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教学案(学生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49007 上传时间:2021-07-17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6.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教学案(学生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教学案(学生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教学案(学生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教学案(学生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教学案(学生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教学案(学生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教学案(学生版).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教学案(学生版)【解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区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形成机制。2明确大气的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及水平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与特点。3知道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学会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并能说明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的形成。4知道风形成的直接原因,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会在等压面图上判断某地风向。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2.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知道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2.能够绘

2、制示意图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3.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4.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掌握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5.结合案例分析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类型和特点的影响6.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入手,分析气候的特点及分布规律,根据气候特点了解气候判读的方法7.运用所学知识对比分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及其变化规律。运用简易示意图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1.学会从气温、气压、湿度等方面概括天气特征。2.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分析不同类型锋面的天气特征。3.结合示意图分析气旋、反气旋的特征及其相应天气状况。4.用案例说明中国主

3、要气象灾害的原因及危害。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从不同的时间尺度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性和波动性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3.正确看待全球变暖的原因。【把脉高考】本专题从考核形式上看,多以等压线分布图、等温线分布图、气压带和风带图等为切入点,侧重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海陆分布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气候的形成;天气系统的判断和特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特点、成因。复习时,应着重提高运用背景材料、气候资料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13年高考考查方向预测:1.以某一地理问题为中心,逐

4、步探讨热力环流的形成、近地风、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等。2.结合等压线分布图,考查冷锋、暖锋、气旋与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判断及其影响。3.要关注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异常天气、气候变化的成因,并能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真题剖析定位】(2012全国大纲卷)图4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0-11题。图410.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11.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2012重庆卷)联

5、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的第十七次缔的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如开。图3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3回答5-7题。7.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将就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2012四川卷)图3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的状况。读图回答8-9题8.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A.曲线 B.曲线 C.曲线 D.曲线9M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蒸发旺盛 B.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

6、控制,盛行下沉气流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2012山东卷)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回答第4题。P400N大西洋图例等压线风向与风速湖泊图3800W4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A B C D(2012福建卷)图4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读图完成8题。8.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2012浙江卷)2011年11月28日至1

7、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完成1-2题。1.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推广太阳能、核能 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增加森林面积 提高单位GDP能耗A. B. C. D.2.根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第2题表 德班气候资料(测站:2950S ,312E 海拔5m)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气温()23.524.523.522.019.016.516.517.019.020.021.522.5降雨量(mm)118128113

8、91593626396385121124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2012全国新课标卷)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愿因(10分)(2012四川卷)36.(36分)图10为南亚部分地区图,图11为东南海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0 图11(2)当图10中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时,请画出此季节图示半岛的主导风向(用带箭头线划,

9、画在答题卡的方框内)。(2分)(6)指出图11中乙岛3月平均气温与9月平均气温的差异,并说明理由。(6分)(2011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均20千米/小时。据此完成(1)(3)题。(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2)正午前后()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3)该区域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2011天津卷)下图的四幅

10、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Aacbd Bbcda Ccbda Ddacb (2)据上图的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2011安徽卷)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_(高/

11、低)于成都,分析成因。(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核心考点突破】【核心考点归纳1】 热力环流和降水的形成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受热机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2.分析影响某地昼夜温差的因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3气温水平分布规

12、律及成因等温线分布特点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北半球等温线较曲折同一纬度温差大海陆分布(北半球陆地面积广,且海陆相间分布) 南半球等温线平直同一纬度温差小海陆分布(海洋面积较广阔,下垫面单一) 同纬度地带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和谷地气温高地形起伏寒流经过气温低;暖流经过气温高洋流我国冬季等温线密集,基本与纬线平行。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冬季风(大气环流) 夏季等温

13、线稀疏,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太阳辐射(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但白昼长,南方相反) 4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2)气温的日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山谷山峰;低纬度高纬度;晴天阴天。(3)年变化:气温在一年中的最高、最低值并不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强、最弱的月份,而是有所滞后。二、降水的类型与降水的世界分布1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1)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2)有凝结核;(3)水滴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空气运动方向 空气性质及降水状况 空气上升 湿润、易产生降水 空气下沉 干燥,

