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4).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64452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4).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文类型: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借助地图、微课,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专有名词等课文的新词,了解课文大意。2.学习第2-5自然段,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块吻合的过程;利用“思维导图”读懂魏格纳用实例求证的方式;比较文本,感受表达的不同效果。3.感受魏格纳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准备:课件、微课、世界地图、思维导图(鱼骨图、羽毛图、框架图、地图简图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介绍人物,揭示课题出示魏格纳的人物肖像,默读人物名片,从中明白了什么?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大陆

2、漂移说之父。30岁发现了“吻合的海岸线”,提出”大陆漂移说。32岁证实了“大陆漂移说”。魏格纳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一切竟然源于一幅世界地图。一起走进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读课题。【设计意图】直接感知魏格纳的成就与地位,以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建立一种潜在的关联,是什么成就了魏格纳的伟大,这是阅读人物类文章所需要具备的思维基础。揭题自然,开门见山。借助微课,理解名词 1出示“世界地图”,认读名词。要读懂这篇课文,就要大致了解各大陆块的位置,认读地图上大陆块的名称。(大洋洲、南极洲、非洲、南美洲、欧洲、亚洲)在地图上找出几内亚湾与巴西的地理位置。 2.介入微课,理解名词。微课学习“海岸线

3、、海湾、东海岸、西海岸”。在地图上标出巴西东海岸、巴西海湾、非洲西海岸。【设计意图】预习调查,地理概念的理解,是学生自主阅读的障碍。采用简缩版地图和微课,帮助学生理解名词,具体感性,可降低学生理解名词概念的难度。默读导语,梳理问题1.默读导语,这篇课文要解决什么问题呢?2.默读课文,师生互动, 梳理出三个问题:魏格纳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发现的呢?魏格纳做出了什么样的假想?魏格纳后来做了什么呢?(魏格纳怎么求证假想的呢?)3.随机板书:”发现?假想?求证?“【设计意图】导语是略读课文的核心驱动。借助导语的核心驱动,梳理问题,建立与文本内容关联。这三个问题,是课文的三个主要内容,也是魏格纳获得科学

4、成就的过程。基于导语,梳理问题,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培养学生发现关键性问题,是略读课文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二、比较阅读,感受“发现过程” 1.浏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魏格纳发现“海岸线吻合”的过程?2.学生默读,汇报“发现的过程”集中在2.3.4自然段;理解“吻合”。3.比较阅读“360百科”,“发现过程”有故事感出示文字材料,阅读文字从魏格纳生病时说起,那时魏格纳很无聊,像被锁住一样。之后他用手指描出每一个洲的海岸线,突然发现,几内亚湾海岸线竟然神奇地与巴西的海岸线吻合在一起,他又仔细的看了每个洲的海岸线。他大叫一声,他发现了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的吻合在一起。 -360百科上的一段

5、介绍 360百科上,同样也介绍了魏格纳发现“海岸线吻合”的事,但介绍上好像不一样,比一比,你更喜欢哪种介绍,为什么? 合作交流,点拨观点:观点发现的过程很完整。观点整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深入的过程,魏格纳用这样的观察品质,发现了别人不能发现的现象。观点发现的过程生动具体,有故事感。【设计意图】通过材料比较阅读,引导孩子去发现文本表达的密钥,发现不同的表达,有着不同的效果。课文故事感特别强,这是要让孩子在文字的对比阅读中自然体会到的。只有读出故事感,魏格纳的观察才是一种发现的品质。这种借助比较阅读的方式,既要探得文本内容,又要发现表达的密钥,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三、填写思维导

6、图,理解“求证过程”1. 合作讨论:魏格纳是怎么求证假想。魏格纳的发现不断深入,假想也很大胆,求证就不那么容易了。默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魏格纳是怎么求证假想的呢?课文中例举了一个求证的实例 。合作组讨论实例,填写思维导图,理出求证的思考过程。中龙化石分布于巴西东部、非洲西南部(插翅难飞)(中龙飞过海峡)中龙曾经生活在( 巴西东部 )、(非洲西南)部 )。(巴西和非洲曾经同一板块)(中龙曾经生活在同一大陆块)a默读课文,按照课文内容,合作组自选思维导图,形式:框架形(见上)、鱼骨图、羽毛形、地图形(图略)。 b 在自选导图中,按照魏格纳的求证思考,填写序号巴西东部非洲西南部中龙飞过海峡中龙曾经

7、生活在同一大陆块插翅难飞巴西和非洲曾经同一块陆地。小组分享。小结:从动物化石推出动物的生活地域,然后判断哪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哪种是情况是可能的,最后从可能的情况中,证明出假想的正确,这个过程就是求证过程。2.他还做了哪些求证呢?阅读课外资料,共同说明了什么?资料1更有趣的是,有一种园庭蜗牛,既发现于欧洲的德国、英国等地,也发现于北美洲。隔着一个大西洋,居然有本事跨过大西洋的千重波澜,从一岸传播到另一岸?蜗牛素以步履缓慢,当时没有飞机和舰艇,甚至连鸟类还没有在地球上出现,蜗牛是怎么过去的?资料2 资料2植物化石舌羊齿,这是一种古代的蕨(ju)类植物,广布于澳大利亚、印度、南美、非洲等地。植物没有

8、腿,也不会游泳,如何漂洋过海的?3.魏格纳为什么会想到用这样的方法来求证呢?阅读魏格纳的一句比喻。他说,如果两片撕碎了的报纸,按它不规则的毛边可以拼接起来,报纸上的印刷文字也可以相互连接,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这两片破报纸是由完整的一张撕开得来的。【设计意图】思维的推理过程,正是说明魏格纳求证的严谨。要感受魏格纳的科学严谨精神,求证过程中的思维推理是不可绕过的。魏格纳的求证假想,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是求证中最有趣,最思维的。借助思维导图,引领孩子去感受语言中所承载的思维的逻辑之美。思维,也不应该被语文忽视,发展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同类求证资料的补充阅读,既可以进一步激起学生对求证过程的兴趣,也

9、可以共同说明魏格纳求证的小心和丰富。四、 阅读书籍,感受精神(一)呈现目录,引出再阅读1.出示目录,阅读目录。从目录中发现,课文中学习的内容和这本书的哪几课目录有关?目录第一课 相互吻合的海岸线第二课 远古时期的爬行动物中龙第三课 跨大西洋的“大陆桥”第四课 赤道地带也曾有过冰河?第五课 是什么力量推动了大陆漂移?第六课 山脉是怎么形成的?第七课 海底正在分裂第八课 活像斑马纹的磁场分布图第九课 神奇的地壳输送带 2.从目录中, 你还可以了解哪些内容?相机介绍课外阅读:魏格纳讲大陆漂移的故事 【设计意图】课文只不过是个例子,略读课文是阅读方法的迁移与运用。设计该环节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需要搭建起一座“走过去”的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二是,将略读课文中的阅读方法,置于相对开放的读物中,推动学生更开放、更自主的阅读。(二)重现认识,提升认知1.再次阅读魏格纳名片。2.发现“成就”与他的什么品质有关联?(从发现、假想、求证三个方面去思考)【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与揭题相呼应,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有了新的认识与体悟,重新阅读魏格纳的名片,再次以开放式的问题,让“是什么成就了魏格纳的伟大”这一潜在的关联问题得到解决,从而落实了文本的人文价值。板书: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发现?假想?求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