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_2.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51611 上传时间:2021-07-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_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_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_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_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_2.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教学内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目标1认识 5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第一首诗.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培养审 美情趣 .4强化语感训练,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 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揭示题意1播放名曲送别 ,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2初读本课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异同.3引导先学第一首诗

2、.板书诗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 .4师生互动,了解黄鹤楼:课件展现黄鹤楼雄姿;板画长江图,明确黄鹤楼、广陵的地理 位置;交流资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挚友谊的故事 .(评:在师生交流中,通过画面 黄鹤楼雄姿、简笔画 黄鹤楼及广陵位置、故事 李、孟 交往的生动内容,使学生如见其形、 如临其境,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达到了解题入境的 效果 .)5要求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二、初知诗意,质疑梳疑 .1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指读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或注释了解诗的大意,并激励学生质疑.4集体交流 .(1)结合板画弄懂西辞的含义,理解下扬州孤帆尽唯的意思.(2)提出疑问

3、,并梳理出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三、赏析佳句,入境悟情 .1师讲述李、孟真挚友谊的故事,为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深情作好铺垫(点评:讲解李、 孟之间交往的生动故事, 为学生理解后两句诗埋下伏笔, 可谓讲在关键处, 有画龙点睛之妙 .)2赏析烟花三月的含义 .(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 .引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意蕴,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如:江边水气缭绕,笼罩在淡蓝色的薄雾中,雾气时聚时散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 3)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烟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点评:抓住烟花三月的烟,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想象,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 形真 而意

4、远 .先让学生感受、理解,再表达美的感受,融理解运用为一体.)(4)拓展理解: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沿途 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美好春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境 .( 5)指导朗读前两句 .3品析碧空尽唯的含义1)品第三句,各抒己见,谈谈对碧空尽的理解,体会诗人仁立凝望远帆的情景2)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朋友感情之深3)从最后一句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对挚友的一片深情4)指导朗读后两句 .学生自读,自评,评后再读 .师引读,板书:情深意长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3师生互动背诵读 .

5、(评:自由组合读, 让学生自读自悟, 读中悟情;教师引读, 可点拨学生如何读出抑扬顿挫, 触发学生深入体会;展示个性读,可引发学生展示自身独特体会,因此多样化的反复诵读, 是培养语感的必由之路 .)五、回顾全诗,归纳升华 .1归纳总结全诗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2略读第二首诗3激发学生体会第二首诗及其他送别诗的兴趣总评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凝练简洁的诗句中,驰骋想象,领会诗情, 确实不容易 .李老师的教学设计以师生互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点,相机引导, 教学风格清新明快 .通过解题,初读,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意,初步进入诗的意境;通过品 析文眼、俪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6、,境中悟情;通过多种诵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 习惯,培养语感 .导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导在声情并茂的情境中,导在关键词句的赏析中, 导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较好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特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爱这土地 乡愁)学案自主预习(1)诗人为何不用 “珠圆玉润 ”之类的词而用 “嘶哑 ”形容鸟儿唱的歌喉 ?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 “土地 ”河“流 ”风“”“黎明 ”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 有哪些象征意蕴 ?(3) 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有何深意 ?(4) 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

7、会受到怎样的影响?(5) 概括本诗的主旨 .乡愁自主预习 2诗人所抒写的 “乡愁 ”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 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 ?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 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 ( 详见课本 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 上各有什么特点?2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 “浅浅的海峡 ”,席慕蓉说是 “没有年轮的树 ”,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 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 ?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3、小结同学们, “乡愁 ”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王”湾次北固山下 :“”崔颢黄鹤楼 :“”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 词的神韵和魅力 .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