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兽医寄生虫学四色笔记(25分)第一单元寄生虫学基础知识(一)寄生虫学与宿主类型1 .寄生虫类型(5年考3次)(1)单宿主寄生虫即土源性寄生虫。仅需一个宿主,如蛔虫、钩虫。(2)多宿主寄生虫即生物源性寄生虫。需多个宿主,如绦虫、吸虫。2 .宿主的类型(5年考2次)(1)终末宿主指性成熟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虫体所寄生的动物。(2)中间宿主指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动物体;如猪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3)补充宿主即第二中间宿主;如双腔吸虫的补充宿主是蚂蚁。(4)贮藏宿主即转运宿主,指寄生虫在宿主体内不发育繁殖但有感染力,这种宿主叫“贮藏宿主”。如鸡异刺线虫的贮藏宿主是蚯蚓。(5)保虫宿主指不常被寄
2、生的宿主;如血吸虫的保虫宿主是耕牛。(6)带虫宿主指被感染后,处于隐性感染状态,无临诊症状,对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的宿主(7)传播媒介指在脊椎动物宿主间传播寄生虫病的一类动物;如蚊、虫卑。3 .寄生虫病的致病机理(5年考3次)(1)掠夺营养。如蛔虫、绦虫。(2)机械性损伤。如蛔虫。(3)虫体毒素和免疫损伤。如华支睾吸虫、血吸虫。(4)继发感染。如蚤传播鼠疫杆菌。(二)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1 .寄生虫病的发育(5年考2次)(1)直接发育型指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发育史。(2)间接发育型指需要中间宿主的发育史。2 .感染途径经口、皮肤、节肢动物、胎盘、自身感染。3 .寄生虫病的主要特点之一慢性感染。(常考
3、)4 .隐性感染指感染寄生虫,无临床表现,常规方法检测不出。5 .潜在期从寄生虫感染宿主到排出下一代虫卵的最短时间。6 .寄生虫的免疫逃避机制(要了解)(1)组织学隔离。如胎儿中的弓形虫;细胞内寄生虫。(2)表面抗原的改变。如分体吸虫。(3)免疫抑制。如锥虫、肝片吸虫。(4)可溶性抗原的产生。如内脏型利什曼原虫。(5)代谢抑制。如胞内弓形虫、枯氏锥虫。第二单元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控技术(一)寄生虫病的诊断技术1 .寄生虫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病原体检查。2 .常用粪检方法(1)肉眼观察。(2)直接涂片法。(3)虫卵漂浮法。用于检查线虫卵、绦虫卵及球虫卵囊,建立生前诊断。(4)虫卵沉淀法。(5)虫卵计
4、数法。常用麦克马斯特氏法。(6)幼虫培养法。(7)幼虫分离法。(8)毛蝴孵化法。3 .粪便中各类虫卵的基本形态(1)线虫卵卵壳由两层组成,壳内有卵细胞,蛔虫卵卵壳最厚。(2)吸虫卵卵圆形,卵壳由数层膜组成,厚而坚实。(3)绦虫卵虫卵中央有一椭圆形具有三对胚钩的六钩幼(胚胎),大多为无色。4 .外寄生虫病的诊断(1)疥螭的诊断在患部与健康部交界处,用凸刃小刀反复刮取表皮,将刮下的皮屑加50%甘油溶液后镜检。(2)蠕形螭的检查用小刀切开皮肤上沙粒样的结节,将脓性分泌物挑在载片上,加生理盐水后镜检。(3)虱、婢、蚤的检查将动物腋窝、鼠霰、乳房和趾间及耳后的寄生虫,用镜子采集后,经透明处理后镜检。5.
5、血液与组织内寄生虫病的诊断(1)血液寄生虫种类锥虫、巴贝斯虫、泰勒虫、住白细胞原虫和心丝虫。血液寄生虫的检查方法a血液的涂片与染色。b鲜血压滴的观察。用于检查虫体的运动性。C虫体浓集法。用于检查伊氏锥虫、梨形虫。(2)生殖道寄生虫检查牛胎儿毛滴虫的检查a可采集的病料有阴道分泌的透明黏液、公牛包皮冲洗液、流产胎儿的第四胃内容物或胸、腹水;b未染色的标本镜检可见到波动膜。马媾疫锥虫病的检查a可采集的病料有浮肿部皮肤或丘疹抽出液,尿道及阴道的黏膜的刮取物;黏膜刮取物中最易发现虫体。(3)其他组织寄生虫检查法泰勒虫的检查将淋巴结穿刺物抹片、固定、染色镜检,见到柯赫氏蓝体。弓形虫的检查病畜死后可镜检胞囊
