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传染病学四色笔记第一单元总论(一)动物传染病与感染1 .动物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有潜伏期和临床表现,有传染性。2 .传染病的病程(发展阶段)(1)潜伏期病原体侵入至最早临床症状出现为止。(2)前驱期开始出现临床症状到出现主要症状为止。(3)明显(发病)期特征性症状逐步表现。有代表性的特征性症状相继出现。(4)转归期(恢复期)死亡、康复等。3 .一类动物疫病(A类动物疫病17种)(1)禽(2种)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2)猪(4种)猪水疱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3)牛(3种)牛瘟、牛传染病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4)羊(4种)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
2、羊痘和山羊痘;(5)人畜共患病(1种)口蹄疫;(6)其他(3种)非洲马瘟、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征。4 .慢病毒感染感染后,经很长的潜伏期,之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常导致死亡。如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等。(二)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1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要素即传染源、传播途径、畜群的易感性。2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1)散发性局部地区病例零星地散在出现,如破伤风、狂犬病等。(2)地方流行性局限性传播,例如炭疽、猪气喘病等。(3)流行性(暴发)流行性疾病的传播范围广、发病率高。如猪瘟、鸡新城疫等。(4)大流行大流行是一种规模非常大的流行,流行范围可扩大至数省和全国,甚至
3、可涉及几个国家或整个大陆。如口蹄疫、疯牛病。(三)动物流行病学调查1 .概念(1)发病率指发病动物群体中,在一定时间内,具有临床症状的动物数占发病动物群体总动物数的百分比。(2)死亡率指发病动物群体中,在一定时间内,发病死亡的动物数占该群体总动物数的百分比。(3)病死率指发病动物群体中,在一定时间内,发病死亡的动物数占该群体中发病动物总数的百分比。(五)动物传染病的免疫防疫措施2 .免疫接种(1)预防接种为防患于未然,在平时有计划地给健康畜群进行的疫苗免疫接种。(2)紧急免疫发生传染病时,为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应急性免疫接种。(六)动物传染病的综合防疫
4、措施L防疫工作的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3 .免疫工作的基本内容(1)平时的预防措施定期预防接种、每月补种;定期杀虫、灭鼠及处理粪便;认真搞好产地、市场和交通检疫工作,特别是引种检疫;(2)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隔离病畜和紧急消毒该封锁的要封锁;对病畜及时合理的治疗,有的应进行紧急接种;死畜和淘汰畜禽按规定合理处理。4 .概念(1)封锁一类疫病或当地新发现的家畜传染病时,应进行封锁。执行封锁时应掌握“早、快、严、小”的原则。封锁疫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措施,迅速扑灭疫病。疫区内有关单位和个人。受威胁区。解除封锁距最后一只动物扑杀经过一个潜伏期,未再发现临床病例发
5、生的,由当地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向原发布封锁令的同级人民政府申请解除封锁令。5 .消毒(1)种类预防性消毒、临时消毒、终末消毒。(2)方法A.机械性清除B物理消毒法利用阳光、紫外线和高温进行消毒。酒精火烧法煮沸法10012分钟即完成消毒,芽胞须时长。流动蒸气消毒相对湿度80100%,温度近100Co高压蒸气灭菌(湿热灭菌)通常压力为98.066kPa,温度121126,1520分钟即能彻底杀灭细菌芽胞,适用于耐热、耐潮物品。C.化学消毒法。氢氧化钠1%2%的水溶液消毒被污染的畜舍、地面和用具等。30%溶液10分钟杀灭炭疽菌芽胞。石灰乳1020%的悬浊液适用于粉刷墙壁、围栏、地面、沟渠和粪尿等
6、应用时应新鲜配制。漂白粉2530%。一般用于水井、畜舍、地面、水沟、粪便、运输车船等消毒。二氯异富尿酸钠是新型广谱高效安全消毒剂。1:400用于浸泡消毒种蛋、器皿等。过氧乙酸浓度0Ol0.5%,51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浓度0.52%,5分钟可杀灭芽胞。福尔马林常用于畜舍、孵化器等的熏蒸消毒。新洁尔灭、洗必泰、消毒净、度米芬新洁尔灭常用0l%浓度,可用于皮肤、器械等消毒;0.02%0.05%洗必泰、消毒净或度米芬的醇溶液用于消毒皮肤。0.01%0.02%洗必泰用于伤口或黏膜冲洗消毒。D生物热消毒法粪便污物消毒法,杀灭除细菌芽孑包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且不丧失肥料的应用价值。第二单元人畜共患传
