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练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31822 上传时间:2021-07-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练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实验探究专题训练一、 平均速度的测量:1、 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a、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b、用停表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金属片的时间t1;c、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d、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典型练习:1、如图1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的情形(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为止,通过的距离是 cm(3)小车从位置

2、A出发开始计时,到位置B时,所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小车从A到B所用时间是 s(4)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m/s 图1 图22、在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请据图回答问题:(1)实验原理是 ;(2)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缺少 ;(3)所测路程为 m(4)假设所用时间为7s,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 m/s(5)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了 二、固体融化时的温度规律实验探究: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融化时都要吸收热量,凝固时都会放出热量。对于“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如

3、下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实验所用器材、装置以及具体操作的,二是关于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的。练习:1、图3 是“探究海波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除了需要图3 中所示的实验器材以外,还需要_。图3(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放置上有什么要求? _。(3)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_。(4)小明用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冰熔化太快,没有找到冰的熔点。若要延长冰熔化的时间,请你写出两条可行的办法:_;_。2、小王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的实验中,使用了上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1)小王同学根据实

4、验数据在图4中已经作出了三组数据对应的点,请你帮他作出其余八组数据对应的点,并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4042444648484848484950(2) 小王同学实验中所用的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为什么?(3)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被加热的物质放在试管内,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这种加热方法与直接用酒精灯对试管进行加热相比,优点是什么? 图4 图53、图5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根据该 图象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信息一: 。信息二: 。二、 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光的折射规律及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1、如图11,探究光

5、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图6 图72、为了探究光的反射的规律,小李进行如图7所示的实验。(1)小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人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将如何操作? 。 (2)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F方向射出,

6、这表明: 。3、小明利用如图8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你解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为了能确定 ,能比较 。 (2)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观察蜡烛B是否与蜡烛A所成的像 。图8图94、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9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丽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2)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_(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3)小丽将蜡烛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_(填“靠近”

7、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小丽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_像(填“实”或“虚”)。5、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空气中的入射角i0304560 水中的折射角r 0223240玻璃中的折射角0172430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请写出一条规律: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探究:1、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10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

8、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图10(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2、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 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 ,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 cm分析表中数据:当烛

9、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_(选填 “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3、李云和张芳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11,当u2f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_像(选填“虚”或“实”);若想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蜡烛应向_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_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两空都选填“远离”或“靠近”);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蜡烛的像,说明u _f(选填“”、“=”或“”)。506070cm80 图11图124、如图12,在用光具座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凸透镜放在a、b、c、d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烛焰放在

10、处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烛焰放在 处时,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屏距凸透镜最远。烛焰放在 处时,屏上不会出现蜡烛的像。四、天平的使用和密度的测量实验探究:1、小洪同学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先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再进行如下调节:_ _;_ _。在进行第步调节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将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调(填“左”或“右”)。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错将物体放在右盘中,若左盘所加砝码为52g,同时将游码移到0.4g处,天平平衡。此物体的实际质量为_;若所用的砝码有磨损,则测量的结果与真实值相比 ;若所用砝码生锈了,则测量的结果与真实值相比 。3、现有如下器材:天平、

11、砝码、刻度尺、烧杯、水,设计一个测量正方体糖块密度的可行方案,要求写出:(1)实验原理是:_.(2)选用的器材:_ _.(3)实验步骤: 图13(4) 设计方案中应测出的物理量是:_ _.密度的表达式是:_ _.4、小靖分别用甲、乙两种物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作出如图13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_比,甲物质的密度是_g/cm3。五、气化现象实验探究:气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沸腾的条件及沸腾时液体的温度规律。1、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请你指出图甲中实验操作错误之处是 。(2)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

12、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数据记录如下表: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69898989898第2min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由此可判断出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填_(“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3)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4)做此实验时,发现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始终都不能沸腾,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2、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14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15所示。(1)实验中所用温度

13、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2)从图15中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3、图a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1)小聪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后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b、c所示。则图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小聪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_(填“高”或“低”)(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d所示,读数为_,说明此时气压_标准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图e、图f、图g是三名同学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图_,分析该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继续_热。(填“吸”或“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