6、或速殖子;生前诊断可取腹水,抹片、瑞氏染色镜检滋养体。旋毛虫的检查镜检法将膈肌剪成小块后镜检。消化法取100g肉样,力UOg胃蛋白酶,溶于2L自来水,再加16mL25%盐酸Q1 .则酗2虫前黑二驱虫后(EP驾牌的控制措施驱虫药的选择原则高效!呼、价廉、使用方便。(2)驱虫时间一般为虫体成熟前,或秋冬季。驱虫后排出的粪便用生物热发酵法处理。(3)驱虫药药效评定公式虫卯转阴率虫卵转阴动物数实验动物数(其中EGP为每克粪便中的虫卵数)精计驱虫率=排出虫体数,100%排出虫体数+残留虫体数粗计驱虫率=对照组平均残留虫体数-试验组平均残留虫体数对照组平均残留虫体数驱净率=驱净虫体的动物数InnA全部实验
7、动物数X02 .家禽的驱虫先将药物拌在少量湿料内,再混匀于日常饲料中,在绝食612小时后喂服。第三单元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一)弓形虫病L形态特征虫体寄生于宿主的有核细胞中,只有一个种,一个血清型。3 .发育过程3个发育阶段滋养体、包囊、卵囊。(1)滋养体呈香蕉形,经染色后胞浆呈蓝色,胞核呈紫色,多见于急性期的血液、脑脊液、病理渗出液中O(2)包囊卵圆形,包含多个缓殖子,多见于慢性病例的脑、骨骼肌、心肌。(3)卵囊呈圆形,多见于终末宿主猫的粪便中。4 .症状猪高热稽留、便秘或腹泻、呕吐、呼吸困难、体表淋巴结肿大、耳和腹下发州,孕猪死产或流产。5 .病变急性病变肺、肝、淋巴结、肾肿硬坏死,全身出血等
8、6 .诊断采取发热期血液,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特异性IgM阳性代表早期感染。7 .治疗磺胺类。7防治该病是由于摄入猫粪中的卵囊引起;故严禁养猫、防猫粪污染饲料及饮水。(二)利什曼原虫病L概述即黑热病,死亡率高达40%;我国目前已控制本病。2 .发育过程寄生于犬的网状内皮细胞内,由白蛉传播,其天然宿主是犬。3 .症状(1)皮肤型唇和眼睛浅层,可自愈;(2)内脏型脱毛湿疹,原虫大量存在于皮肤中。4 .病变脾和淋巴结肿胀。5 .治疗锦制剂。()日本分体吸虫病1 .概述即血吸虫病,人、牛、羊、猪为主要传染源。2 .发育过程(1)成虫寄生于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2)尾蝴主要经皮肤感染胎儿。3 .流行特
9、点(1)流行区域长江三角洲(水网型)、长江中下游(湖沼型,感染率最高)、除上海外省区(山丘型)。(2)发病季节春夏多发,青壮年感染率最高。4 .症状体温升高、不规则间歇热、腹泻或便血、消瘦、发育迟缓、贫血、衰竭而死、母牛流产、犊牛成为侏儒牛5 .病变多见于肠道、肝脏、脾脏,基本病变是虫卵沉着在组织中所引起的虫卵结节。6 .诊断粪便毛蝴孵化法、间接血凝试验。虫体特征雌雄异体,寄生时雌雄合抱,虫体呈长圆柱状,外观线状7 .治疗毗唾酮;灭螺氯硝柳胺乙醇胺盐。8 .预防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联防联控、人畜同治、重点管理传染源。(四)猪囊尾蝴病1 .概述是人体内猪带绦虫的幼虫,是肉品卫生
10、检验的重点项目之一。2 .形态特征幼虫为椭圆形;成虫即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虫卵为圆形,内含六钩蝴。3 .发育过程(1)中间宿主猪;(2)终末宿主人。4 .症状一般无明显症状,猪多因吃了被人类污染的饲料引起。5 .诊断在肌肉中,尤以前臂外侧肌肉群的检出率最高。6 .预防抓好“查、驱、检、管、改”五个环节。7 .治疗毗唾酮、丙硫咪唾。(五)棘球蝴病L概述即“包虫病”,为终末宿主犬小肠的棘球绦虫中绦期幼虫,绵羊最易感,多寄生于肝肺内O2.致病作用机械性压迫、毒素作用、过敏作用。3 .预防禁用病死肝、肺喂犬。4 .治疗毗唾酮、丙硫咪嘎。5 .确诊剖检在肝、肺发现虫体。(六)旋毛虫病1 .概述肉品
11、卫生检疫项目之一2 .发育过程(1)成虫寄生小肠;(2)幼虫寄生横纹肌。3 .流行病学主要传染源猪、犬、猫、鼠。鼠是猪旋毛虫病的主要传染源,猪是人类旋毛虫病的主要传染源,人感染旋毛虫多由生吃或食用不熟的肉类而引起。4 .诊断(1)压片镜检法(剪取麦粒大小的肉样24粒,镜检包囊幼虫,包囊呈梭形,囊内有卷曲的虫体)O(2)肌肉消化法。5 .治疗丙硫咪嗖。第四单元多种动物共患寄生虫病(一)伊氏锥虫病1 .概述即苏拉病,寄生于马、牛的血液、淋巴结、造血器官中;以纵分裂法进行繁殖;由虻传播。2 .流行病学马和犬最易感,79月多发。3 .临床特征胸前、胯下、阴茎部位皮下水肿。(1)马感染后呈急性经过,死亡