7、染病(一)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引起,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睾丸炎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病理学特征为全身弥漫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和肉芽肿结节形成。L病原DG沙黄一美蓝染色(柯兹洛夫斯基染色)时,本菌染成红色,其它菌染成蓝色。胞内寄生。种类6种马耳他布鲁菌,流产布鲁菌,猪布鲁菌,沙林鼠布鲁菌,羊布鲁菌,犬布鲁菌。2 .流行主经消化道,其次皮肤黏膜,交配,昆虫。3 .症状母畜发生流产;公畜睾丸炎,附睾炎、关节炎。4 .诊断血清凝集试验是牛羊布病检疫的标准方法。5 .预防免疫接种。布氏杆菌猪2号弱毒菌苗(简称S2苗)和马耳他布氏杆菌5号弱毒菌苗(简称M5苗)。S2苗适应于牛、羊和猪,
8、M5苗适应于牛、羊,对猪无效。(二)结核病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特征在多种组织器官形成肉芽肿和干酪样坏死或钙化结节病理变化。L病原种类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和禽分枝杆菌。G+齐一尼二氏抗酸染色法本菌红色,其他紫色。2 .流行慢性。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3 .症状渐进性消瘦;咳嗽,呼吸困难;肺听诊啰音、叩诊浊音。淋巴结无热无痛,肿胀,硬。4.病变(1)肺等器官常见突起的结节,切面干酪样坏死;钙化后切开有砂砾感。“珍珠病”。5 .诊断结核菌素作变态反应检查。细菌学诊断取痰、乳汁,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检查)。血清学检查荧光抗体、ELlSA试验。(三)破伤风强直症,锁口风。破伤风梭菌经深部
9、创口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人畜共患病。其特征骨骼肌持续性痉挛和对外界刺激反射兴奋性增高(木马状)O1 .病原破伤风梭菌,厌氧、G大杆菌。动物体内外均可形成芽孑包。分泌2种毒素:(1)痉挛性毒素神经毒。(2)溶血毒素使红细胞溶血,组织坏死,与破伤风梭菌致病性无关。2 .流行病学易感动物单蹄兽最易感。传播途径外伤,必须是厌氧环境深伤口。(钉伤,断脐,穿鼻,手术等)。3 .症状骨骼肌持续性痉挛和对外界刺激反射兴奋性增高,牙关紧闭,木马样。终因呼吸衰竭死亡。4 .防制(1)早期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中和毒素)O(2)创伤处理清创、冲创,彻底清除异物,3%双氧水,碘酊涂擦青霉素。(3)对症治疗。(四)
10、狂犬病“疯狗病”、“恐水症”,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直接接触性传染病。临诊症状为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之局部或全身出现麻痹而死亡。1 .病原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病毒主要存在于动物的中枢神经,唾液腺和唾液内,在唾液腺和中枢神经C的胞浆内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嗜酸性包涵体,称为“内基化小体。2 .流行病学散发潜伏期长,病死率100%。途径患病动物、带毒动物咬伤或经带毒的唾液深部感染皮肤。3 .病变(1)病理组织学检查呈弥漫性,化脓性,脑脊髓炎。(2)脑神经,神经细胞浆内可见内基化小体。4 .症状(1)前驱期精神沉郁,喜暗处,瞳孔散大。(2)兴奋期高度兴奋,狂暴不安,攻击人畜,怕水。(
11、3)麻痹期舌脱出,流涎,不久后躯麻痹,全身瘫痪,卧地不起,衰竭死亡。5 .病理变化大脑海马角及小脑和延髓的神经细胞胞浆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内基小体),内部可见明显的嗜碱性颗粒。6 .诊断(1)取大脑海马角或小脑做触片一用碱性复红一美兰染色一镜检有椭圆形红染小颗粒即为包涵体。(2)血清学检查荧光抗体法(ELISA);PCR技术。7 .防制采取“管、免、灭、紧急接种”原则。(五)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钩端螺旋体引起。特征发热,黄疸,贫血,血浆蛋白尿,流产,出血性素质,皮肤和黏膜坏死,水肿等。L病原G-2 .流行特点鼠类为主要传染源。710月为流行高峰期。主经皮肤黏膜引发感染。3 .症状体温升高;
