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考试练习苏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59625 上传时间:2021-07-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考试练习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考试练习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考试练习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考试练习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考试练习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考试练习苏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考试练习苏教版班级:_ 姓名:_1. 读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回答。(1)将诗句补充完整。饮湖上初晴后雨_,_。_,_。(2)诗中描写了西湖上的_(3)写出下面词语在诗中的意思。潋滟:_亦:_奇:_相宜:_2. 课内阅读。赠刘景文宋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_的。诗的前两句_,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_的萧瑟景象。后两句_,揭示赠诗的_。( )A.宋轼;写景色;秋天;议景;原因B.刘景文;写景;秋末冬初;议景;目的C.刘景文;议景;秋末冬初;写景;目的2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_的初冬景

2、色。而橘树和_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_和_。( )A.橘黄橙绿;松柏;高尚品格、坚持的节操B.橙黄橘绿;松柏;高尚品格、坚贞的节操C.橙黄橘绿;松柏;不畏严寒、与众不同3作者眼中的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_,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_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_、_,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A.人到老年;收获成功;乐观向上、继续努力B.人到青年;大有作为;淡泊名利、安居乐业C.人到壮年;大有作为;乐观向上、努力不懈4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_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_

3、景象,显露了_,给人以昂扬之感。( )A.悲秋;丰硕;勃勃生机B.悲秋;美丽;喜人的果实C.赞秋;凄凉;悲秋3. 课外阅读。游园不值南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释义。游园不值( )A.值得B.遇到C.价钱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释义。应怜屐齿印苍苔( )A.应该B.怜惜C.可怜3这首诗抓住了_和_两处景物来表现春天。4诗人游园却进不了门,本来是件的_的事,但他从“_”(诗句)联想到满园的美好春色,心情也自然而然转为了_(欣喜 愤怒)。5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4. 日积月累。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

4、尽,山寺始盛开。长恨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1将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我还知道他写的另外的一首古诗: 。3解释诗中加点的字。尽:始:觅:4诗中与“芳菲尽”相呼应的词语是_ ,这两个词语运用_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到大林寺前后所看到的不同景色。5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一下诗人到大林寺前后心情所发生的变化。_5.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古诗一)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古诗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古诗三)望 洞 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5、。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在古诗一中,诗人之所以用西子比西湖,主要是因为( )。A.“西子”与“西湖”都有一个“西”字B.“西子”与“西湖”都在同一个地方C.“西子”与“西湖“都很美,“淡妆浓抹”都合适2古诗二描写的是西湖_季的美丽景色。在这首诗中,我最喜欢的两句诗是:“_,_。”3古诗三的前两句写了_和_互相映衬。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根据以上三首诗,结合你平时的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对于西湖和洞庭湖,我更喜欢_,因为_。6. 补充诗句,再完成练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_)(_),遍插茱萸少一人。1补充诗句。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异乡:_佳节:_3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_)代大诗人(_)的作品。全诗抓住(_)这天登高的习俗,抒发了(_)的情感。4王明在外地过年,想念家乡的亲人,便用微信给家人发了两句诗:_。7. 课内阅读。山 行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远上寒山石径斜”,这句写的是_。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_,“斜”字与“上”字_,写出了_的山势。( )A.山;距离;意思相近;高而缓B.山路;绵长;呼应;高而缓C.山路;绵长;重复;高而缓(2)“白云深处有人家”,写_,写_。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7、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_”,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_。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_: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A.云;人家;石径;很高;想象的空间B.白云;深处;寒山;很大;想象的空间C.云;人家;石径;很大;想象的空间(3)“停车坐爱枫林晚”表达的情感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_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_”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

8、_。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_。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_”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A.惊喜之情;红;傍晚之景;喜爱之极;霜叶红于二月花B.叹之情;晚;夜晚之景;喜爱之极;停车坐爱枫林晚C.惊喜之情;晚;傍晚之景;喜爱之极;霜叶红于二月花(4)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_。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_。( )A.枫林;原因B.枫叶;心情C.枫林;秘密8. 根据图片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1)萧

9、萧,。促,篱落。这首诗的题目是,作者是代诗人。题目中“书”的意思是。(2)请你为上面的图片起一个恰当的名字。(3)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各写了什么?请选一选。(填序号)前两句:后两句:A.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B.写深秋的凄清。(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A.喜欢秋天。B.思念家乡。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的_。他写了很多有名的诗,如_。2这是一首题画诗。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古诗描写的是_(谁)画的一幅描绘_的画。下面三幅图中,最符合这首诗大意的是_(填序号)。3下列诗句

10、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4“正是河豚欲上时”指的是( )A.春天到了,河豚鲜嫩肥美,可以上市销售B.春天到了,河豚由海人江产卵,逆江而上10. 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并回答问题。_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2.“西子”指的是()。3.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 。4.古诗词中讲究对仗,请写出这首诗中相对仗的词语。水光对( )潋滟对( )晴对( )11. 阅读并答题。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他与_、_并称为“三苏”。2

11、这是一首_(题画诗写景诗咏物诗),诗中“欲”的意思是_。3这首诗中哪些是诗人看到的?哪些是诗人想到的?请把诗句摘抄下来。看到的:_想到的:_4这首诗中描绘了_、_、_、_、_、_等景物,表达了诗人_的思想感情。12.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一天只有一次清晨号手的金喇叭已经吹起,小鸟也唱着甜美的歌儿叫你。别再贪睡了, 别再留恋着梦里。你可知道,一个美好的日子等着你。花儿露出鲜艳的面孔向日出敬礼,树上的松鼠也正欢欣地跳跃。别再贪睡了,别再留恋着梦里,你可知道,一个清新的日子等着你。请记着一一一天只有一次清晨,别让这可爱的时刻,像水消失在沙里。你,为什么不和太阳比赛早起?(1)下面的词语怎样搭配合适?

12、用线连起来。 一轮明亮的日子一面鲜红的镜子一个清新的太阳(2)诗中“,”两句重复了两次,这样写的好处是。(3)读了这首诗,你受到什么启发?13. 对比赏析。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首都是陆游的诗,试比较它们有什么异同。同:_异:_14. 阅读古诗,回答下面问题。题 画清 袁枚。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1)写句意。桃花映水鲜。(2)选择正确的理解:牧童何处去?( )A.牧童,要到哪里去。B.牧童去哪儿了。(3)回答:你觉得“牛背一鸥眠”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您怎样的感受?(4)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1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元日的作者是代文学家。(2)“元日”指的是农历月初。(3)给文中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屠苏A一种酒 B地名新桃A果树 B桃符,春联的前身(4)根据提示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写的节日情景。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提示词语:热闹喜庆)(5)这首诗描写的春节习俗除了放鞭炮外,还有哪些?畅饮屠苏 夜晚赏月 开门迎日 更换桃符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