12、高,体温40以上,稽留数日后恢复正常,之后又升高,如此反复;消瘦、贫血X黄疸、瞬膜上见出血斑、体下垂部水肿。(2)牛感染后呈慢性经过。4 .诊断在血液中查出虫体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如压滴标本检查。5 .防控临床常采用药物预防。蔡磺苯酰服、唾喀胺、氯化氮胺菲咤盐酸盐。(二)新袍子虫病1 .形态特征(1)卵囊在终末宿主犬肠道中,呈网形。(2)速殖子存在于中间宿主牛胎盘中。(3)包囊存在于新生犊牛神经系统中,呈圆形。2 .症状牛流产、犊牛先天性神经肌肉损伤。3 .病变非化脓性脑脊髓炎。4 .诊断特异性抗体染色,间接免疫荧光试验。5 .防治淘汰病牛和血清抗体阳性牛。(三)隐狗子虫病1 .症状犊牛和羔羊
13、严重腹泻、禽类剧烈呼吸道症状、人严重腹泻,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2 .发育过程(1)卵囊、子胞子、裂殖子、滋养体、配子体、配子等。(2)卵囊内含4个裸露子池子或1个大残体。3 .流行特点(1)水源污染为重要原因,潮湿、温暖季节多发。(2)奶牛以安氏隐胞子虫最为常见,禽类中以贝氏隐胞子虫最为广泛。4 .诊断用饱和蔗糖液漂浮法收集粪便中的卵囊,在油镜下镜检呈玫瑰红色的卵囊。取死亡病例消化道黏膜。做成涂片,用齐-尼氏染色法染色,在绿色背景上观察圆形的红色虫体。5 .防治(1)粪便的有效处理和环境卫生控制最为有效。(2)消毒药氨水或福尔马林。(四)肉胞子虫病1 .发育过程(1)终末宿主犬,小肠上皮细胞
14、内。(2)中间宿主草食动物,肌肉内。2 .诊断肉眼可见肌肉中黄白色包囊,压破包囊后镜检香蕉形慢殖子或粪检卵囊或胞子囊O3.防治严禁犬、猫接近畜禽。(五)华支睾吸虫病1.发育过程(1)寄生于人、犬、猫、猪的肝脏、胆囊、胆管内。(2)虫体扁平呈叶状,成虫寿命可达20年。(3)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和虾。人、猪、犬、猫由于吞食这类鱼虾而被感染o2.症状多为隐性感染。3 .诊断离心法粪检虫卵。虫卵上端有卵盖,下端有一小突起,内含毛蝴。4 .治疗毗唾酮、丙硫咪哇、六氯对二甲苯。5 .预防军犬应定期粪检,不吃生鱼虾。(六)类圆线虫病1 .概述即“杆虫病”,第一期幼虫为杆虫型,第二期幼虫为丝
15、虫型(对动物有感染性)。2 .形态特征(1)动物体内虫体为雌虫,自由世代的虫体生活在土壤中,虫卵为圆形、壳薄,内含折刀样幼虫O(2)生活史为世代交替。3 .流行特点(1)主要感染途径皮肤。(2)兰氏类圆线虫寄生于猪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黏膜内。4 .症状1月龄仔猪最易感,消瘦、生长迟缓、大批死亡。5 .病变湿疹,肺泡出血,卡他或水肿或溃疡性肠炎。6 .诊断粪检虫卵可确诊。7 .治疗嘎苯嘎。(七)毛尾线虫病1 .概述即“毛首线虫病”、“鞭虫病”。虫体呈乳白色,雄虫后部弯曲、雌虫后端钝圆,虫卵呈棕黄色,腰鼓形,卵壳厚,两端有塞。2 .流行特点主要寄生于盲肠,四月龄猪感染率最高,多为夏季感染、秋冬出现
16、症状。3 .病变盲、结肠的广泛性慢性卡他炎症。4 .诊断粪检虫卵或剖检发现虫体。5 .治疗左咪哇、苯硫咪哇。(八)疥螭病1 .流行特点疥螭寄生于表皮内的慢性皮肤病,成虫呈圆形,有肢4对,成虫在宿主皮肤中挖隧道,并产卵和孵化成幼虫,幼虫再转变为若虫和成虫。2 .特征剧痒、湿疹性皮炎、脱毛、患部向周围扩张,高度传染性,多发生在头部。猪疥螭剧痒、脱毛、结痂、龟裂。3 .诊断病变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采病料,镜检虫体。4 .治疗伊维菌素、阿维菌素、漠氟菊酯、二嗪农。(九)痒螭病1 .概述螭寄生于皮肤表面引起。2 .发育过程虫卵、幼虫、若虫、成虫均在家畜体表完成,以吸取体液为营养。3 .流行特点绵羊、牛、
17、兔、最易感,其中对绵羊的危害特别严重,秋季多发。4 .症状奇痒,山羊主要发生在耳壳内面,水牛体表形成“油漆起曝”状痂皮,兔的外耳道炎O5.诊断刮取皮屑镜检虫体。6 .治疗阿维菌素。(十)蟀病1 .概述是寄生于畜禽体表的一种重要吸血性寄生虫。2 .形态特征(1)硬婢呈红褐色,背面有盾板,幼虫期和若虫期寄生在小型哺乳动物,成虫寄生在家畜体,大多在温暖季节活动。(2)软岬体背面无盾板,呈弹性的革状外皮,其生活史为不完全变态,经卵、幼、若、成虫4个阶段,生活在畜禽舍缝隙,多在半夜吸血。3 .诊断在动物身上发现睥,即可确诊。4 .防治伊维菌素、漠富菊酯、二嗪农。第五单元猪的寄生虫病(一)猪球虫病1.概述