12、结膜黄染,浮肿或苍白;皮肤发红或黄染;有的发生抽搐,摇头N症状;流产,产出死胎,木乃伊死胎或弱胎。4 .病变剖检可见皮肤,皮下组织浆膜,黏膜有不同程度黄疸,肝肿大,呈中黄色。(六)炭疽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特征尸僵不全,天然孔流血,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1.病原G。竹节状。只有暴露在充足。2和温度下能形成芽泡,毒力主要取决于荚膜多肽和炭疽毒素。2.流行扇学尸体处理不当,可能形成长久的疫源地。途径消化道、呼吸道和吸血昆虫。地方流行性,多发于夏秋季节。3 .临诊症状(1)最急性型可视黏膜发绢,天然孔流出带有泡沫的暗色血液,多于数分钟内死亡。(2)急性型粪便带血,尿暗红,剧烈疼痛。
13、3)亚急性型口腔黏膜、皮肤、直肠处发生炭疽痈。4 .病理变化严禁解剖,天然孔黑红色血液,血凝不良。5 .诊断(1)镜检用瑞士或美兰染色,发现有竹节状粗大杆菌。炭疽环状沉淀实验(Ascoli)o猪的传染病导致繁殖障碍疾病PRRSxPR、JE、CSF、PPV导致呼吸道疾病支原体肺炎(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肺疫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圆环病毒感染、流感、PRRS(蓝耳病)导致消化道疾病PRsPEDsTGE、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仔猪副伤寒、猪痢疾导致全身感染疾病CSFsPCD、FMDs水疱病、非洲猪瘟、链球菌病、李氏杆菌病、猪丹毒导致神经症状疾病PR、CSF、链球菌病、
14、仔猪水肿病、李氏杆菌病导致跛行症状疾病口蹄疫、水疱病、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丹毒猪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布病:滑膜炎/腱鞘炎/化脓性或纤维素性关节炎导致繁殖障碍疾病PRRSsPRsJEsPPVs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L妊娠母猪和1月龄内仔猪易感性高。妊娠母猪发热、10Od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新生仔猪出现呼吸困难、死亡率高。种公猪精液品质下降。2 .我国一类动物疫病。3 .传播主经呼吸道、精液水平传播和生殖道垂直传播。4 .特征性病变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肺门淋巴结出血、大理石样外观。猪细小病毒病L初产母猪繁殖障碍,但母猪通常无其他临床表现。5 .免疫预防初产母猪在配种前2个月用灭
15、活疫苗免疫。猪乙型脑炎1 .流行特点(1)猪是主要增殖宿主和传染源,感染率高,发病率低。(2)季节性猪一蚊一猪。2 .症状(1)怀孕母猪高热、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2)公猪睾丸炎,一侧或两侧睾丸明显肿大;(3)其它猪群多为隐性感染。3 .病变(1)脑脊液增多,脑膜和脑实质充血、出血、水肿。(2)肿胀的睾丸实质充血、出血和坏死灶。(3)流产胎儿脑水肿,皮下有血样浸润。胸腔积液、腹水、浆膜小点出血、淋巴结充血、肝和脾内坏死灶等O(4)脑组织学检查,有非化脓性脑炎变化。4 .诊断季节性;怀孕母猪发生流产,公猪发生睾丸炎(伪狂犬、布病)。5 .预防弱毒疫苗在当地蚊蝇出现季节前接种。猪伪狂犬病1.流行
16、病学(1)猪是感染伪狂犬病毒唯一可存活的动物;(2)鼠是重要的传播媒介。(3)狗。2.症状母猪发热(一过性)、厌食、咳喘、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仔猪发热、腹泻(黄色)神经症状划水样,昏睡,流涎,痒断奶前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高保育与育肥呼吸道问题神经症状少,死亡率降低公猪表现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3.病变(1)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出现坏死灶。(2)扁桃体坏死;(3)肾脏出血点;(4)脑炎型非化脓性脑炎;(5)肺炎、肠炎。4 .诊断(1)病料接种家兔、小鼠奇痒,死亡。(2)接种猪肾传代细胞(PK-15和IBRS-2)或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接种后2472h内可出现典型的CPE;(3
