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学案1 中图版必修3.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55844 上传时间:2021-07-1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学案1 中图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学案1 中图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学案1 中图版必修3.doc(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学案1 中图版必修31.反射分为哪两类?它们之间有何不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生来就有,先天的通过学习获得的,后天的具体事物直接刺激引起的反应信号刺激引起的反应(光、音等)不经过大脑皮层,中枢在皮层以下一般经过大脑皮层神经联系是终生的、固定的神经联系是暂时的、可消退数量有限数量无限是生存的根本保证扩大适应环境的能力2.突触小体内有较多的线粒体,它在兴奋的传递中起什么作用?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往往有很多分支,每一分支的末端膨大成球状或靴状,称为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内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和突触小泡,这些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当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就会向突

2、触前膜靠近,并以出泡的方式将其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递质可以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产生兴奋,从而完成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向另一神经元的传递。突触小体内的线粒体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神经递质的合成与运输提供能量。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为什么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呢?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兴奋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从兴奋区分别向两侧的静息区传导,而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向另一个神经元是通过突触这一结构来完成的。在此过程中,是依靠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从而使兴奋可以继续传递的。由于在突触这一结构中,只有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才能释放

3、神经递质,而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相结合的受体蛋白,这就决定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向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4.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从该神经元传递给另一神经元的过程中,传递形式有哪些变化?神经冲动在同一个神经细胞的神经纤维上传导时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从兴奋区传导到相邻两侧静息区的。而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向另一个神经元是通过突触这一结构来完成的,在此过程中,是依靠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的。所以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与传递形式为:电信号(局部电流)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电信号(局部电流

4、)。5.神经冲动传导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什么?神经冲动是沿着反射弧传导的,构成反射弧的神经元越多,反射的时间越长;反之,反射完成的时间越短。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连接的,反射时间的长短主要决定于中枢突触的数目。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极快,而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由于在突触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之产生兴奋的是一种化学物质(递质),所以这一传递过程所需时间就相对较长。6.比较反射、应激性、适应性三个概念。应激性是生物对体内外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类型,是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应激性,没有神经系统参与的应激性则不能称为反射。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生物有了应激性才能适应周围环境,应激性是适应性的一个方面,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1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