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个小麦基因型植株茎秆结构分析 .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23980 上传时间:2021-07-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8个小麦基因型植株茎秆结构分析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38个小麦基因型植株茎秆结构分析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38个小麦基因型植株茎秆结构分析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8个小麦基因型植株茎秆结构分析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8个小麦基因型植株茎秆结构分析 .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38个小麦基因型植株茎秆结构分析 38个小麦基因型植株茎秆结构分析 摘要为探讨小麦植株茎秆结构组成特征,以黄淮麦区38个小麦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说明:38个小麦品种株高平均为83.8 cm,穗长、倒1节间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和倒5节间长平均分别为9.9、 27.4、20.3、12.5、9.4和4.1 cm,在株高组成中所占比例平均值分别为11.90%、32.90%、24.19%、14.85%、11.23%和4.78%,各局部所占比例大小排列顺序为倒1节间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穗长倒4节间长倒5节间长,其中以倒1节间所占比例为最大,接近株高的1/3,以倒

2、5节间为最小。 关键词小麦;茎秆结构;节间长度 中图分类号S314;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12-0009-02 研究说明,小麦产量的突破与其株型的改良是分不开的,高产基因型必然有其相适应的株型结构1-7。株型是描述小麦形态特征的重要指标,所谓株型一般是指植株地上局部的形态特征,特别是叶和茎秆在空间的存在状态,也就是植株受光的姿势8-9。茎秆是株型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植物体地上部的支柱,茎秆的构造直接影响抗倒伏能力。茎也是重要的营养器官,茎上的节是着生营养叶的部位,因而茎秆的形态结构与产量性状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小麦茎秆结构定量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0-

3、13。有关小麦株型结构的研究虽有报道,但以多个品种系统研究茎秆结构的文献并不多见。该文以黄淮麦区38个小麦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植株茎秆结构进行了初步定量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12021年2个小麦生长季在濉溪农科所试验田进行。试验地土质为壤土,肥力水平较高,20 cm耕层播前取土测得有机质含量为1.4%,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85、31、125 mg/kg。 1.2供试材料 试验选用黄淮麦区近20年来育成的38个小麦品种:中优16、鲁麦14号、鲁麦21号、CAO396、安农91168、CP99-15-6-2-1、郑005、蒙城9409、中优1

4、6、CP20-3-1-4-2、甘6172、PH82-2-2、PH9539-51、淄农032、山农9738、济宁971012、花921-145、陕优225、蒙城8901、西安497、晋太170、轮选981、鲁原21、山农优麦3号、豫麦29、037042、河农鉴13、中优9701、杨麦5号、京冬8号、百4185、鲁麦13号、泰山223、PH01-24、百农64、B40、郑9023、丰优4号。 1.3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8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作为1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个重复栽植3行,行距0.25 m,株距0.10 m。 1.4调查工程与方法 调查测定工程为株高、穗长、倒1节间长、倒2节间

5、长、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倒5节间长。于麦收前田间取样,取样时每个重复在中间行每个品种随机取生长发育良好一致的单茎10个,带回实验室测量,取其平均值,详细调查方法见参考文献5-6。 2结果与分析 2.1株高及各节间组成测定结果分析 株高及其各节间组成是株型结构的重要特征,也是与抗倒伏性有关的重要性状。一般认为,植株较矮和茎秆硬、弹性好的株型抗倒伏性好,光合能力强。 从表1可以看出,38个参试品种株高变幅为68.0101.6 cm,平均为83.8 cm,这一结果与目前品种选育株高要求一致,也与徐沛然、庄巧生和傅兆麟的研究结果一致。在株高组成的穗及5个节间中,穗长变幅范围为8.411.9 cm,

6、平均为9.9 cm;倒1节间长度变幅范围为21.439.4 cm,平均值为27.4 cm;倒2节间长度变幅范围为14.124.8 cm,平均值为20.3 cm;倒3节间长度变幅范围为9.517.8 cm,平均值为12.5 cm;倒4节间长度变幅范围为6.616.8 cm,平均值为9.4 cm;倒5节间长度变幅范围为2.910.4 cm,平均值为4.1 cm。 2.2穗长及各节间长与株高的比值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38个参试小麦品种的穗长、倒1节间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和倒5节间长在株高组成中所占比例变幅范围分别为8.37%15.83%、27.25%48.94%、20.46%27

7、.59%、11.63%18.82%、8.35%16.54%和010.29%;所占比例平均值分别为11.90%、32.90%、24.19%、14.85%、11.23%和4.78%。在株高组成的6个局部中,各局部所占比例大小排列顺序为倒1节间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穗长倒4节间长倒5节间长,其中以倒1节间所占比例为最大,接近株高的1/3,以倒5节间为最小。这样的株型结构符合现代育种目标要求,基部节间短、比例小有利于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上部节间尤其是穗下节间较长,有利于冠层叶片合理分布,减少叶片遮阴,提高群体光合能力和产量。 3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通过对黄淮麦区38个小麦品种植株茎秆结构进行初步定量分

8、析,结果显示,目前黄淮麦区小麦品种株高变幅为68.0101.6 cm,平均为83.8 cm。这一结果与傅兆麟之前研究超高产基因型的株高变幅为68.091.0 cm,平均值为79.1 cm相比,稍高一些,原因在于该试验所选材料范围更大,结果根本反映了目前黄淮麦区小麦品种株高情况,也进一步支持了徐沛然、庄巧生和傅兆麟关于高产和超高产植株高度要求的观点。 高产或超高产小麦植株不仅需要合理的高度,构成植株的节间各局部所占比例大小也很重要。该试验38个参试小麦品种的穗长、倒1节间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和倒5节间长在株高组成中所占比例平均值分别为11.90%、32.90%、24.19%、1

9、4.85%、11.23%和4.78%。在株高组成的6个局部中,各局部所占比例大小排列顺序为倒1节间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穗长倒4节间长倒5节间长,其中以倒1节间所占比例为最大,接近株高的1/3,以倒5节间为最小,这对增强小麦的抗倒伏能力非常有利,也是目前小麦超高产育种中株型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 4参考文献 【1】 曾浙荣,赵双宁.北京地区高产小麦冠层形成和结构及其生理根底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4,27:30-37. 【2】 曾浙荣,赵双宁,李青.北京地区高产小麦品种的冠层形成、光截获和产量J.作物学报,1991,17:161-170. 【3】 张娟.超高产小麦品种冠层结构对产量的影响及

10、其遗传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0. 【4】 傅兆麟,孙其信.超高产基因型小麦冠层叶片生理特性及与有关产量性状间的关系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2:16-20. 【5】 傅兆麟.小麦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6】 傅兆麟.小麦超高产基因型产量因素、株型和冠层结构特征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1. 【7】 魏燮中.小麦株型结构分析与产量咨询系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8】 魏燮中.小麦株型结构分析法与消光系数分布的基因型间差异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7:21-28. 【9】 魏燮中,吴兆苏.小麦植株高度的结构分析J.南京农学院学报,1983:14-21. 10 于经川,邵锡珍.小麦粒叶比与产量及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9,16:172-175. 11 赵倩,姜月敏.小麦矮化对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9,16:168-171. 12 EVANS LT,PEACOCK WWJ,FRANKEL OOH.In:Wheat Science-Todayand TomorrowM.Camb Univ Press,1982:223-247. 13 DONALD C Mhe breeding of crop ideotypesj.Euphytica,1968,17:385-4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