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附录D第D.1.2条

24、规定,根据积雪深度计算雪压的公式为:s=hg。式中,s表示计算雪压标准值;h表示积雪深度;表示积雪密度(t/m3)。而根据第6.1.2条,对东北地区可取用:=150kg/m3=0.15t/m3,重力加速度g=9.8m/s2,则该县的基本雪压为:s=0.500.159.8=0.74kN/m2。问题:34. 位于设防烈度8度,类场地,高58m,丙类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房屋。在重力荷载代表值,水平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下第四层边柱的轴向力标准值分别为NG=4200kN,Nw=1200kN,nEb=500kN;柱截面为600mm800mm,混凝土C40,fe=19.1N/ mm2。第四层层高3.

25、60m,横梁高600mm。经计算知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较多。则该柱轴压比验算结果正确的是 。A.N=0.6210.80,符合规程要求B.N=0.6440.75,符合规程要求C.N=0.6570.80,符合规程要求D.N=0.6570.85,符合规程要求答案:A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3-2002、J186-2002),查表4.8.2可知,8度,高58m(小于60m),该结构的框架柱抗震等级应为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则该柱轴压比的验算过程如下: 柱轴压比限值: 问题:35. 一商厦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30g)。该建筑的入口

26、处采用悬挑长度为17.5m的钢桁架(图6-6),桁架高度为2.5m。钢桁架节点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Pgk=90kN。由此,可算得该桁架端部斜腹杆a仅由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向力 A.50B.76.4C.80D.100答案:B解析 问题:36. 一幢高度为99m的剪力墙结构(图6-2),其女儿墙高度h=2.0m,女儿墙中部到室外地面的高度H=100m。基本风压w0=0.5kN/m2,B类地面粗糙度。女儿墙底部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wk(kNm/m)与下列 项数值接近。 A.2.1B.2.7C.3.5D.4.1答案:B解析 如图6-29所示,在类场地上建一座高为100m的钢筋混凝土烟囱。设防烈度为

27、7度,远震,Tg=0.55s,烟囱自重的标准值Gk=18738.8kN,筒身的重心C距基石出顶面H0=37.7m。 37. 试问烟囱的第一周期T1最接近于 s。表6-2 高度(m) 外径(m) 100 3.74 90 4.24 80 4.74 70 5.24 60 5.74 50 6.24 40 6.74 30 7.24 20 7.74 10 8.24 0 8.74A.2.013B.2.690C.3.756D.4.106答案:A解析 38. 假定该烟囱的基本周期为2.5s,试确定与之相应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A.0.0154B.0.016C.0.0205D.0.041答案:C解

28、析 39. 假定该烟囱基本自振周期T1=2.40s,1=0.02124。其底部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地震剪力V0最接近于 kN。A.367.10kNB.340.50kNC.338.31kND.328.67kN答案:C解析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Ek=1Geq=0.021240.8518738.8=338.31kN,则地震剪力V0=FEk=338.31kN。问题:40. 某3层内框架砖房,四角设有构造柱,建筑平面、剖面如图6-32所示。设防烈度7度,内框架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柱截面400mm400mm,梁截面250mm650mm,现浇混凝土楼、屋盖。砖强度等级MU10,砂浆强度等级

29、一层为M10,二层为M7.5,三层为M5。外墙厚370mm,墙外缘距轴线120mm。山墙未设门窗,基础顶面标高-0.5000。已知各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3=5300kN,G2=7100kN,G1=7500kN,各层的水平地震剪力设计值V1、V2、V3最接近于 。 A.1759kN;1449kN;921kNB.1759kN;1441kN;711kNC.1759kN;1371kN;711kND.1353kN;1125kN;718kN答案:D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第5.2.1条,对于多层内框架砖房,其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宜取水平

30、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则根据表5.1.4-1,7度,1=max=0.08;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1Geq=0.080.85(5300+7100+7500)=1353.2kN;楼层地震剪力设计值计算具体见表6-3对于内框架砌体房屋,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n=0.2。 某大城市郊区某28层的高层建筑,如图6-3所示。地面以上高度为90m,平面为一外径26m的圆形。基本风压数值为0.50kN/m2,风荷载体型系数为0.8。 41. 当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6s时,风荷载脉动增大系数最接近于 。A.1.360B.1.468C.1.481D.1.521答案:B解析 42. 已知屋面处的风振系数9

31、0=1.68,则屋面高度处的风荷载标准值wk,最接近于 kN/m2。A.1.730B.1.493C.1.357D.1.271答案:C解析 43. 已知作用于90m高度屋面处的风荷载标准值wk=1.50kN/m2,作用于90m高度屋面处的突出屋面小塔楼风荷载标准值P90=600kN。假定风荷载沿高度呈倒三角形分布,地面处为0,如图6-4所示。则在高度z=30m处风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设计值最接近于 kNm。 A.924.20B.78988C.126840D.152334答案:C解析 一钢筋混凝土排架,由于三种荷载(不包括柱自重)使排架柱柱脚A处产生三个柱脚弯矩标准值,MAgk=50kNm、MAqk

