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语文高中必修④ 张衡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65824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一年级语文高中必修④ 张衡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一年级语文高中必修④ 张衡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一年级语文高中必修④ 张衡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一年级语文高中必修④ 张衡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一年级语文高中必修④ 张衡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一年级语文高中必修④ 张衡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一年级语文高中必修④ 张衡传..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张衡传湖口中学 沈华柱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的情况;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使学生对张衡有深入全面的认识。(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2、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教学重点: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凝炼简洁的语言。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初识张衡 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

2、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呢?( “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和有名的文学家。”)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板书课题,作者)二、解题“传”:传记.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学与自然学诸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他在书法、绘画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其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仪要早1700多年。他的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课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

3、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初中课文乐羊子妻变节选自后汉书。三、导读全篇,掌握内容、结构、写法1. 教师范读。学生读全文,注意“属”、“璇”、“罔”、“蟾蜍”等字词的读音。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全文五个小节,主要介绍了张衡的哪些事迹?(学生归纳,教师板书。)(1)文学成就(第一小节)。(2)科技成就(第二、四小节,第三小节过渡)。(3)治国才能(第五小节)。提问:除传中介绍的事迹外,同学们对张衡还有哪些了解?(课前布置预

4、习题:我了解的张衡的情况。)学生补充张衡的归田赋四愁诗等,说明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又补充候风地动仪比18世纪欧洲人用水银溢流测报地震早1700年。教师补充郭沫若在张衡墓碑上的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2.研读课文,再识张衡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提问1:班固已作两都赋,张衡为何还要写二京赋?在学生答出“因以讽谏”后,教师点明另一原因:张衡对两都赋“薄而陋之”(引导思考“薄”、“陋”的意动用法,反映张衡认为其粗疏、浅陋的见解),而二京赋的体制比前者更宏大,又另作南都赋。提问2:张衡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学生回答: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入“

5、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天资聪明,勤奋好学。(板书;原因之一)提问3:张衡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哪些原因?学生回答:“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结俗人。”(学生查字典疏通难点:“从容淡静”。)提问4:有哪些句子为“从容淡静”作了注解?生:“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衡不慕当世”。谦逊持重,鄙视名利。(板书;原因之二)生:“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尤致思于”、“研核阴阳,妙尽”“言甚详明”执著专一,治学严谨。(板书;原因之三)小结:东汉书法家崔瑗给张衡写的墓碑说他“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他自己在一篇述志的作品应闲里说“约己博艺,

6、无坚不钻”。又说“君子不患位之不立,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可以看出他的治学态度和做人品格,也印证了以上分析的三方面原因。3.重点概括,三识张衡(1)学生自读第四小节,给“员”、“尊”、“饰”、“形”、“首”、“隐”、“际”、“所在”等词语作注。重点概括(学生研读概括,教师板书)。讨论:本小节不到二百字,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请概括要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具体地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和使用: 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1句); 材料、尺寸、形状、装饰(2句); 机件、内外构造(3、4、5句); 功能和作用(6、7、8句); 精确程度及效果(9、10句);

7、 实践证明灵敏度和准确性(11、12句);交代仪器正式使用(13句)。教师小结:史书载从公元92年到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我国北方共发生大地震26次,张衡研制地动仪,测报地震,正说明了不计名利、为民造福的品格是他在科研上成功的因素之一。(2)自读第五小节,注释文言词语:“出”、“共为不轨”、“整法度”、“上下肃然,称为政理”。提问:“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说明张衡政绩显著,也反映了他为民除害,深得人心。4.总结要领,引导思维讨论两个问题:(1)人物传记的写作要领。提问1:从传记中看张衡一生经历了几位皇帝?生:经历了三位皇帝:和帝、安帝、顺帝。也有人说四位,包括章帝。(板

8、书):东汉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和帝安帝顺帝(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由此不难看出写人物传记多按时间顺序组材。提问2:对于张衡的博学多才,传记中是如何反映的?生:突出科技成就,详写候风地动仪,文学成就较略。小结人物传记写法:以时间为序组材,概括人物一生;突出人物重点活动,详略安排得当。(2)学习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品德和人格是任何人在学业上成功的基础;要跻身世界科技先进行列,必须要有民族自信心。四,总结语。五,作业研讨与探究二,翻译句子。第二课时一、讲评作业二、文化常识1.文史专名(1)五经:诗、书、易、礼、春秋(2)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问和技能)五经十乐。(说经的

9、经文和传文)(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6)史汉:史记、汉书。(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3)大将军:位

10、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5)郎中:官名。(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8)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10)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11)行:去应荐。(12)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13)就:就职,任职。(14)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15)应:应职,接受官职。(16)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17)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18)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19

11、)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20)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21)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22)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23)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24)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其他(1)年号纪年。永元中阳嘉元年永和初元丰七年元和十年德二年(2)地名。南阳西鄂人也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河间相京师(京城)(3)学校。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庠、序(学校)(“俾人邑痒”)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教授、

12、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4)姓名。(“名”和“字”有对应关系)张衡字平子屈原名平韩愈字退之苏轼字子瞻苏辙字子由诸葛亮字孔明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赵云字子龙辛弃疾字幼安班固字孟坚.课堂综合拓展练习。解释加点词语:(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记人也。(2)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3)徙为上谷太守。(4)后广转为边郡太守。(5)遂造太学受业。(6)玄唯有一子益恩,孔融在北海,举为孝廉。(7)除兰台令史。(8)后迁玄武司马。(9)永元初,太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10)肃宗特诏公车征,病不行。(11)时人为人语日:“五经无双许叔重。”(12)

13、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三、语言知识.副词(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词。皆:皆隐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营立观。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尽:妙尽璇机之正。尽收其他。尽失其度。毕:群贤毕至。俱:船、粮、战俱办。待吾客与俱。悉:悉使羸兵负草填之。悉府库以赈之。举:举家庆贺。杀人如不能举。胜:刑人如恐不胜。不胜枚举。备: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2)表示长久、经常的副词。常: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素:荣禄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户兼并。(3)表示否定的副词。不:衡不慕当世。未: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14、。弗:行道之人弗受。非: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毋:赵王畏秦,欲毋行。勿:愿将军勿虑。莫: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多义词观观太学(观摩学习)大王见臣列观(殿堂)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启窗而观(看)征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咸怪其无征(证明)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岁征民间(征收)因因入京师(因而)因以讽谏(就)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乃十年乃成(才)遂乃研核阴阳(就)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公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残贼公行

15、(公然、公开地)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便可白公姥(称丈夫的父亲)辟连辟公府不就(征召)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唇吻翕辟(开,打开)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辟邪说(排除,驳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制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句式被动句(无被动词,有被动词)。举(被)孝廉不行连辟(被)公府不就兵(被)挫地(被)削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不凝滞于物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倒装句(否定句宾语前置)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古及今,未之尝闻。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