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西师大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37328 上传时间:2021-07-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西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西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西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西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西师大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西师大版班级:_ 姓名:_1. 课内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1)竞走:_(2)信然:_2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译文:_(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译文:_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_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_2. 阅读囊萤夜读选段,回答问题。胤恭勤不倦,_。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_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把文章补充完整。2翻译:胤恭勤不倦。_。3你

2、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有关读书的故事?_3.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1)恭勤不倦(_)a疲倦b倦容c倦意(2)以夜继日焉(_)a继而b继续c继承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的意思_3车胤在夏天的晚上是怎样读书的?用波浪线画出来。4你从中看到了一个_的车胤。5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A.萤火虫可以照明用,效果好,还特别环保。B.无论环境多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成就一番事业。C.只有家贫的孩子,才会努力学习。4. 文言文阅读。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

3、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至:等到,直到。操:拿、持。度(d):量好的尺码。1解释下面的字。郑人有欲买履者。欲:_履:_者:_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1)而置之其坐。_(2)至之市。_(3)而忘操之。_(4)反归取之。_(5)何不试之以足?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至之市,而忘操之。_(2)宁信度,无自信也。_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做事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不能丢三落四。B.做事要有时间观念,否则就会像郑国人一样失望而归。C.遇到事情要懂得变通,

4、根据情况采取合适的办法。D.要坚持原则,才能把事情做好。5. 阅读理解。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孤:小时候死了父亲。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荻(d):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像苇叶,秋天开紫花。闾(l)里:乡里。文字:文章。1“家贫无资”的“资”意思是_。当这个字表示“供给;提供”的意思时,可以组词为_。2“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意思是()。A.他从小时候开始写诗歌文章时,个子就和大人一样高了。B.他从小时候起

5、开始写诗歌文章,下笔就和大人一样镇静了。C.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水平已经和大人一样高了。3选文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写欧阳修苦读的?_4你还知道哪些名人苦读的故事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_6.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弃:_(2)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方:_(3)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还:_卒业:_2读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逢老/媪方/磨铁杵B.逢/老媪/方磨铁/杵C.逢/老媪/方磨

6、铁杵D.逢/老媪方/磨铁杵3读句子,想人物对话。问之,曰:“欲作针。”李白好奇地问:“_”老婆婆说:“_”4老媪的意志可以用成语_来形容。7. 阅读理解。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下列词语。(1)方_ (2)感_(3)意_ (4)还_2解释下列句子中“卒”的意义。(1)还卒业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未成,弃去。译文:_8. 读古诗,然后完成练习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写的是他送他的朋

7、友( )去( )时的情景,表达了他( )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中写景的句子是 ( ) (3)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_9. 文言文阅读。凿壁偷光匡(kung)街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di) ,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注释:本文选自西京杂记,区街:西汉经学家。速: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1下列说法只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_)和(_)。A读“匡衡勤学而无烛”时可以这样停顿:“匡衡/勤学/而/无烛”。B匡衡偷邻居家的蜡烛来照着读书。C这是西京杂记中的一个故事。D匡衡穿过墙壁到邻居家看书。2匡衡是一个_的人,我还知道跟他一样的古人是_。10. 比较阅读两

8、篇小古文,回答问题。(一)精卫填海炎帝之少(sho sho)女,名曰(yu r)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 ru)而不返,故为(wi wi)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二)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2读句子,选择合适的停顿,画上“”。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下列每组句子中带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A常衔西山之木石 诸儿竞走取之 B

9、渴,欲得饮饮于河、渭C夸父与日逐走诸儿竞走取之 D树在道边而多子道渴而死4读课文,照样子填一填能表达故事经过的关键动词。(_)(溺)(_)(堙)5“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都表现的是一种的精神。下列各项中,也体现这种精神的有(_)(可多选)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B大禹坚持十三年,耗尽心血和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C东汉时,一个叫孙敬的读书人,夜间读书时,用绳子的一头绑住头发,另一头绑住房梁。一打瞌睡,绳子就扯痛他的头皮,提醒他继续读书。D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克服种种困难,历经十几年的奋斗,终于建成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11. 阅读与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10、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1这篇小古文出自()A.列子汤问B.山海经北海经C.世说新语D.中国古代神话故事2“尝与诸小儿游”中“尝”的意思是()A.经历,体验B.吃一点试试C.常常D.曾经3下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尝与诸小儿游(诸:许多)B.此必苦李 (必:必定)C.诸儿竞走取之(竞:争着)D.取之,信然(信:相信)4对“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一句解释最为恰当的选项是()A.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树枝都被折断了。B.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C.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小朋友争抢着跑过去折下树枝。D.

11、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王戎就去折下树枝。5下列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戎/不取/道旁李B.尝/与/诸小儿/游C.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D.树/在道边/而/多子6“人问之”,别人问王戎的是什么问题呢?最不恰当的一项是()A.“你为什么把李子树折下来了?”B.“树上那么多果子,别人都去摘,你为什么不去呢?”C.“你为什么站在路边不动呢?D.“你怎么不去摘李子吃呢?”7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B.王戎不喜欢吃路边的李子,是因为李子苦。C.要学会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D.我们要讲文明,不能随便摘路边的果子。12. 课内阅读。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

12、名曰女娃。,故为精卫,以堙于东海。1回忆课文,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炎帝之少女_ 以堙于东海_3根据故事排列图画顺序(标序号),理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完成填空。 (_) (_) (_)本文主要讲述了炎帝的_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叼着_投入海中,一心要把_的故事,表现了精卫_的精神。4下面的哪个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和精卫有相同的精神?( )A.愚公移山B.后羿射日C.嫦娥奔月D.八仙过海5如果你们班要开“中国神话故事”读书交流会,你会推荐什么故事?注意把理由说清楚。_13. 阅读综合训练。欧阳苦读(文言文)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获(d)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13、,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欧阳苦读(白话文)欧阳修先生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母亲用获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等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那篇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用心做读书这件事。_。1将文言文和白话文对比着阅读,并写出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家贫无资(_)教以书字(_)及其稍长(_)或因而抄录(_)昼夜忘寝食(_

14、)惟读书是务(_)2欧阳修小时候,遇到的困难是:_;_。他克服困难,刻苦学习,文章中主要写了他小时候_、_、_这三件事。年龄大了之后,他又去_,还进行_,这些方面都表现了他是一个_的人。3文言文最后一句“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意思是()A.自从小时候开始学习,就像大人那样用笔学写诗歌和文章B.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不像大人那样用笔C.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向大人学习D.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4关于欧阳修和囊萤夜读中的车胤,两个人的相同点是_;不同点是欧阳修_,而车胤_。5欧阳修的身上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值得你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给你带

15、来的启发。_14. 阅读与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zhun x)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注释)选自淮南子天文训。共工;相传是炎帝的后裔,西北的洪水之神。颛顼:相传是黄帝的后裔。维;绳子。绝;断。焉;这,这里。潦:路上的流水、积水。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共工与颛顼争夺天帝之位,颛顼失败了。(_)(2)不周山把支撑着天的柱子撞折了。(_)(3)因为天倾向西北,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_)(4)因为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方向流去了。(_)2共工触山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愿望。A.争做帝王B.探索自然、征服自然C.改变宇宙D.改变土地3下列对共工的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有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B.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C.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D.有勇无谋,性格暴躁,偏激任性,破坏环境4在我读过的神话故事里也有像共工那样个性鲜明的人物,如_中的_和_中的_。5你赞成共工触山吗?为什么?_15. 文言文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故事。_2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