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处置 .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24753 上传时间:2021-07-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处置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6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处置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处置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处置 .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6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处置 6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处置 摘要: 目的:观察昏迷患者紧急处理方法与疗效。方法:对6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进行分析。结果:60例昏迷患者中第2天清醒50例,3天后清醒10例。结论:昏迷病因复杂,确定呼吸道是否畅通,对危急程度作粗略评估及救治。对昏迷的程度进行评估,询问病史,边体检、边观察、边施行抢救措施。 关键词:昏迷;急救处理;对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R60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01-0066-01 昏迷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可能的原发病因素有很多。昏迷属于危重情况,因此在询问病史并进行系统检查的同时,必须迅速采取一系列有效急救措施

2、以防止重要脏器的进一步损害而危及生命,这是每一位急救人员所必须拥有的急救知识。我院自2021年3月-2021年3月对60例昏迷患者急救处理方法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4月昏迷患者60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982岁,平均 49岁;昏睡28例,浅昏迷27例,深昏迷14例。昏迷时间0.518h,平均5h。 1.2应急措施:将患者置于有抢救设备的病室或ICU,床褥平整、清洁。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定时吸痰,帮助翻身,每天更换潴留导尿管,防止并发症发生。病情稳定者可从鼻饲管给予易消化、高蛋白、富维生素、热量充足的流质饮食。降颅压

3、、抗脑水肿主要是用高渗脱水剂。如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入,46 h可重复使用。可与50%葡萄糖液60 ml静脉注射交替使用。亦可用速尿2040 m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整血压,改善微循环。抗惊厥可选用苯巴比妥钠0.1 g肌肉注射或苯妥英钠0.1 g肌肉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给予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治疗。改善脑代谢,恢复脑功能主要用促进脑细胞代谢,改善脑功能的药物。可选ATP、辅酶A、左旋多巴、肌苷、氯酯醒、细胞色素C、谷氨酸等。激素、甘露醇、苯巴比妥能减少或抑制自由基的过氧化作用,保护脑组织。 2结果 显效35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83.33%,6

4、0例昏迷患者中第2天清醒50例,3天后清醒10例。 3讨论 意识的清晰度有赖于脑干的网状上行冲动系统,而意识内容的完善那么取决于大脑皮质的功能。凡引起上行冲动系统损害,或造成大脑皮质功能不全诸多原因,均能导致应答能力的减弱或消失,即意识障碍,严重的意识障碍即为昏迷。昏迷时或昏迷前伴有体温升高者多见于感染性发热,但也可能是非感染性发热,如甲状腺危象、中暑等。昏迷一段时间后才出现,发热原因那么可能比拟复杂,除了各种继发感染,颅内出血后血液吸收亦会引起体温升高,此外中枢性发热也是昏迷后发热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是因为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所致,表现为持续性体温升高,不出汗,无寒战,四肢温度不高,体温

5、上升与脉搏增快不成比例,即脉搏相对缓慢,白细胞无明显增高。体温不升主要见于药物中毒、酒精中毒、周围循环衰竭等,老年人严重感染时体温也可不升。 昏迷伴脉搏变慢,可见于颅内压增高、各种原因引起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等。脉搏增快,可见于感染性发热、休克、心力衰竭等。如果脉搏先慢后快并伴有血压下降,可见于脑疝导致延髓生命中枢受压,提示预后不良。 对昏迷者明确病因、对症治疗是最有效的措施,如颅内占位性病变、颅脑外伤所致颅内血肿、脑出血等尽早给予开颅手术或血肿去除术。急性中毒者及时去除毒物、洗胃、补液和使用特殊解毒药物等。脑血管疾病按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治疗。颅内外感染性疾病抗感染、抗病毒等治疗。代谢性疾病、各种

6、脏器损害、各种原因休克和物理因素引起的昏迷均按不同病因进行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取侧卧头低位,充分供氧,导管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辅助呼吸,同时检测动脉血气,酎隋使用呼吸兴奋剂,常用洛贝林、尼可刹米等。低血糖昏迷者,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100 ml;糖尿病昏迷用胰岛素治疗;肝昏迷可用谷氨酸钠等静脉滴注抗高血氨治疗;尿毒症性昏迷应考虑血液透析疗法,必要时作肾脏移植术;有大量出血者,要输注鲜血和使用止血剂;中毒者应针对性应用对抗药和解毒剂;颅内及全身感染,应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和皮质激素;脑型疟疾,可用盐酸奎宁静脉滴注;颅内占位性病变及早手术治疗,常可使病者清醒。 改善微循

7、环,增加脑灌注血量对于无出血倾向的病例,可用减轻血液黏度、扩张脑血管药物以及抗凝治疗等来改善脑微循环。各种原因的昏迷,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脑细胞代谢障碍,应用脑细胞代谢促进剂,有利于促进苏醒,减少后遗症。为促使昏迷患者的意识恢复,可用苏醒药物,如甲氯酚酯、克脑迷、胞二磷胆碱、醒脑静、吡硫醇等均可酌情选用。 昏迷者易合并感染,故一般均使用抗生素,常用青霉素、头孢噻吩、庆大霉素、氟喹诺酮类等,对由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的昏迷,那么应大剂量联合应用易通过血-脑屏障且又敏感的抗菌药物,例如磺胺嘧啶、氯霉素、异烟肼、利福平、林可霉素、第缄代头孢类等。 参考文献 【1】邝贺龄.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00. 【2】陈国伟.现代急诊内科学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60. 【3】叶任高.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 【4】张文武主编. 急诊内科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546 5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