14、不易降水 由低纬吹向高纬 暖湿,易产生降水 由高纬吹向低纬 干燥,不易降水 由海洋吹向陆地 湿润,易产生降水 由陆地吹向海洋 干燥,不易降水 2降水的主要类型降水类型空气上升原因降水特征主要分布地区对流雨湿热空气强烈受热上升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有风暴、雷电赤道附近地区,夏季的中纬度大陆地区地形雨暖湿空气前进时受地形阻挡上升降水强度较大,历时较长山地迎风坡锋面雨冷暖空气相遇,暖湿空气被抬升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中纬度地区台风雨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强度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低纬度大陆东部3降水的世界分布降水分布所在的气压带或风带位置大气运动状况降水特点赤道多雨带赤道低气压带全

15、年以上升气流为主全球降水量最多的地区,降水量一般在2000毫米左右,这里气温高,海洋面积辽阔,蒸发旺盛,空气中含有大量水汽,全年以上升气流为主,多对流雨副热带少雨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以下沉气流为主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500毫米,这里气温高,蒸发能力很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世界上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这里温带多雨带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年降水量为5001000毫米,这里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多锋面雨和气旋雨,大陆东岸还受到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极地少雨带极地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在极地高气压带的控制下,全年盛行下沉气流,年降水量不超过300毫米,是全

16、世界降水量最少的地带。但是由于低温,蒸发量少于降水量,这里仍属于湿润地区【突破归纳】一、气温高低1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1)地面大气系统的热量收入(太阳辐射)支出(由于地面和大气反射、散射和辐射而射向宇宙空间的热能)状况。(2)地面状况,如热容量大小(水体热容量大,陆地小)、地形等。(3)大气运动与洋流的热能输送和交换情况。(4)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地面状况,释放人为废热等)。2分析方法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大气自身条件(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大气密度)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 强弱。下垫面(海陆差异、洋流、地形、地面反射率等)大气的直接热源

17、,影响热量的吸收和再分配。人类活动影响大气和下垫面。二、降水多少的分析低气压带控制多上升气流多雨。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少雨。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如西风带)多雨;气流 由高纬流向低纬(如信风、极地东风)少雨。气流从海洋吹来多雨;气流从大陆吹来少雨。暖湿气流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暖流经过多雨;寒流经过少雨。干旱地区高山相对降水较多,形成雨岛,干旱地区的盆地内部降水较少【典题探究】【例1】下面左图为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右图示意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3)题。(1)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气压低于地B地气压高于地C近地

18、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低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风向为东南风 Bb为上升气流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上升气流(3)若图示时间为白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陆地,乙是海洋 B甲、乙都是陆地C甲是海洋,乙是陆地 D甲、乙都是海洋【变式精练】1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各地的气压值 ()A甲乙丁丙 B乙甲丙丁C丙丁甲乙 D丁丙乙甲(2)图中甲、乙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A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B甲地多为晴朗天气C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D乙地温度低于甲地(3)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

19、是 ()A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B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D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核心考点归纳2】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一、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风的关系作用力方向大小对风的影响风速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大小随纬度而增加,赤道为零不影响风速大小不影响风速大小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使风速减小与其他两力共同作用

20、,使风斜穿等压线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主要特征1气压带分布成因特征气流影响气候极地高压带(2个) 南北纬90附近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干冷副极地低压带(2个) 南北纬60附近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副热带高压带(2个) 南北纬30附近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个) 0 附近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2风带分布风向属性(影响气候) 北半球南半球极地东风带(2个)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 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冷干中纬西风带(2个)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西南风西北风温湿低纬信风带(2个) 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燥(若来自海洋上湿润) 三、季风环流1季风

21、的形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份在北纬6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又称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低压中心(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低压中心(冰岛低压)。这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影响,大气由亚洲高压吹向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压,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在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如下图。7月份,在北纬3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印度低压(又称亚洲低压)最为突出,使分布在此处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印度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高压中心(夏