17、)脑或扁桃体作压片或冰冻切片,直接免疫荧光抗体;(4)PCR确诊。5 .防治(1)免疫程序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苗;后备母猪配种前;经产母猪产前30d;仔猪3d滴鼻;仔猪4560do弓I发呼吸道疾病支原体肺炎(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肺疫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圆环病毒感染、流感、PRRS(蓝耳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1 .特征(1)急性出血性胸膜肺炎;(2)慢性纤维性坏死性胸膜肺炎。2 .流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常发于保育育肥猪。3 .症状(1)急性型41.5C以上,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濒死前口鼻腔流出血泡沫样分泌物;耳、鼻及四肢皮肤发紫。早期有猝死病例。(2)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18、40.541.5之间,气喘,食欲不振,间歇性咳嗽,生长迟缓。4 .病变(1)主要在胸腔和肺脏。(2)肺脏充血、出血、水肿。(3)气管、支气管中充满泡沫状血性黏液;(4)纤维素性胸膜炎,肺和胸膜粘连。(5)慢性型肺脏可能出现脓肿、坏死,肺脏与胸膜粘连。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1 .病原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2 .特征鼻炎、鼻中隔弯曲、鼻甲骨萎缩和生长迟缓。3 流行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仔猪易感。4 .症状(1)鼻炎、鼻痒,打喷嚏;(2)结膜炎,流泪,泪斑,泪痕。5 .病变(1)鼻中隔软骨和鼻甲骨软化萎缩;(2)鼻甲骨上下卷曲及鼻中隔失去原有的形状,弯曲或萎缩。6 .诊断(1)病理解
19、剖学诊断;(2)微生物学诊断鼻(腔)拭子。兔血或羊血琼脂培养基分离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马丁琼脂培养基分离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7 .防治磺胺类药物较好,二联苗效果好。气喘病/猪支原体肺炎1 .特征(1)呈隐性感染,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影响生长发育。(2)咳喘,肺脏呈现双侧对称性实变。2 .症状(1)体温食欲基本正常,多呈隐性感染。(2)间歇性咳嗽和气喘,运动、采食时明显。3 .病变(1)双侧肺心叶、尖叶和膈叶的前下部发生对称样“肉变”;(2)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增生肿大,切面灰白色。4 .诊断与治疗(1)早期诊断X光检查。(2)治疗替米考星、泰妙菌素、壮观霉素及唾诺酮类。副猪嗜血杆菌病L特征
20、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2 .流行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多发于58周龄的猪。3 .症状(1)发热、厌食、呼吸困难、咳嗽。(2)关节肿胀、跛行、疼痛(尖叫)、颤抖、共济失调。(3)可视黏膜发维、侧卧,消瘦和被毛凌乱。(4)母猪流产、公猪慢性跛行。4 .病变(五炎三液)(1)腹膜炎、关节炎、胸膜肺炎、心包炎、脑膜炎;(2)腹腔积液、胸腔积液、心包积液。5 .防治(1)母猪产前46周免疫,仔猪1416日龄免疫。(2)对氟苯尼考、替米考星、头胞菌素、庆大霉素、壮观霉素、磺胺及喳诺酮类等药物敏感。猪肺疫1 .特点条件致病菌,应激多发,内源性感染,气管、食管、入血。2 .特征急性呈败血症变化,咽喉
21、部肿胀,高度呼吸困难锁喉风,肿脖瘟。3 .症状急性型锁喉风/肿脖瘟/大红脖。(1)猝死(散发);(2)皮肤呈紫红色咽部、口鼻、耳;肿胀咽部、颜面部;高热稽留;机能障碍喘、咳、鼻液;窒息、吸气性呼吸困难。4 .病变(1)咽喉部出血性水肿,皮下有大量红黄色胶冻样渗出。(2)纤维素性肺炎气管充满白色泡沫和液体;肺脏水肿、淤血、出血,纤维素渗出粘连。(3)全身黏膜、浆膜和皮下组织有大量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4)脾出血、不肿大。5 .诊断涂片镜检见到两极染色的卵圆形短杆菌。6 .防治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族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引发消化道疾病PR、PEDsTGEs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仔
22、猪副伤寒、猪痢疾猪传染性胃肠炎1 .特征呕吐、腹泻、脱水和10日龄内仔猪高死亡率,属。IE法典B类疫病中必须检疫的猪传染病,多发生于冬季和春季等寒冷季节。2 .症状(1)传播迅速,爆发式。(2)哺乳仔猪呕吐、水样腹泻,粪便黄色、绿色或白色,常带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腥臭。迅速脱水消瘦死亡。(3)保育猪和育肥猪症状较轻,食欲不振,腹泻,个别猪呕吐,发病期间增重明显减慢;极少死亡。3 .病变尸体明显脱水;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黏膜充血、出血;肠内充满白色至黄绿色液体,肠壁变薄而缺乏弹性,肠管扩张呈半透明状;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回肠、空肠绒毛萎缩变短是特征性病变。猪流行性腹泻参考TGE1 .育肥猪