18、由猪艾美耳球虫和等胞球虫寄生于猪肠上皮细胞引起的一种原虫病。7-21日龄仔猪多发呈良性经过O2.发育特点在宿主上皮细胞内进行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在外界中进行胞子生殖;通过消化道传播。3 .症状仔猪黄白色、糊状腹泻,78月最严重。4 .病变空肠和回肠黏膜出现黄色纤维素性、坏死性伪膜。5 .诊断714日龄猪腹泻用抗生素无效,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粪检卵囊。6 .预防做好环境卫生是最好方法。7 .治疗百球清。(二)猪姜片吸虫病1 .概述寄生于猪和人的十二指肠,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和儿童健康。2 .形态特点新鲜虫体呈肉红色,虫体肥厚呈长卵圆形,像一个斜切的厚姜片。3 .流行特点(1)中间宿主扁卷螺。池塘为其最
19、佳生长环境,猪因采食含囊物的水生植物而感染,虫体在猪的十二指肠渐发育为幼虫。4 .症状猪吃食正常,但消瘦、腹部膨大、腹泻与便秘交替,本病多为春夏感染、秋冬发病O5.诊断新鲜粪用水洗沉淀法大而较黄的虫卵。6 .预防勿生食菱角。7 .治疗毗唾酮、硫双二氯酚、敌百虫。(三)猪蛔虫病1.形态特点新鲜虫体呈淡红色、圆柱状,虫卵呈,卵壳厚、表面粗糙、高低不平O2.流行特点(1)感染方式吃奶、掘土、采食、饮水、胎盘感染。(2)感染普遍的原因虫体为土源性寄生虫,不需中间宿主,卵壳厚、抵抗力强、雌虫产卵量大O3.症状幼虫引起肝出血、肝炎、肝云雾状乳斑,成虫引起猪营养不良、僵猪等。4 .诊断饱和盐水漂浮法粪检虫卵
20、或剖检肝肺内的幼虫。5 .治疗左咪哇、阿苯达睫、阿维菌素。(四)猪食道口线虫病L概述即“结节虫病”,集约化猪场常有发生。6 .病变主要寄生于结肠,幼虫使肠壁形成结节病变,成虫影响增重及饲料转变。7 .预防为土源性寄生虫,环境卫生最为重要。8 .治疗左咪唾。(五)猪肾虫病L概述即“有齿冠尾线虫”,寄生于猪的肾盂、肾周围脂肪和输尿管。2 .形态特点虫体粗壮,形似火柴杆,新鲜虫体呈灰褐色。3 .流行病学(1)感染途径经口和皮肤,我国南方猪多在35月、911月发生。4 .症状皮肤炎症、贫血、跛行、尿液有絮状物和脓液。5 .诊断晨尿静置后镜检虫卵,或剖检时发现虫体。6 .治疗左咪哇,阿苯达哇。(六)猪
21、棘头虫病1 .概述由蛭形巨吻棘头虫寄生于猪的空肠引起。2 .形态特点虫体大,呈长圆柱形、乳白色。3 .症状本病呈散发,810月龄最易感,食欲减退、刨地、腹痛、血痢等。4 .诊断直接涂片法、水洗沉淀法、剖检小肠壁发现成虫。5 .预防消灭中间宿主,即金龟子及其幼虫。6 .治疗左咪哇、丙硫咪唾。第六单元牛、羊寄生虫病(一)巴贝斯虫病为原虫,寄生于牛、羊红细胞内,旧称“焦虫病”。经婢传播,又称“睥热”。特征高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多形性。长度红细胞半径的称为大型虫体。长度红细胞半径的称为小型虫体。L病原(1)双芽巴贝斯虫椭圆形、梨籽形,双梨形多见。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双梨形虫体以尖端连成锐角
22、O(2)牛巴贝斯虫虫体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双梨形虫以尖端连成钝角。(3)卵形巴贝斯虫虫体多为卵形;虫体位于红细胞中央;双梨籽形,较宽大,两尖端成锐角相连或不相连O(4)莫氏巴贝斯虫寄生于羊;为大型虫体,位于红细胞中央;多为双梨籽形,锐角相连。2 .生活史需转换2个宿主完成发育;(1)牛或羊;(2)硬婢。3 .流行特点(1)季节性春夏秋多发,59月高峰。双芽巴贝斯虫可经胎盘传播给胎儿。(2)双芽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的传播者为微小牛婢;卵形巴贝斯虫的传播者为长角血睥O4.症状体温升高、稽留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5 .诊断L临床检查有睥存在的地方,病牛有高热、贫血、血尿可怀疑本病。剖检牛脾脏肿
23、大,则更可疑O2.检查虫体体温升高后12天,静脉血涂片,姬姆萨液染色镜检,检出虫体确定。6 .防治(1)预防灭婢;咪吵苯服预防。(2)治疗贝尼尔(三氮眯,血虫净)肌注;锥黄素静注;对症治疗。(二)牛、羊泰勒虫病寄生于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红细胞。流行于西北、华北、东北的地方性流行病,急性经过,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以高热,贫血,出血,消瘦和体表淋巴结肿胀为特征。1.病原虫体为裂殖体或石榴体,可用肝、脾、淋巴结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寄生于红细胞内的配子体以环形多见O2.流行特点(1)传播媒介残缘璃眼虫卑。(2)67月高峰期。3 .症状(1)体温升高、稽留热;体表淋巴结肿大。(2)心音亢进,有杂音。(3)
