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读”.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56602 上传时间:2021-07-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读”.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课的教学的确是书声琅琅,热闹非凡。读,成了学生学、教师教的主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中还多次提到了“语感”二字,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读”是在语感学习过程中一个最有效的言语实践方式。那么如何真正做到语文教学中的“读”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并运用恰当的方式使“读”训练切实有效,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一、注重范读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

2、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读不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学生才能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教师的范读不仅包括朗读,还包括朗读技巧的暗示等。例如:“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林海),先把重音放在“千般宝”、“落叶松”上,让学生感受,再把重音放在“兴安岭上”,再让学生感受,看哪种读法更好,这样就达到了“读”的效果。 二、抓住重点课文中的重点段落中,有些词语运用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句子和段落中的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梅花魂一课,讲述梅花品格的一段是重点段,可采用默读、轻读与集体

3、朗读的形式,这时学生已读得比较“充分”了,但怎样读得更“深入”些呢?这时就应抓住这段中“我们中华民族有很多有气节的人物”这一句让学生反复体会:你知道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并引导学生说出“有气节”人物的名句: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忍受宫刑写出千古绝唱史记的司马迁这样“读”的结果,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有气节”,也体会到了梅花 “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积累,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课内的“读”有了外延。通过对重点词、语句和段落的品味和理解,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促进了学生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

4、语句意思的理解。三、边读边思。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读与思有机结合,在读的过程中提倡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与理解。要努力让学生“真”读,在读中思,在思中读,要启发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难,在读中探究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四、边读边想。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就是要让学生发挥想象,进入文章当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让他们在联想中读,在想象中读,进而把书本的语言变成鲜活的形象。这时的读,必定是透彻的,必定是深刻的。五、熟读成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反复的诵读中,脑海中会贮存丰富的书面语言材料。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又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智力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的。读,能帮助理解语义,能提高语言水平,能发展思维水平。 还能为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为教学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完成创设条件。但“读”的训练并非一日之功,须长期扎实地训练。我们要灵活选择“读”的方式,并合理的运用,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在一种有声的环境中获得大丰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