23、腹泻表现;2.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后死亡率可达50%100%o仔猪大肠杆菌病L病原G-无芽胞直杆菌,两端钝圆,散在或成对存在。2 2)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伊红美蓝琼脂SS琼脂圆形凸起、光滑、湿润、半透明、灰白色菌落红色菌落黑色带金属闪光的菌落一般不生长2.特征(1)仔猪黄痢;仔猪白痢;(3)仔猪水肿病。病名发病阶段病原表现病变仔猪黄痢1-7日龄大肠杆菌(麦康凯)黄色水样稀便、迅速脱水死亡肠炎:肠黏膜呈卡他性炎症,十二指肠最严重,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点出血,肝、肾有凝固性小坏死灶/败血症:仔猪白痢10-20日龄大肠杆菌(麦康凯)排灰白色的糊状带腥臭味稀便肠黏膜卡他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仔猪水肿
24、病断奶后大肠杆菌(麦康凯)快、大、壮仔猪发病急性死亡+神经症状水肿:眼睑、胃大弯、肠系膜仔猪红痢广3日龄C型或A型产气:夹膜梭菌,G+3日龄仔猪排皿更,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猪痢疾血痢7-12周龄猪痢疾短螺旋I体拈液性或黏液性出血性下痢肠卡他性、出血性肠炎;肠系膜及其淋巴结充血、水肿仔猪副伤寒广4月龄)少门氏菌。G-(SS琼脂)急性:败血症慢性:坏死性肠炎败血症:广泛性出血。脾肿大,坚硬似橡皮,切面呈蓝紫色。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胃肠黏膜卡他性炎症。坏死性肠炎:盲肠、结肠,有时波及回肠后段。肠黏膜出现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肝有可见灰黄色坏死灶。引发全身感染疾病CSFsPCDsF
25、MDs水疱病、非洲猪瘟、链球菌病、李氏杆菌病、猪丹毒猪瘟L特征发病急,高热稽留和小血管变性引起的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等变化。QIEA类传染病,我国一类动物疫病O2 .症状(1)急性型高热(41),结膜炎(分泌物多),初便秘后腹泻,少数神经症状,死亡率高。(2)慢性型食欲时好时坏,体温时高时低,便秘与腹泻交替进行。耳尖、尾根和四肢皮肤经常发紫坏死,甚至干脱。消瘦,全身衰竭,后肢麻痹,行走不稳或不能站立。(3)迟发型母猪先天性感染,免疫耐受,繁殖障碍。3 .病变(1)广泛性出血皮肤、浆膜、黏膜和脏器。淋巴结肿大出血呈大理石样;脾出血性梗死;肾脏雀蛋肾。(2)纽扣状溃疡盲肠、回盲瓣口及结肠黏膜出现。
26、3)肾脏有凹陷。4 .诊断病原学荧光抗体试验FA扁桃体、脾脏、淋巴结或肾脏,常用PKT5细胞分离。RTPCR法。(2)血清学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国际贸易指定试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基层使用。5 .预防28-65d免疫;超前免疫;紧急免疫。非洲猪瘟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 .流行(1)储藏宿主钝缘(软)虫卑。(2)终末宿主家猪、欧亚野猪、北美野猪。(3)传播方式直接接触;间接接触污染物(泪水)o软睥。(4)感染途径消化道、呼吸道、血液。(5)易成自然疫源地。2 .临床症状急性型(强毒株)(1)发烧、不愿活动;(2)食欲减退、腹泻、呕吐;(3)呼吸困难
27、局部皮肤变红或变蓝色;(4)流产、胎儿可能全身水肿、胎盘、皮肤、心肌或肝脏可能有淤血点;(5)死亡率高。3 .典型病变(1)脾脏肿大(35倍)、易碎、暗红色至黑色;(2)胃、肝、肾各部位淋巴结肿大、出血;4 .临床上易与猪瘟混淆淋巴器官、网状内皮组织、肾脏、皮下广泛出血,脾脏肿大,母猪流产。5.注意猪瘟免疫猪群出现类似急性猪瘟症状时,应怀疑非洲猪瘟。口蹄疫1 .多型性,易变异,可分为7个血清型。2 .特征(1)偶蹄兽;(2)水疱和烂斑。(3)随风传播跳跃性、反复性、爆发式。3 .危害(1)仔猪猝死;(2)育肥猪延迟出栏。4 .表现(1)仔猪猝死一心肌炎一虎斑心。(2)大猪水疱、烂斑。5 .预
28、防加我好友获取更多资料(1)疫苗0型灭活苗/0-A灭活苗、合成肽疫苗;(2)免疫散户,季节免疫,十一免疫两次,间隔20-30d;规模场4次/年。猪水疱病(SVD)1 .由猪水疱病病毒(SV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2 .临床特征蹄部、口腔、鼻部、乳房周围产生水疱。3 .只引起猪发病。4 .接触传播,途径受伤的蹄部、鼻端皮肤、消化道黏膜。5 .症状和病变与口蹄疫类似。6 .诊断(I)将病料分别接种1-2日龄和7-9日龄小鼠,如2组小鼠均死亡,则为口蹄疫。1-2日龄小鼠死亡,而7-9日龄小鼠不死者,为猪水疱病。(2)用RT-PCR也可鉴别口蹄疫和猪水疱病。猪水疱病病猪脑膜中会出现大量淋巴细
