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55558 上传时间:2021-07-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庆龄故居的樟树.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设计朗读形式等方法,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的特点和“香气拒虫”的可贵之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宋庆龄对樟树的不舍之情和补充阅读宋庆龄的小故事,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感受宋庆龄的坚强不屈和一身正气。一、设疑导入。1、(板书“宋庆龄故居”)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座位于上海市的建筑(出示图),通过预习,你们一定知道这就是(宋庆龄故居)正音:后鼻音(宋庆龄)2、在这里有两棵树,是什么树呢?出示1、2、3小节,结合拼音把开头读正确。(自读)指名读)这就是揭题(板书“的

2、樟树”)3、这三小节除了告诉我们宋庆龄的故居有两棵樟树,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值得进一步探究,你找到了吗?(舍不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把这个问题带到文中细细体会。4、瞧,这样的开头,直接切入文题,还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三、精读课文。1、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很充分,再次阅读这三小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学生汇报,板书“蓬蓬勃勃”“香气、拒虫”)知道了樟树的特点,作者是什么写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文字,走进樟树。2、第四小节(1)先来品读樟树的“蓬蓬勃勃”,主要集中在课文的(第四小节出示)(2)这节中有很多词语都是在写樟树的蓬蓬勃勃,你能找到吗?等一会儿,老师会

3、把这些词变成空格,让你填一填呢,快,用你的慧眼去发现吧!(学生自读)提醒其多读几遍,把词语记住。(3)出示填空,让学生填一填。4)在所填的词语中,有没有哪一处是你最欣赏的?把你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吧。(5)组织学生交流,随机重点指导重点指导发亮太阳能够发亮,因为它本身能够发光,小露珠能够发亮,因为他可以折射光,但绿叶却不是这样,这一个“亮”字积蓄了多少生命的能量!指名读重点指导四季常青 、是的,樟树四季常青,生命力旺盛,正因为此,出示“无论总是”一句,引读,让生填空(出示“无论( )还是( ),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B、(配乐引读)(出示植物对比图)就如你们所说,当春回大地的时候,樟树展开了

4、绿色的双臂,它是那么(蓬蓬勃勃);当赤日炎炎的时候,樟树披着一身的绿叶,它还是那么(蓬蓬勃勃);当秋风乍起的时候,樟树穿着绿色的盛装傲然挺立,它仍然是那么(蓬蓬勃勃);当寒风凛冽的时候,樟树那稠密的树叶却绿的发亮,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文中的这句话吧(出示,齐读最后一句)。(6)樟树是那样蓬蓬勃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难怪,当周恩来同志请宋庆龄换所大房子的时候,宋庆龄摇摇头说(出示,生齐)“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3、第五小节(1)从第四小节品味出了樟树的蓬蓬勃勃,刚刚还有同学说樟树给自己的印象是(引说板书),他们说的正是樟树的(可贵之处)(出示第5小节)最后加点2)文中哪些语句

5、具体写出了樟树的可贵之处呢?找到一处说一处。3)原来这三句话都是在写樟树的可贵之处,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来写这个意思的呢?再静下心来读读这三句话,看看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4)组织学生交流:、第一句a生说(信息:有香气、香气永久保持)b联系前文,再读读这句话,你又获取了什么信息?(生说)c哪些词能看出这香气只有樟树有?(触发器“而、却、而且”)d这本身具有的香气(板书“一身”)就是樟树的可贵之处,指名读此句。B、第二句a生说(信息引导“香气永久保持”)b指其读(触发器“即使、仍然”)c对比“仍然”“也”,补充出示板贴,让学生自读体会,不用分析,指名读好此句。d齐读C、第三句a生说(信息:拒虫)b

6、本领特殊,从哪些词体会到?触发器“只要、就”c这么特殊的地方当然要放在最后说,指名朗读。D、小小关联词,在连接句子和表达情感上作用真不小,谁愿意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5)正是因为樟树与众不同,所以,当周恩来同志劝宋庆龄搬个家的时候,宋庆龄摇摇头说(出示,生齐)“我舍不得这两棵树。”4、学习了课文的4、5小节,现在,你读懂了宋庆龄舍不得樟树的原因了吗?带着体会,齐读此句。四、情感升华。1、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树,可不知什么原因,今天,(引读最后一节出示)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2、老师也和你们一样查找了许多宋庆龄的资料,不同的是,我不仅仅找了她的一般介绍,还搜集了许多宋庆龄的小故事,

7、其中有一则故事特别吸引我,印发给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3、了解了宋庆龄,如果你也来到她的故居,你会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吗?(随机指名说,追问:为什么?结合补充的故事说感受)4、随机评价引读描写樟树的语句。5、瞧,读着读着,我们又从人读回到樟树,的确,树如其人。当我们翻阅这些照片(播放照片)的时候,我们被她慈祥的微笑所吸引,被她高洁的品格所折服,宋庆龄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8年了,可人们并没有将这位伟大的女性遗忘,所以,直至今日(出示第6小节,引读),因为,在人们眼中,这两棵樟树已经成了一个人的化身,板书“人,物”,这个人就是(生说:宋庆龄)板书“单向箭头”。6、此刻,放入你的情感,谁再来读(指名读、齐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出示。五、拓展延伸。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近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看到了那并不高大它(蓬蓬勃勃、一身香气),通过作者笔下的樟树,我们也走近了宋庆龄,就让这节课成为一个开始,课后,继续走进宋庆龄的故居(出示课外阅读作业要求),你一定会发现这位看似平凡的女性身上许多不平凡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