32、=30kNm、MAek=60kNm(图6-12a、b、c),MAgk是柱顶处屋面桁架上永久荷载的偏心反力产生的,MAqk是柱顶处屋面桁架上活荷载的偏心反力产生的,MAek是柱中部吊车梁上A5级软钩吊车荷载的偏心反力产生的。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柱脚弯矩标准值MAwk=65kNm(图6-12d)。 44. 由桁架上永久荷载、活荷载和吊车荷载产生的柱脚最大弯矩设计值MA应为 kNm。计算时对效应的组合不采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第3.2.4条的简化规则。A.160.8B.166C.173.4D.180答案:C解析 屋面活荷载及吊车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均是=0.7。根

33、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第3.2.4条,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分别为: 当属屋面活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 MA=1.250+1.430+1.40.760=160.8kNm; 当属吊车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 MA=1.250+1.460+1.40.730=173.4kNm160.8kNm。因此本题是吊车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产生最大柱脚弯矩设计值。 45. 还需考虑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柱脚弯矩。由桁架上永久荷载和三种可变荷载确定的柱脚最大弯矩设计值MA应为 kNm。计算时对效应的组合不采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第3.2.4条

34、的简化规则。A.215.4B.228C.230D.239.2答案:D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第3.2.4条,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分别为: 当属屋面活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风荷载的组合系数e=0.6): MA=1.250+1.430+1.40.760+1.40.665=215.4kNm; 当属吊车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 MA=1.250+1.460+1.40.730+1.40.665=228kNm; 当属风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 MA=1.250+1.465+1.40.730+1.40.760=239.2kNm。 比较上述三种组合的计算结果,可知风

35、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产生最大柱脚弯矩设计值。 46. 采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第3.2.4条的简化规则,计算在四种工况下柱脚A处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A应为 kNm。A.255.3B.239.2C.228D.210.3答案:A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第3.2.4条,荷载效应组合的没计值分别为: 当属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 MA=1.250+0.9(1.430+1.460+1.465)=255.3kNm210.3kNm; 当属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 MA=1.3550+1.40.730+1.40.760+

36、1.40.665=210.3kNm。 与不采用简化规则算得的MA=239.2kNm相比较,可知采用简化规则算得的MA=255.3kNm要大于前者。 问题:47. 在选择楼盖结构设计方案时,下列各项不可取的是 。A.抗震设计时,不论板柱一剪力墙结构房屋有多高,顶层及地下一层的顶板,应采用现浇的肋形梁板结构B.房屋高度超过50m时,框架一核心筒结构房屋的楼盖,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包括肋形梁板楼盖、双向密肋楼盖、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的组合楼盖等C.房屋高度不超过50m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其转换层也可采用装配整体式楼盖,但应有增加预制板之间的整体性一系列构造措施D.房屋高度不超过50m的框架结构或剪力墙

37、结构,允许采用装配式楼盖,并配以提高预制板之间的整体性措施答案:C解析 C项房屋高度不超过50m,侧向力虽较小,但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转换层楼面却承受了不小的剪力,并要求有一定的面内刚度以传递。为此,转换层楼面应为现浇的整体式楼盖结构,例如板厚不小于180mm,双层双向配筋。 某6层框架结构,如图6-18所示,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9,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类,集中在屋盖和楼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6=4750kN,G2-5=6050kN,G1=70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提示:使用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CB 50011-2001)(2008年版)。 4

38、8. 假定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0.65s,结构阻尼比=0.05。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最接近于 kN。A.2492B.3271C.4217D.4555答案:C解析 49. 若该框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0.85s,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3304kN,作用于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6最接近于 kN。A.153B.258C.466D.525答案:B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表5.2.1可得:1.4Tg=1.40.55=0.77sT1=0.85s,H=0.08T1+0.01=0.080.85+0.01=0.078

39、。根据式(5.2.1-3)可得:F6=HFEk=0.0783304=258kN。50. 若已知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3126kN,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F6=256kN,作用于G5处的地震作用标准值F5最接近于 kN。A.565B.697C.756D.914答案:B解析 51. 若该框架为钢结构,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1.2s,结构阻尼比=0.035,其他数据不变,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最接近于 kN。A.2413B.2689C.2839D.3140答案:B解析 问题:52. 在某大城市市中心有一特重要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结 A.1.3B.1.5C.1.7D.1.8答案:D解析 该楼属于特别重要、高度超过60m且对风荷载较为敏感的大楼,其基本风压应按100年一遇的标准取用,即w0=0.60kN/ m2;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2.80s。 27 / 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