29、胞。猪圆环病毒病1.病原PCV-1,PCV-2,PCV-3o2. PCD危害PMWS;PDNS;母猪繁殖障碍;增生性坏死性间质性肺炎;仔猪先天性震颤;免疫抑制。3. PMWS(1)保育育肥期;(2)渐进性消瘦,散发;(3)腹股沟浅淋巴结显著肿大;脾脏一端肿大有梗死。(4)淘汰。4PDNS(1)育肥期、后备母猪;(2)皮肤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隆起,呈现红色或紫色,中央为黑色的病灶。从后驱开始蔓延。(3)肾脏显著肿大有白斑,全身坏死性脉管炎和纤维蛋白坏死性肾小球肾炎。(4)预后良好。猪丹毒1 .特点(1)急性高热、败血症;(2)亚急性皮肤疹块;(3)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
30、2 .流行(1)传播途径消化道、损伤的皮肤、蚊虫、内源性感染。(2)易感动物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以4-6月龄架子猪多发。(3)首选药物为青霉素.3 .症状(1)急性败血型最常见。体温42。粪便干硬,附有粘液,后期下痢。呼吸增快,黏膜发纽,皮肤潮红。(2)亚急性疹块型特征是皮肤表面出现疹块。体温41。;胸、腹、背、肩、四肢等部皮肤发生疹块。4 .病变(1)急性型败血症的变化:鼻、唇、耳及腿内侧等处皮肤和可视黏膜呈不同程度的紫色;全身淋巴结发红肿大,切面多汁;肝肺充血,水肿,心内外膜有点状出血;脾呈樱红色、充血、肿大;消化道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肾肿大,暗红色,称“大红肾”,肾皮质斑点状出血。(2
31、)疹块型疹块形状规则。(3)慢性型心内膜炎在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出现菜花样增生物;关节炎主要病变为增生性、非化脓性关节炎,跑关节、肘关节最常见。猪链球菌病1 .特征(1)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和化脓性脑炎;(2)慢性关节炎、心内膜炎、淋巴结化脓和组织化脓;2 .流行(1)仔猪多是由母猪传染而引起;(2)主要经呼吸道和受损的皮肤黏膜感染;(3)710月份多发。3 .症状(1)败血型稽留热,眼结膜潮红,皮肤发紫,呼吸急促;浆液、粘液性鼻液,便秘腹泻,急性死亡。(2)脑膜炎型发热,转圈,四肢划动,口吐白沫;最后衰竭或麻痹死亡,死亡率较高。(3)淋巴结脓肿型多见于颌下、咽部淋巴结。(4)关节炎型四肢关节肿胀,跛
32、行,或恶化或好转。(5)局部感染。4 .病变(1)全身脏器的出血脾脏、淋巴结;(2)化脓性脑炎;(3)关节肿大,内有黄色胶冻样液体或纤维素性脓性物质;(4)心内膜炎二尖瓣或三尖瓣菜花样赘生物。5 .诊断(1)细菌学检查取发病或病死动物的脓汁、关节液、肝、脾、肾组织或心血等,制成涂片或触片染色镜检。G短链状球杆菌(猪丹毒G小杆菌;李氏杆菌,G小杆菌,两菌形并列。)(2)培养检查选取病料,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培养24h,长出灰白色、透明、湿润黏稠、露珠状菌落。菌落周围出现B型溶血环。李氏杆菌1 .特征脑膜脑炎、败血症和母猪流产。2 .流行(1)散发,发病率低,病死率高;(2)仔猪易感性高。3 .症
33、状(1)个别猪突然发病,体温升至4141.5,皮肤发紫,呼吸困难;脑炎症状转圈,头颈后仰观星姿势,游泳状,后肢麻痹,拖地行走;(3)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4 .病变(1)脑和脑膜充血或水肿,脑脊髓液增多、混浊,脑干变软,有小化脓灶。(2)败血症时,肝脏可见多处坏死灶,脾脏偶尔可见。(3)流产胎儿肝脏有大量小的坏死灶,胎儿可发生自体溶解。5 .防治(1)灭鼠(贮存宿主);(2)青霉素、头胞类、磺胺类。导致神经症状疾病PR、CSFs链球菌病、仔猪水肿病、李氏杆菌病导致跛行症状疾病口蹄疫、水疱病、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丹毒、猪肺疫、染性胸膜肺炎布病滑膜炎/腱鞘炎/化脓性或纤维素性关节炎禽病部分人
34、兽共患传染病(禽)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禽)禽的传染病高致病性禽流感沙门氏菌禽结核病;禽大肠忤菌病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折不IiF传I法马Im关他干有我:,I用PII莫我医坦布苏-、人兽共患传染病(禽)高致病性禽流感支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特点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感染谱广、流行范围大。我国一类动物疫病。1 .流行(I)传染源病禽、带毒禽。(2)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气源性媒介传播。(3)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晚秋及冬春寒冷季节多见。(4)突发,呈地方性流行或大流行形式。2 .症状急性型最常见。突然发病;体温升高;产蛋率大幅度下降或停止;头面部水肿,无毛皮肤和鸡冠、肉髯等出血、发组,流泪;呼吸