24、眼角糜烂、流泪。(4)粪干而黑、有时带粘液和血,后期拉稀,迅速消瘦。(5)贫血,但无血红蛋白尿。4 .病理变化淋巴结切面多汁。皱胃粘膜肿胀、充血,有大头针大至黄豆大,暗红色或黄白色结节O5.诊断病原检查涂片染色镜检血涂片检查血液型虫体。淋巴结穿刺涂片检查石榴体。7.防治无特效治疗药物。同“巴贝斯虫”贝尼尔、磷酸伯胺唾琳。(三)牛、羊球虫病邱氏艾美耳球虫、牛艾美耳球虫寄生于小肠下段和整个大肠。病理表现急性出血性肠炎。2岁以下的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阿氏艾美尔球虫、雅氏艾美尔球虫寄生于绵羊和山羊肠道。对羔羊危害较大,成年羊多数为带虫者。临床表现病羊下痢,消瘦,贫血,发育不良乃至死亡。特征病变小肠
25、黏膜形成大量黄白色结节。(四)牛胎儿毛滴虫病1 .概述牛胎儿毛滴虫寄生于牛的生殖系统引起的疾病。通过交配传播,主要特征在乳牛群中引起早期流产,不育和生殖系统的炎症。病料可取患畜生殖道的分泌物或冲洗液、胎液、流产胎儿的第四胃内容物等镜检或者染色后镜检。2 .治疗药物冲洗生殖道。3 .预防减少自然交配。(五)牛、羊吸虫病1 .片形吸虫寄生部位肝脏和胆管。(1)肝片吸虫外形扁平,呈叶片状,有头椎。颜色活时为棕红色。虫卵黄褐色,长卵圆形。(2)大片吸虫形态呈长叶状。流行病学虫卵随胆汁入肠随粪排出;落水,发育成毛幼;遇椎实螺,进入其肝脏。依次发育为胞蝴、雷蝴、子雷蜘、尾蝴;尾蝴成熟后离开锥实螺发育成为囊
26、蝴,固着在水草上或者在水中保持游离状态。牲畜饮水或吃草时吞进囊蝇即可感染。囊物在肠内破壳而出,穿过肠壁经体腔而达肝脏。2 .歧腔吸虫寄生部位胆管和胆囊。(1)矛形歧腔吸虫(2)中华歧腔吸虫卵彳以卵圆形,黄褐色,具卵盖。流行病学2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宿主为陆地螺蛔;第二中宿主为蚂蚁。3 .东毕吸虫寄生部位门脉血管系统。(1)形态“C,形弯曲,雌雄常抱合。雄虫粗大乳白色,雌虫细小棕色。(2)诊断毛幼孵化法或死后剖检发现虫体即可确诊。(3)防治血防846或硝硫富胺、比唾酮。(六)牛、羊消化道绦虫病扩展莫尼茨绦虫、贝氏莫尼茨绦虫、盖氏曲子宫绦虫、中点无卵黄腺绦虫寄生于牛、羊的小肠内。中间宿主为地螭,感染
27、阶段为似囊尾幼,牛羊吃含似囊尾物的地螭后感染。1 .症状消瘦,贫血,腹泻,粪含黏液与节片,神经症状。2 .诊断查粪便绦虫孕节或虫卵,剖检虫体和病变。3 .治疗丙硫咪哇、甲苯咪睫、灭绦灵、毗唾酮、硫双二氯酚。4 .预防控制地螭、预防性驱虫、实行轮牧制。(1)扩展莫尼茨绦虫大型绦虫,乳白色或黄白色,扁平带状。头节似球形,有4个吸盘。(2)贝氏莫尼茨绦虫外观不易和扩展莫尼茨绦虫相区别,二者主要区别在节间腺扩展莫尼茨绦虫的节间腺为一列囊泡,沿节片后缘分布;贝氏莫尼茨绦虫的节间腺呈小点密布的横带状,近似三角形,四角形,内有梨形器,梨形器内含六钩蝴。(七)牛、羊消化道线虫病犊新蛔虫弓首科、新蛔属的犊新蛔虫
28、寄生于初生犊牛的小肠内引起肠炎、下泻,腹部膨大和腹痛等症状o卵壳较厚,外层呈蜂窝状,内含单一卵细胞。L诊断可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2治疗敌百虫、丙硫咪哇、伊维菌素等。(八)牛、羊肺线虫病由网尾科和原圆科的线虫寄生于牛、羊呼吸器官内而引起。临床上以渐进性消瘦、贫血、咳嗽为特征。1 .分类(1)大型肺线虫寄生在羊体的是丝状网尾线虫(虫卵椭圆形,卵内含有已发育的幼虫);寄生在牛体的是胎生网尾线虫,外形与前者相似,但较小。咳嗽时,咳到口中咽入胃肠道里,随宿主粪便排出。幼虫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具有感染能力的第二期幼虫o被牛、羊吞食后,沿血循经心到肺,从肺的毛细血管中逸出,进入肺泡,再移行到支
