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68)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45663 上传时间:2021-07-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68)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68)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68)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68)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68)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68)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68)新人教版必修3.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68)新人教版必修31(2011年江苏南京高二检测)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A影响因素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解析:选B。从概念可知两种类型的演替结果都是出现新的群落,只是二者的初始条件不同,原生演替的初始条件是没有生物,就连生物痕迹都没有;次生演替的初始条件是有一些生物痕迹,如大量有机物、孢子、种子等。2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特点()A有规律B可预测C有一定的方向 D永远进行、不终止解析:选D。当群落演替日益完善后,其结构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即稳态,我们视为群落演替完成。因此群落演替不是永远进行的,如由裸岩演替为森林自然群落。

2、3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C群落演替 D垂直结构解析:选C。大火使森林大面积烧毁,破坏了原来的群落,导致原来的物种消失了,在以后的时间依次出现一些新的物种(杂草地白桦云杉),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4(2011年河南新乡高二检测)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是()A裸地形成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环境变化物种竞争群落稳定和平衡B环境变化裸地形成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物种竞争群落稳定和平衡C裸地形成生物侵移、

3、定居及繁殖物种竞争环境变化群落稳定和平衡D环境变化裸地形成物种竞争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群落稳定和平衡解析:选A。本题从群落演替的方向、原因及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考查。环境变化是群落演替的一个重要原因,使群落结构向复杂的方向发展,并依次经过了侵入定居阶段、竞争平衡阶段和相对稳定阶段。5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光裸的岩地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会演替为森林。请据此回答问题:(1)光裸的岩地最终演替为森林,其过程大致是_。(2)先驱物种如_等的生长,会使岩石逐渐碎裂形成_,为_的生长提供了条件。(3)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_。(4)在以下演替的各阶段中,所需时间最长的是_,所需时间最短的是

4、_。A地衣、苔藓阶段B草本植物阶段到灌木阶段C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D森林阶段解析:本题考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及各阶段特点。裸岩上首先出现地衣,它能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表面,为苔藓植物的出现打下基础。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应在草本植物阶段进入该群落。答案:(1)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地表土壤苔藓植物(3)草本植物阶段(4)AB6某国家森林公园发生了一场大火,大火过后,森林中的许多地方成为一方焦土。但几个月后,这里就有了生命的迹象。首先是青青的绿芽出现在黑土地上,接着小树也开始生长了,然后森林奇迹般地恢复了。请回答下列问题:(1)大火之后群落的形成属于_演替,引起这种演替发生的外

5、界因素有_。(2)森林公园新形成的生物群落是否与原来完全一样?_,理由是_。解析:(1)大火之后,原来的植被已破坏,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所以在此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引起该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及人类活动等。(2)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与原有群落不一定相同,因为火灾过后的土壤及环境条件与火灾前可能发生改变。答案:(1)次生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及人类活动等(2)不完全一样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同时也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解析:

6、选A。群落演替受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森(树)林的形成需要比较丰富的降水,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降水较少,不会发生草原森(树)林的演替。2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原生演替的是()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B草原的放牧演替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解析:选A。一般对原生演替系列的描述,都是采用从岩石表面开始的旱生演替和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这是因为岩面和水底代表了两类环境的极端类型,一个极干,一个为水生环境。3(2011年新疆伊犁高二检测)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

7、性的提高解析:选A。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达到一个成熟阶段,最后终止于一种稳定状态。也就是物种多样性增加而导致群落稳定性提高。4在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过程中,苔藓之所以能代替地衣,是因为()A苔藓能进一步使岩石分解,使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B苔藓比地衣的进化地位高,适应性比地衣强C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D苔藓比地衣需要的有机物少,更适合于在裸岩上生存解析:选C。在裸岩上首先定居的是地衣,它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这样,使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在此基础上,苔藓才能生长起来。因为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于是就逐渐取代了地衣。苔藓的生

8、长会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也越来越丰富。5一块玉米田因地震遭到破坏而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A物种组成比玉米田简单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C物种组成比玉米田复杂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解析:选C。弃耕的玉米田变成杂草地属于自然条件下的次生演替,演替的结果是物种多样性越来越多、稳定性越来越强。6(2011年江苏盐城高二检测)在光裸的岩石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地衣使土壤中的有机物增多B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差C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随有机物的增多而增加D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解析:选B。在光裸的岩石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是原生演替,