35、困难;头颈部出现上下点动或扭曲颤抖等神经症状;排黄白、黄绿或绿色稀粪。3 .病变腺胃黏膜点状或片状出血,腺胃与食道交界处、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和溃疡;喉头、气管有不同程度出血,管腔内有大量黏液或干酪样分泌物;小肠,从浆膜层即可看到肠壁有大量黄豆至蚕豆大出血斑或坏死灶(枣核样坏死);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坏死;卵巢和卵子充血、出血,输卵管内有多量黏液或干酪样物;腿部可见充血、出血脚部鳞片淤血、出血、紫黑色。4 .诊断(1)病毒分离与鉴定病鸡泄殖腔或口腔拭子,接种在911日龄鸡胚的尿囊腔或羊膜腔内,取尿囊液作鸡红细胞的凝集试验,并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鉴定病毒型和亚型,进行确诊。血清学诊断琼脂
36、扩散试验。荧光抗体技术、补体结合反应、ELISA等。沙门氏菌病主要引起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怀孕动物发生流产。1 .流行鸡是沙门氏菌最大的储存储主,雏鸡中流行最为广泛。消化道、眼结膜及交配感染,通过带菌卵(垂直)传播。2 .症状及病变(1)精神萎顿,两翼下垂,闭眼昏睡,不愿走动,拥挤在一起。(2)排白色稀糊样粪便,肛门周围绒毛被粪便污染。(3)剖检肝脏、脾脏和肾脏肿大、充血;(4)卵黄吸收不良,内容物呈奶油状或干酪样黏稠物。3 .防治(1)每年春秋两季对种鸡定期用全血/血清平板凝集试验全面检疫;(2)雏鸡出壳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镒酸钾,熏蒸15分钟。禽大肠杆菌病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包括急性败血症、气
37、囊炎、肝周炎、心包炎、卵黄性腹膜炎、等,以急性败血症和卵黄性腹膜炎最常见。1 .流行雏鸡和青年鸡多呈急性败血症,成年鸡多呈亚急性气囊炎和多发性浆膜炎。途径经蛋传染、呼吸道传染、消化道传染和经口传染。2 .症状及病变(1)急性败血型特征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2)卵黄性腹膜炎;(3)卵黄囊炎和脐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禽类又名禽霍乱,急性病例表现败血症和剧烈下痢。L流行育成鸡和成年产蛋鸡。无季节性,但气候突变时易发生。3 .症状(1)最急性型流行初期。无症状倒地挣扎,拍翅抽搐,迅速死亡。(2)急性型常见,病死率很高。体温升高4344C;黄色稀粪;呼吸困难,口分泌物增加,
38、渴欲增加;鸡冠和肉髯变青紫色,有的病鸡肉髯肿胀,有热痛感;产蛋鸡停止产蛋。4 .病变(1)最急性型无特殊病变,有时只能看见心外膜有少许出血点。(2)急性型腹膜、皮下组织及腹部脂肪常见小点出血;心包积液,心冠脂肪出血;肺充血、出血;肝脏肿大、质脆,呈棕红色或棕黄色或紫红色,表面广泛分布针尖大小、灰白色或灰黄色、边缘整齐、大小一致的坏死点;肠道(十二指肠)出血,肠内容物含有血液。(3)慢性型主要见于关节肿大变形,肉髯肿大,卵巢出血,鸭、鹅的病变与鸡基本相似。5 .细菌学诊断(1)涂片染色镜检瑞氏或姬姆萨染色镜检,两极染色卵圆形。(2)细菌培养用病料接种血液(清)琼脂或马丁琼脂培养基,3724h,圆
39、形湿润光滑菌落。6 .防制(1)增强机体的抗病力。(2)预防接种禽霍乱抗血清;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和禽弱毒苗。(3)发生本病时,应将病禽隔离,严密消毒,发病禽群还应实行封锁。每日0.5%过氧乙酸带鸡消毒。(4)治疗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如将抗生素和高免血清联用,则疗效更佳。为减少应激,增强抵抗力,可在饮水中加入0.1%维生素C。新城疫1 .流行(1)易感动物以鸡最易感,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以雏鸡和中鸡较多。(2)传染源病鸡和带毒鸡(潜伏期、康复期带毒)的粪便及口腔粘液。其中以脑、脾、肺含毒量最高。(3)传播途径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眼结膜传染易感鸡。2 .症状(1)最急性型突然发病,迅速死亡,无特征症状