29、气管内发育为成虫。(2)小型肺线虫肺泡内雌虫产卵并孵出幼虫,移行到口腔,再被吞咽到胃、肠道,随粪排出。幼虫钻入旱螺和淡水螺体内,经13个月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当终末宿主吞食了感染性幼虫或被感染性幼虫所寄生的螺蛔后,幼虫经血液循环到肺脏发育为成虫。2 .症状咳嗽,消瘦,贫血,病羊流鼻涕,鼻孔周围形成痴皮,常打喷嚏。3 .诊断幼虫分离法。丝状网尾线虫的幼虫有扣状小结。4 .治疗左咪嘎,丙硫咪嗖、伊维菌素。小型肺线虫,用盐酸吐根素。(九)牛皮蝇蛆病幼虫寄生于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及成虫4阶段。1 .种类(1)牛皮蝇产卵多在牛的四肢上部、腹部、乳房及体侧被毛上;牛皮蝇的第一期幼虫钻入
30、皮下移行最后发育成第三期幼虫到达背部皮下。(2)纹皮蝇产卵多在牛的后腿球节附近以及前腿部。纹皮蝇的第一期幼虫钻入皮下移行,在感染后的2.5个月,可在咽头和食道部发现第二期幼虫。2 .症状感染化脓菌时,常形成痿管,流出脓液,直到幼虫逸出后,痿管才逐渐愈合,形成瘢痕,影响皮革质量。3 .诊断幼虫于背部皮下,皮上有结节隆起,有小孔与外界相通,孔内通结缔组织囊,囊内有幼虫,用力挤压,挤出虫体。(十)羊狂蝇蛆病羊狂蝇幼虫寄生于羊的鼻腔和额窦内。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呼吸困难,打喷嚏,摇头,出现旋转等神经症状。(十一)牛羊囊尾蝴病1 .发育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内;蝴寄生于绵羊,山羊和骆驼的横纹
31、肌。2 .寄生特点(1)带绦虫的中绦期,寄生于绵羊山羊心肌、膈肌、咬肌、舌肌等。(2)寄生于舌部表层,豆状肿胀。(3)寄生于肌肉中,寄生部位肌肉发生疼痛、跛行和食欲不振等,但不久就消失。3 .治疗毗唾酮、丙硫咪唾。(十二)牛吸吮线虫病病俗称牛眼虫病、寄生性结膜角膜炎,多种线虫寄生于黄牛水牛的结膜囊、第三眼睑和泪管引起。1 .流行病学(1)中间宿主蝇,如胎生蝇、秋蝇。(2)雌虫在结膜囊内产出幼虫,在蝇舐食牛眼分泌物时咽下,变为感染性幼虫。2 .症状与病变引起结膜角膜炎,眼潮红、流泪和角膜混浊等症状。病牛不安,常将眼部就其它物体上摩擦,摇头,食欲不振,母牛产乳量降低。3 .防治(1)驱虫每年冬春季
32、节,预防性驱虫,在蝇类出现前,再进行一次普遍性驱虫;灭蝇,灭蛆,灭蛹,消灭蝇类孳生地。(2)药物左旋咪哇、多拉菌素。第七单元马的寄生虫病(一)马鹫巴贝斯虫病又名马梨形虫病,由鹫巴贝斯虫(马焦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红细胞内所引起的血液原虫病。鹫巴贝斯虫虫体长度红细胞半径。1 .临床症状高热、贫血、黄疸、出血和呼吸困难。2 .流行病学传播媒介硬婢,经卵方式传播。(2)季节性2月下旬开始,3、4月高潮,5月下旬渐停。(3)地区性东北、内蒙古东部、青海等。3 .诊断血检发现虫体确诊。4 .治疗咪哇苯服、三氮眯。5 .预防灭虫卑。(二)马泰勒虫病(2017年)马巴贝斯虫(纳氏焦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红细胞内
33、所引起的血液原虫病。虫体为四个梨子形虫体以尖端相逢构成十字形。虫体长度红细胞半径。L传播媒介蟀。6 .典型症状贫血、黄疸、消瘦。7 .诊断血涂片检查虫体。8 .防治见牛的泰勒虫。(三)马媾疫寄生于生殖器官引起,仅马属动物易感,实质是鞭毛虫。以外生殖器炎症、水肿、皮肤轮状丘疹和后躯麻痹为特征。Ol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交配感染。病马颈、胸、腹、臀部等特别是两侧肩部的皮肤出现扁平丘疹,圆形或椭圆形,中间凹陷,周边隆起,称“银元疹”。特点突然出现,多在中午,消失迅速,然后再出现。后期为神经症状期,腰神经与后肢神经麻痹,表现为步样强拘,后躯摇晃,跛行;后有稽留热。极度衰竭而死亡。L确诊尿道或阴道分泌
34、物或丘疹部组织液发现锥虫。2 .治疗贝尼尔(血虫净)、安锥赛、沙莫林。3 .预防关键人工授精规范。(四)马绦虫病寄生小肠,偶见盲肠;以叶状常见。虫卵内有梨形器,内含六钩蝴。L生活史孕节或虫卵随粪便排出,被中间宿主地螭吞食后,在体内发育为具感染力的似囊尾蝴。当马等食入地蜻后,似囊尾物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2 .临诊症状慢性消耗性的症候群,如消化不良、间歇性疝痛和下痢。3 .诊断粪便中发现孕卵节片或用饱和盐水浮集法发现大量虫卵。4 .治疗氯硝柳胺。5 .预防消除地螭。(五)马消化道线虫病1 .种类(1)马副蛔虫感染性虫卵,肝肺移行。(2)圆线虫马圆线虫、无齿圆线虫、普通圆线虫,感染性幼虫,经口感染,