9、这个过程大致要经过6个阶段。其中地衣阶段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越来越丰富;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进一步丰富,且土壤的透气性越来越好。由于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因此逐渐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发展到灌木阶段。7在废弃的池塘中长出树林,大约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干涸池塘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演替的正确顺序是()A BC D解析:选D。废弃池塘中的演替过程为次生演替。植物出现的顺序为草本植物灌木乔木。8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对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选项生态特征发展期成熟期A营养结构简单复杂B有机物总量较少较多C自动调节能力强弱D动物类群丰富度较低较高解

10、析:选C。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特点。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增大。二、多项选择题9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的原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原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解析:选ABC。光照会影响动物群落的分布,如蚯蚓喜阴暗、潮湿环境。10关于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演替是群落根本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演替C演替是群落长期变化积累的体现D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它贯穿于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解析:

11、选ACD。演替应是群落的根本性质发生了改变的过程,即使没有灾难,群落也会发生演替,演替现象一直存在着。在自然状态下,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种群稳定性的提高。三、非选择题11(思维拓展题)有一片长着马尾松和山毛榉的混交林。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逐年进行统计,并把马尾松和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C(马尾松存有量/山毛榉存有量)绘成如图曲线,据图回答:(1)两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2)两树种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3)在a年的优势树种是_,在e年的优势树种是_,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随着前一种群的繁盛,逐步改变了当地的_,使之反而适应了后一种群的需求。(4)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群落

12、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种群_,而另一些种群兴起了,从而使整个群落的结构和_都发生了变化,一直到群落达到动态平衡,这就称为群落的_。解析: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组成的,它既包括生产者、消费者,还包括分解者。由于环境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变化,种群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使生物群落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具有竞争关系的马尾松和山毛榉存有量来说,其比值C1,则马尾松占优势;C1,山毛榉占优势;C1,则两树种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答案:(1)0e(2)bc(3)马尾松山毛榉环境(4)消失比例演替12观察下列群落演替图回答问题:(1)此图代表_的演替过程,是由最初的_阶段,发展到_阶段,随着_的入侵,逐步演

13、替成_群落。(2)若三图自上至下分别用字母A、B、C代替,那么演替的顺序应该是:_。(3)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是_和_,此群落演替的动力来源于_,催化剂是_。(4)外界环境不断变化也是引起群落演替的重要条件。它包括_以及_对环境作用而引起的变化。(5)C图中所示群落被火烧光,那么形成的裸地称_。在此之后的演替称为_;引起这种演替的外界因素有_和_,其中_是主要因素。解析:演替是群落长期变化累积的表现,主要标志是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群落演替往往会发生有规律的或有序的变化,水生群落演替的阶段为:水生植物(浮水、沉水植物等)阶段湿生植物

14、(沼泽、草地植物等)阶段陆生植物阶段。答案:(1)水生植物群落水生植物湿生植物灌木和乔木陆生植物(2)ABC(3)植物的入侵定居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4)外界因子的变化群落本身(5)次生祼地次生演替火灾、虫害等自然因素过度砍伐、放牧垦荒等人为因素人为因素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地湖泊沙丘上发生了群落演替。沙丘是在湖水退却后逐渐暴露出来的。它从未被任何生物占据过,湖水退却过程中形成的陆生群落沿湖边向外围的方向依次为桧松柏林、黑栎林、栎山核桃林,最外侧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在外侧森林中还出现了蜗牛和蚯蚓等生物。材料二:某地一农场弃耕后第一年内,首先出现的是

15、飞蓬占优势的先锋群落;第二年飞蓬的优势让位给紫菀,并且群落中出现相当数量的须芒草个体;第三年须芒草代替了紫菀占据了优势地位 ,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了牧草和灌木共占优势,而后形成松林群落,最后稳定为栎山核桃林。(1)材料一中描述的演替类型与材料二中的是否相同_,它们的演替类型分别为_、_。(2)材料一中的沙丘上的基质条件是_性质的,弃耕农田的基质条件是_性质的。(3)材料一植物群落的演替顺序为_,材料二中的群落演替顺序为_,材料一和材料二先趋物种分别是_和_。解析:综合分析演替的相关知识。沙丘属于原生裸地,发生在其上的生物群落演替属于原生演替,其演替过程从材料一可得出顺序为桧松柏林、黑栎林、栎山核桃林、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农场弃耕农田属于次生裸地,发生在其上的生物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从材料二分析出其演替过程顺序为飞蓬、紫菀、须芒草、牧草和灌木、松林群、栎山核桃林。因此,两地演替的先驱物种分别为桧松柏林、飞蓬。答案:(1)不同原生演替次生演替(2)原生裸地次生裸地(3)桧松柏林、黑栎林、栎山核桃林、山毛榉槭树林群落飞蓬、紫菀、须芒草、牧草和灌木、松林群、栎山核桃林桧松柏林飞蓬-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