40、多见于流行初期和雏鸡。(2)急性型精神萎靡,体温升高达4344;咳嗽,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并发出“咯咯”的叫声。嗦囊积液,倒提鸡时常有大量酸臭的液体从口腔流出。腹泻,排出黄绿色或黄白色的稀粪,有时带血。后期有些病鸡出现神经症状:可见翅下垂,扭头歪颈,呈观星状。多见于流行中期。(3)亚急性或慢性型以神经症状为主,如翅膀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常伏地旋转,反复发作。多见于流行后期的成年禽。3 .病变(1)腺胃乳头出血,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2)嗦囊充满酸臭的液体。(3)整个肠道黏膜出血。(4)盲肠扁桃体出血肿大、坏死、溃疡。(5)气管出血,肺出血。(6)脑膜充血或出血。(7)
41、心冠脂肪有针尖大的出血点。(8)产蛋鸡卵巢充血、出血。4 .实验室诊断(1)血凝抑制试验。(2)病毒分离和鉴定样品经处理后,接种911日龄SPF鸡胚,37。C孵育24h,收集尿囊液做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病毒鉴定。血清学诊断HA和HI、病毒中和试验、ELISAs免疫组化、荧光抗体等。5 .防控11系、HI系、IV系苗,滴鼻、点眼、饮水及气雾等方法。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疱疹病毒引起。呼吸困难,咳嗽,咳出含有血液的渗出物,喉部和气管粘膜肿胀,出血并形成糜烂。传播快,死亡率较高。1 .流行以成年鸡症状最为典型。(I)传染源病鸡、康复后的带毒鸡和无症状的带毒鸡。(2)传播途径经呼吸道
42、及眼传染,亦可经消化道感染。秋冬寒冷季节多发。2 .症状特征的呼吸道症状,呼吸湿性啰音,咳嗽,有喘鸣音,张口呼吸,严重病例,高度呼吸困难,痉挛咳嗽,可咳出带血的黏液。3 .病变气管和喉部组织,黏膜充血、肿胀,进而发生变性、出血和坏死,气管中有含血黏液或血凝块,病程23天后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干酪样假膜。有时有结膜炎。气管、喉头黏膜上皮细胞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特征是病鸡咳嗽、喷嚏和气管发生啰音。产蛋鸡的产蛋量和蛋的品质下降;雏鸡主要表现流涕;肾型表现为肾炎综合征和尿酸盐沉积。L流行(1)易感动物仅发生于鸡,雏鸡最为严重;(2)传染源病鸡和康复后的带毒鸡;(3)传
43、播途径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2 .病变(1)呼吸型鼻腔、气管、支气管内,有淡黄色半透明的浆液性、粘液性渗出物,干酪样物质并形成栓子。气囊浑浊或含有干酪性渗出物。产蛋母鸡卵泡充血、出血或变形;(2)肾型肾肿大、苍白,肾小管内尿酸盐沉积而扩张,肾呈花斑状。(3)腺胃型腺胃显著肿大、胃壁增厚、胃黏膜水肿、充血、出血、坏死,法氏囊、脾脏萎缩。3 .诊断L病毒分离与鉴定取气管渗出物或肺组织,经尿囊腔接种1011日龄鸡胚或气管组织培养物中,引起蜷曲胚、僵化胚、侏儒胚等发育受阻现象。4 .感染鸡胚尿囊液不凝集红细胞,进行HA和HI。【鉴别诊断】新城疫:发病严重,在雏鸡常可见到神经症状。新城疫产蛋量下降大于传
44、支。传染性喉气管炎:呼吸道症状和病变则比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严重;传染性喉气管炎很少发生于幼雏,而传染性支气管炎则在幼雏和成年鸡都能发生。常见面部肿胀,这在本病是很少见到的。一般无呼吸道症状,无传染性,且多与饲料配合不当有关,通过对饲料中蛋白的分析、钙磷分析即可确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1 .流行2个血清型,I型(鸡源性毒株)和11型(火鸡源性毒株)。36周龄的鸡最易感。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传播。2 .症状及病变36周龄为发病高峰期。腿部和胸部肌肉出血。法氏囊发生特征性病变:法氏囊充血、水肿、变大、浆膜覆盖有淡黄色胶冻样渗出物,法氏囊由正常的白色变为奶油黄色,严重出血呈
45、紫黑色。肾肿大苍白,呈花斑状,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白色尿酸盐。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条状出血。3 .诊断(1)病毒分离与鉴定接种912日龄SPF鸡胚;(2)琼脂扩散试验。4 .防制疫苗免疫接种弱毒苗。鸡马立克氏病由疱疹病毒引起鸡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单核细胞性浸润和形成肿瘤为特征。5 .症状(1)神经型一肢或多肢的麻痹或瘫痪是MD的特征性症状。(2)内脏型多为急性暴发MD的鸡群。开始表现为大多数鸡严重萎顿,有些病鸡单侧或双侧肢体麻痹,厌食、消瘦和昏迷。(3)眼型视力减退或消失。虹膜失去正常色素,变为同心环状或斑点状以至弥漫性青蓝色到弥散性灰白色混浊不等变化。瞳孔边缘不整齐,似针头大小的孔。(4)皮肤型翅膀、颈部、背部、尾部上方及大腿皮肤,以羽毛囊肿大为中心,在皮肤上形成淡白色小结节或瘤状物。6 .病变(1)神经型受损害神经(常见于坐骨、腹腔、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