35、移行到腹腔形成动脉瘤。(3)马胃线虫大口胃虫、小口胃虫、蝇胃虫,蝇类中间宿主,感染性幼虫。2 .检查粪便发现虫卵或剖检发现虫体;3 .治疗线虫药物驱蛔灵(枸檬酸哌毗嗪)、丙硫咪哇、伊维菌素。(六)马脑脊髓丝虫病与浑睛虫病1 .马脑脊髓丝虫病腰萎病。牛腹腔指形丝状线虫的幼虫进入脑和脊髓引起。(1)感染性阶段感染性幼虫。蚊叮咬马引起。(2)症状瘫痪和神经症状。(3)治疗海群生。2 .浑睛虫病多种丝状线虫的幼虫通过蚊叮咬后进入马的眼睛前房导致。(1)症状角膜、结膜炎和失明。(2)治疗冲洗、取出虫体。(七)马网尾线虫L病原肺线虫病的病原体为安氏网尾线虫。寄生于支气管。虫体白色丝状,卵呈椭圆形。感染性虫
36、体o2.症状与病理变化一般无症状和病变。3 .防治嘎苯哇或甲苯唾驱虫。避免到低洼潮湿的草地放牧。保证饮水清洁。幼年和成年马分开放牧O(八)马胃蝇蛆病胃蝇幼虫,俗称瘦虫。完全变态发育。主要以消化扰乱和消瘦为主。幼虫移行至胃肠后,引起慢性胃肠炎、出血性胃肠炎等。叮着部位呈火山口状,病马磨擦尾部,引起尾根和肛门部擦伤和炎症。1 .治疗敌百虫、伊维菌素、敌敌畏。第八单元禽类的寄生虫病(一)组织滴虫病L病原又称盲肠肝炎、黑头病。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引起。以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传染方式异刺线虫的卵传播。2 .症状与防治病禽呆立,眼半闭,头下垂,下痢,食欲缺乏。末期,鸡冠、肉髯呈暗黑色,“
37、黑头病”之称。3 .诊断排出特征性硫磺色粪便,剖检肝脏坏死灶及盲肠干酪样肠芯和肿大。4 .预防杀灭异刺线虫卵。痢特灵、甲硝哒睫、二甲基咪嘤、卡巴肿等。(二)住白细胞虫病又称白冠病,寄生于血细胞和内脏器官组织细胞内。病原卡氏住白细胞虫、沙氏住白细胞虫O1.生活史配子生殖。昆虫体内胞子生殖。吸血昆虫传播(朦、纳)。2 .临床症状呼困,下痢,贫血,运动失调,咳血,产蛋减少。特征性症状是死前流鲜血,贫血,鸡冠和肉垂苍白,因呼吸困难死亡。3 .病变全身性出血,肝脾肿,白冠;肌肉出血点,有明显分界的小结节。小结节挑出涂片、染色,见许多裂殖子散出。4 .确诊血液涂片姬姆萨染色,显微镜下发现虫体。5 .治疗尚
38、无有效的治疗药物,防治的重点在于预防。较有效的药物有磺胺间甲氧喀咤(目前普遍认为治疗住白细胞虫病的特效药)、磺胺二甲氧喀咤、磺胺唾恶琳(SQ)、乙胺喀咤、痢特灵。6 .防治消灭蝶和纳,对症治疗。传播媒介为。(三)鸡球虫病鸡是鸡球虫病的唯一天然宿主。鸡7种球虫的寄生部位和致病性各不相同。以柔嫩艾美尔球虫危害最为严重,柔嫩艾美尔球虫寄生于盲肠。(1)未胞子化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最终形成8个子狗子,含有4个胞子囊。在外界发育成为胞子化卵囊;被吞食后,钻入盲肠粘膜,发育成滋养体。进一步裂殖体(裂殖子);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发育,肠粘膜破坏;裂殖子发育成雌雄配子;雌雄配子形成合子(卵囊)。(2)感染阶段狗子
39、化卵囊。(3)发育场所肠粘膜上皮细胞。2 .症状暴发于36周龄小鸡,柔嫩艾美和巨型艾美常发生在2150日龄,毒害艾美球虫常见于818周龄。便血。其特征性变化为盲肠高度肿大、出血,肠腔中充满凝血块和盲肠黏膜碎片。(1)急性球虫病(盲肠球虫病)柔嫩艾美耳球虫,红色血粪。盲肠出血肿大。(2)慢性球虫病(小肠球虫病)其他6种,大的幼鸡或成年鸡轻微拉稀。小肠肿胀,坏死。3 .诊断盲肠的凝血团块涂片镜检,可见有卵囊、裂殖子和配子体。4 .治疗磺胺类、妥曲珠利、氨丙琳。(四)鸭、鹅球虫病1 .鸭毁灭泰泽球虫、菲莱氏温扬球虫,寄生于肾和肠道。排血便。2 .鹅截形艾美耳球虫(肾)、鹅艾美耳球虫(肠道)、有害艾美
40、耳球虫(肠道)。肾球虫病粪带白色,肾脏肿大至拇指大,淡灰黑色或红色,可见出血斑和针尖大小的灰白色病灶或条纹。肠道球虫可引起出血性肠炎。(五)前殖吸虫病1 .卵圆前殖吸虫、透明前殖吸虫,寄生部位法氏囊、输卵管、泄殖腔、直肠。2 .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蜻蜓(稚虫)。3 .症状薄壳蛋。中期抱窝。后期泄殖腔流出石灰样或卵黄样物质,重病鸡可能死亡。输卵管炎,黏膜充血,管壁极度增厚。在管壁上可找到虫体。腹膜炎。4 .治疗丙硫咪哇、毗唾酮。5 .预防在蜻蜓出没季节防止鸡啄食蜻蜓及其稚虫。(六)后睾吸虫病后睾吸虫病主要由鸭后睾吸虫、鸭对体吸虫和东方次睾吸虫等多种吸虫寄生于禽类肝脏和胆管内引起的