22、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高压中心(亚速尔高压),这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影响,大气由北太平洋的高压中心吹向亚洲大陆,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南季风。对于南亚地区来说,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跨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如下图。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类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季节(就北半球而言)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气压中心 陆地上是亚洲高压,海洋上是阿留申低压 陆地上是亚洲低压,海洋上是夏威夷高压 陆地上是亚洲高压,南部海洋上是低压 陆地上是亚洲低压

23、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特点 寒冷、干燥 炎热、多雨 高温、干燥 炎热、湿润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范围 中国东部季风区、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岛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两熟或三熟 温带季风气候: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 有利:雨热同期 不利:旱涝灾害 【突破归纳】一、图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立体图(以北半球为例) 2气压带和风带分布侧视图和俯视图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剖面图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

24、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图所示: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三、气压带与风带影响下的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受控气压带与风带大气运动状况降水多少与类型赤道多雨带赤道低气压带上升为主多对流雨为主副热带少雨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为主少、大陆东岸例外温带多雨带西风带和副极地低压多锋面气旋活动多、锋面雨与气旋雨极地少雨带极地高气压带下沉为主少四、图解季风的形成【典题探究】【例2】(2012北京文综)下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该游牧活动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

25、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2)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例3】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2)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3)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变式精练】2.下图为“世界某年某月的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图中甲地是一片缓和起伏的大草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图示季节,并阐述理由。(2)指出图中控制冰岛的大气活动中心和此时冰岛的主导风向。(3

26、)某月份,干燥东北风与潮湿西南风交汇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3.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后完成(1)(2)题。 (1)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2)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4.(2012武昌区元月调研)下面的左图和右图分别为世界上两个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甲

27、、乙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年降水量都很多,其共同的影响因素是()A纬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洋流(2)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的季节变化都很大B多雨期与高温期都一致C多雨期的盛行风向都相同D少雨期的主要原因都是盛行陆风(3)关于甲、乙两地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水热充足,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均为水稻种植业B两地河流径流量大,航运条件都很优越C两地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D两地都容易受到旱涝灾害的威胁5.读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为(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形成原因是,被切断的气压带是。(3)受A气压中

28、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风,D处盛行风。(4)夏季,D处盛行风,形成原因是,故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 外,还有_。【核心考点归纳3】天气系统一、锋面系统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世界和我国降水量的变化及旱涝灾害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复习关键是把握锋面活动的特征。锋面系统冷 锋暖 锋 准静止锋主要区别概 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气团势力冷气团强,暖气团弱暖气团强,冷气团弱势均力敌移动方向冷气团的移动方向暖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回摆动锋前锋后暖气团在前,冷气团在后冷气团在前,暖气团在后锋面力度较大较小小雨区位置锋前锋后均有,锋后为主锋

29、前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雨区范围小中大图示锋图简图天气图雨区天气特征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云雨 暖气团平衡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天气实例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在我国出现得较少,大多伴随着气旋出现。春秋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夏季

30、多出现在黄河流域。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二、气压系统气旋(低气压)反气旋(高气压)气压分布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气流与风向气流形式(北半球)风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顺时针辐散: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逆时针辐散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垂直气流与天气气流运动上升下沉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晴朗干燥天气实例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三、锋面气旋和近地面天气系统图的识读锋与气旋活动联系在一起,就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分布(活动)

31、在中高纬地区。在近地面天气系统中,与我国关系密切的就是锋面气旋系统,它的识读方法如下:1无论是气旋还是反气旋,都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的共同作用下,风从高气压区斜穿等压线吹向低气压区。2锋面只形成于气旋中,因为气旋的水平气流是向中心辐合,在槽线(低气压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两侧冷暖气流易相遇形成锋面。而反气旋的气流呈辐散状,在脊线(高气压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处地方的连线)两侧气流不可能相遇,故不能形成锋面。3锋面气旋前方、后方的确定是看气流的前进方向,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4锋面气旋中冷锋和暖锋的判定:以上图为例,首先确定冷暖气团,在一个低压系统中,两个锋面

