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5 题西林壁.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67363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5 题西林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5 题西林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5 题西林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5 题西林壁.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2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教学难点】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题西林壁)教学过程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1导语: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

2、步感知诗人的心情。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4理解前两句。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师归纳:三年级,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

3、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三、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四、熟读背诵 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五、默写全诗【板书设计】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