41、吸虫病。L宿主第1中间宿主是螺,第2中间宿主是淡水鱼。6 .诊断水洗沉淀法检测粪便虫卵,发现可确诊。7 .治疗此唾酮。(七)禽绦虫病L鸡寄生于鸡的小肠内;在临诊上多见于放养的雏鸡;(1)种类四角赖利、棘盘赖利、有轮赖利、节片戴文、鸡膜壳绦虫(长度38cm);(2)中间宿主四角赖利和棘盘赖利是蚂蚁;有轮赖利是蝇类和甲虫;节片戴文是蛇蝠和陆地螺;鸡膜壳绦虫是食粪的甲虫和刺蝇。(3)感染阶段似囊尾蝴。(4)临床症状消瘦、羽毛粗乱、呼吸困难、腹泻、粪中带血。最后全身麻痹而死。8 .鸭、鹅(1)种类片形皱褶绦虫、冠状膜壳绦虫、矛形剑带绦虫。(2)中间宿主片形皱褶绦虫是剑水蚤和镖水蚤;冠状膜壳绦虫是甲壳类
42、和螺类;矛形剑带绦虫是剑水蚤。(3)感染阶段似囊尾蝴。(八)消化道线虫病L鸡蛔虫鸡体内最大的线虫,直接发育,感染性虫卵,剖检诊断,咪嘎类治疗。2 .胃线虫经口感染。禽类吃到含感染性幼虫的中间宿主或感染性幼虫而感染。3 .异刺线虫病又称盲肠虫。寄生于鸡盲肠。4 .毛细线虫病种类(1)有轮毛细线虫寄生于鸡的嗦囊和食道;蚯蚓作为中间宿主。(2)鸽毛细线虫寄生于鸽、鸡、火鸡的小肠;(3)膨尾毛细线虫寄生于鸡、鸽的小肠;蚯蚓作为中间宿主。(4)鹅毛细线虫寄生于家鹅和野鹅小肠前半部,也见于盲肠;感染性幼虫为第2期幼虫。(5)诊断粪便检查法发现虫卵或剖检死禽发现虫体和相关病变。(6)治疗左咪嘤、甲苯咪嘤。(
43、7)预防搞好卫生,类便发酵以消灭虫卵。可进行预防性驱虫。5 .比翼线虫(1)寄生于鸡、火鸡、鹅和多种野禽的气管内。(2)感染性虫卵内含感染性幼虫(第三期幼虫)。(3)特征性症状伸颈、张口呼吸,左右摇头;甩出粘液性分泌物中可见虫体。(4)确诊粪检发现虫卵。(5)治疗嘎苯哇、甲苯哇、苯硫咪唾。(九)禽皮刺螭病寄生于鸡、火鸡等禽类体表,刺螭吸食禽血。发育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病禽消瘦、贫血,有痒感,产蛋量下降,皮肤红疹,可引起死亡。可传播禽霍乱和螺旋体病。(+)突变膝螭病和新棒恙螭病1 .突变膝螭寄生于鸡胫部、趾部无羽毛处的鳞片下。可引起鸡、火鸡、野鸡和其他鸟类的石灰脚病。虫体在表皮内打洞,
44、导致腿部鳞片上翘,变松,腿部皮肤增厚、变形。寻找螭时,只需移除腿部的鳞片,用手持放大镜检查即可。2 .鸡膝螭寄生于背部、翅膀、臀部、腹部等处的羽毛根部。羽毛脱落,皮肤发红,上覆鳞片。抚摸时觉有脓疱。3 .新棒恙螭又名鸡奇棒恙螭、鸡新勋恙螭,属于恙螭科,幼虫寄生于鸡及其它鸟类翅内侧、胸肌两侧和腿的内侧皮肤上,鸡的重要外寄生虫之一。幼虫一若虫一成虫。(1)症状患部奇痒,周围隆起、中间凹陷的痘脐形的病灶,中央可见一小红点,用小镜子取出镜检,可见恙蜻幼虫。大量虫体寄生时,腹部和翼下布满此种病灶。病鸡贫血,消瘦,垂头,不食,如不及时治疗,可死亡。(2)治疗患部涂擦70%酒精、碘酊或5%硫磺软膏,效果良好
45、H-)禽虱病多种羽虱引起,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直接接触传播。羽虱是禽类体表的永久性寄生虫,严格的宿主特异性,且寄生部位恒定。奇痒,因啄痒造成羽毛断折、消瘦、产蛋减少。治疗菊酯类喷洒,阿维菌素内服O第九单元宠物寄生虫病(一)犬巴贝斯虫病吉氏巴贝斯虫、犬巴贝斯虫寄生于犬红细胞内。出现贫血、黄疸、高热、血红蛋白尿。婢传播,散发或呈地方流行性。1 .诊断血液检查虫体。2 .治疗贝尼尔(血虫净)、咪吵苯服、台盼蓝(锥蓝素)、锥黄素、阿卡普林。3 .预防灭虫卑。(二)犬复孔绦虫病L病原寄生于犬、猫的小肠。外形黄瓜子状,称瓜实绦虫。中间宿主各种蚤类和虱。2 .发育史蚤类幼虫食入虫卵,六钩蝴在其肠
46、内孵出,发育为成熟似囊尾蝴。犬、猫因舐毛吞入含有似囊尾物的蚤或虱而感染成虫。3 .确诊粪便检查孕节、卵囊或虫卵(特征性卵袋)。4治疗毗唾酮、氯硝柳胺。5.预防定期驱虫、杀蚤和虱。(三)犬、猫蛔虫病L病原(1)成虫犬、猫和狮弓首蛔虫;(2)虫卵呈短椭圆形、深黄色,卵壳厚,外膜上有明显的小泡状结构,内含有未分裂的卵胚。2 .生活史(1)蛔虫童虫移行,蛔虫性肺炎;(2)可垂直传播;(3)狮弓首蛔虫在体内不移行,只有在大量感染时才偶有幼虫移行到肝脏和肺脏,啮齿类可作为贮藏宿主,犬猫捕食后感染。(4)6月犬幼虫多经血流迁移至广泛的组织内形成包囊,但不发育,包囊被其它肉食兽摄食后可发育为成虫。3 .症状(1)幼虫期【蛔虫性肺炎】(2)成虫期【消化不良】【肠道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