32、将低压区分为两部分,其中北半部分纬度较高,为冷气团控制,南半部分纬度较低,为暖气团控制。然后再根据气旋中气流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推理出锋面B、D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故为冷锋;锋面A、E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故为暖锋。5锋面气旋中雨区的确定:冷锋降雨发生在锋后,雨区比较狭窄;暖锋降雨发生在锋前,雨区比较大。【突破归纳】一、图解锋面系统1冷锋2暖锋二、主要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气压、气温变化坐标图【典题探究】【例4】(2012山东文综)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题。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A B C

33、D【例5】图中P1、P2、P3表示三条不同数值的等压线,A处的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天气系统位于(南或北)半球,判断依据是。(2)此系统属于(高压或低压),从气流的运动状况而言为(气旋或反气旋)。(3)图中L1、L2处若形成锋面,则L1为锋, L2为锋。(4)如果图中的冷、暖锋面随空气大旋涡的运动而移动,那么A地将经历天气过程,B地将经历 天气过程。(冷锋或暖锋) (5)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现象,那么目前雨区是图中甲、乙、丙、丁的。(6)下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未来几天气温、气压变化的曲线是() 【变式精练】6.下图中实线为锋线且正向西北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区。读图回答(

34、1)(2)题。(1)下列关于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天气转晴 B气温剧烈下降C连续性降水 D狂风(2)若该锋线两侧a、b、e三点的气压对比是abe,则下列气压对比正确的是 ()Aac Bbd Ccd Ddc7.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1)(2)题。 高空的冰晶、雪花下降到距地面20003000米时,因周围温度升高而融化成为低于0的过冷却水滴,当这些过冷却水滴接触到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物体时,就会迅速冻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壳,即形成冻雨现象。 (1)冻雨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图中的 () A.处B.处 C.处 D.处 (2)当某地区出现冻雨现象时,该地区 () A.处在单一气团的控制

35、下 B.上空有逆温层存在 C.正值春秋季节 D.地下潜水水位迅速上升 8.读“某日某时海平面天气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此时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地区是:A.山东半岛 B.长江三角洲 C.云贵高原 D.台湾岛(2).下列城市中,月平均气温和相应月降水量符合上图所示季节的是:A.巴黎3,35mmB.旧金山14,51mmC.莫斯科20,75mmD.孟买28,6mm【核心考点归纳4】气候气候成因分析:形成气候的因子主要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具体分析气候的成因主要从纬度、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和气团、洋流、地形五个方面去考虑。但某种气候的形成并不一定全受五种因素的影响

36、,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注意判断主导因素是什么。1纬度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2海陆位置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大陆西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3气压带、风带和气团(1)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纬度范围。(2)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分析时抓住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气流运动方向和天气状况的联系这一关键。(3)风带性质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为温暖湿润。西风温凉湿润,多阴雨天气。极地

37、东风寒冷干燥。(4)气团:掌握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的性质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归纳如下:单一气压带、风带、气团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冰原气候极地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不同气压带、风带、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受赤道气团(西南季风)控制,旱季受东北季风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控制,冬季受冬季风(西北季风或东北季风)控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

38、减湿5地形: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的影响。【突破归纳】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1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判断南北半球最高气温月份6、7、8三个月,北半球北半球12、1、2三个月南半球判断所属温度带气温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亚热带(含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温带最热月均温5 寒带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年雨型热带(年降水量在2000 mm以上)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年降水量70010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热带明显的干湿两季热带草原气候明显的干湿两季,降水最多月可达600 mm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亚热带季风

39、气候温带夏季降水多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都不多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寒带苔原气候、冰原气候2利用自然景观判断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区发育的典型景观不同。3根据地理位置推断气候类型(1)先根据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以及哪个温度带,然后看其海陆位置是位于大陆西岸还是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全球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2)以北半球为例,不同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如下所示:(3)气候类型分布的特殊性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4种)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大陆东岸独有的气候(3种)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陆西岸独有的气候(3种) 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北美洲11种,亚洲10种。分布大洲最多的气候: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高山气候(除南极洲和大洋洲外)。【典题探究】【例6】下图是世界某著名山脉东西两侧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1)(3)题。(1)下列有关甲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1月温和多雨,7月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