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黄依琳.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52068 上传时间:2021-07-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自然的语言》黄依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自然的语言》黄依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自然的语言》黄依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语言》黄依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语言》黄依琳.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研究课教案大自然的语言三年级八班黄伊琳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大自然的儿种语言,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 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2、进一步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在理解课文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以及表达能力,了解大自然的其 他语言,并仿照诗歌写一到两节。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5、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 5个字。教学重点:了解大自然有儿种语言,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教学难点:仿照诗歌写诗句。教学准备:ppt、收集三叶虫化石、年轮、鱼鳞圆圈、大自然的其他语言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生词引入,解题激趣1. (板书:语言)

2、,谁愿意把这个生词读一读吗?读得真准确,请大家仔细 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呢?说明“语言”和什么有关系呢?(嘴巴、说话)2. 是不是只有说话才能表达语言呢?你们看(课件分别展示公鸡打鸣、黃 叶纷纷往下落、乌云满天电光闪)它们都告诉我们什么?3. 同学们刚才所说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啊!(板书:大自然)大自然并没有 说话,但是,我们却从动物、植物、气象等自然现象中了解到了它的语言,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去发现。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1. 孩子们昨天回家预习了课文,不知道你跟课文里的这些词语交上朋友了 吗?(开火车读)2. 看来昨天的预习完成得非常出色,我相信课文你们

3、会读得更棒。(指名读 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语言?3. 指名汇报(同时课件出示相应语言)4. 孩子们不仅听得专心,还在动脑筋思考,一下读懂了文章的2-8小节分 别为我们介绍了大自然的各种语言,那笫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乂在说什么呢?请 男同学读1小节,女同学读9小节。5、指名汇报6、看,这篇文章釆用的就是我们常见的“总分总”结构,(ppt:总一一分 总)层次分明地为我们介绍了大自然丰富的语言。三、品读诗句,指导朗读1你对哪一种语言最感兴趣,就把那个小节多读儿遍。边读边想:你从中 读懂了什么? 2、交流(1)2、3小节 明白从天气来述说,无论学生先说哪一小节,待品读完 后,问:

4、“文中还有描写天气变化的小节吗? ”从而自然引出另外一节。你还知道看到什么现象就意味着天气变化吗?学生畅所欲言后,(ppt出示有 空白的诗歌,“你看那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瞧,孩子们,把你们刚才说到的现象放到句子里,你也就会写诗了呢!谁 愿意来试试看? ”指名说,点评,交流。(2)、4、5小节 明白昭示季节变化。出示句子:蝌蚪在水中游泳, 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或是“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 齐读,这是什么句子?到底像不像?你能变成陈述句吗?看到这么有趣的 现象,你心情如何?带着这样的心情男女生分别读4、5节。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太奇妙了,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

5、季 节来了?带学生交流后,说:“老师也了解到了许多大自然的语言,你们听:你 看那翩翩起舞的黃叶,不就像一只只“彩蝶” ?大自然在树上写着:秋天近在眼前。你们能试着像这样填一填吗?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表达方式来写。学生 写,巡视,全班展示。PPT出示句式:你看那()的(),不就像()?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天已经来到人间。(3)学习6、7、8节。自读说读懂了什么? PPT播放年轮、鱼鳞和三叶虫图片, 联系同学们课前所查的资料,抽生介绍。引读这三节。(4)你觉得大自然的语言怎么样?书上用了一个怎样的词?圈出来(板书:妙 不可言)(5)小结:这随处可见,乂妙不可言的语言,只有一一爱学习,善于观察才能

6、发现,才能探索到更多的奥秘。四、总结拓展,仿写课文1、是啊,大自然的语言可真多,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更美的色 彩,一定会听到更动听的语言。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2、把你的这些发现仿照诗歌的样子编写一到两小节,你还能成为一位小诗 人,老师期待着属于你们的精彩!附:板书设计天气变化季节更替大自然的语言生物成长历程妙不可言(勤于观察、爱学习)地壳运动反思:本学期,我执教了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篇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诗歌, 以“语言”做媒介,引导孩子们从气象、动物、植物等自然现象中了解大自然, 感受它的神奇,激发探索、研究它的兴趣。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学期 我们年级着力研究的“读写结

7、合点”,我将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于: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大自然的儿种语言,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2、进一步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在理解课文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以及表达能力,了解大自 然的其他语言,并仿照诗歌写一到两节。4、能正确、流利、有感惜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5、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5个字。同时,根据学校的新课改精神,针对自己教学上的薄弱点,想在“维度二” 的“及时反馈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是否中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有所 突破。上完课后,我有以下的收获:1、环节清晰,思路清楚。整节课的设计环节清晰,从一开始的激趣导入,到初读课文

8、,理清课文 脉络,再到品读诗句,指导朗读,最后总结拓展,仿写课文,这四个环节层层推 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2、读写结合体现充分。“读写结合”是本节课的重点,因而设计了三处仿写。 笫一处为仿说:将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有关天气变化的现象,用老师给的句式来说 一说;第二处为片段仿写:将表现季节变化的现象根据提示,进行仿写;第三处 为自山创作:将自己的观察到的感兴趣的大自然现象,进行个性化的写作。这三 处仿写既结合了文章的教学内容,出现得恰到好处,乂按照从说到写到自山创作 的设讣,这样山扶到放,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渐提高 了写作能力。遗憾的是,在这节课上,自己力图体现的“激发人”这一维度的评价方式, 确实体现得不够好,当学生的回答出现后,还不能很好地根据回答给予肯定,起 到引领、提升的H的,同时,评价的方式不仅仅体现在“语言”这一媒介,老师 的体态语评价,如手势、表情也可是评价的一种手段,这些都还需要自己的今后 的教学中逐步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