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改版数学教育更具合理化.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70124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程标准改版数学教育更具合理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课程标准改版数学教育更具合理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课程标准改版数学教育更具合理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课程标准改版数学教育更具合理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课程标准改版数学教育更具合理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程标准改版数学教育更具合理化.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数学课程标准改版,数学教育更具合理化摘要:教育是国之根本,国之基础。自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国策,大力普及知识教育,重视人才,重视知识研究,兴建学校和完善教育系统。如今,知识得到了很大的普及,社会各方面人才不断涌出,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探讨知识教育方面,我国专家学者等教育界、社会各界人士致力于教育的研究,对教育方面不断完善和改版。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最根本和最重要的阶段,完善基础教育,让教育合理化,为国家培养各方面人才打好基础。关键词:数学; 教育 ;合理。2011年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改版,是数学教育更具合

2、理化。小学数学教育除了传授小学生数学知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外,更重要的是开发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能力水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合理的安排学生的时间,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们爱上数学,开开心心学习数学,轻轻松松过童年。我国目前的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小学数学教育同样受到影视教育的影响,存在一些教育的误区。通过课程改版,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时间,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的同时,不会觉得身心劳累。一、基本理念合理化 和以往的数学教学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尤其是理念的变化,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

3、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其中2011版“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和2011版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在理念上就有很大的不同。数学有没有价值的体现是在人们是否把数学运用得有价值,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并不能保证每一个内容都能把它运用或运用得当。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数学是必需的,但是数学学的内容中并不是都是必需的,需不需要是以个人为准,2011年版的理念改成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这一句更具有合理性,数学并不是对每一位学生都是有价值

4、的,数学的每一内容并不是学生都必须的,但是良好的数学教育是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接受的。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把“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更具合理性,老师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并且学以致用,两者不应该分开来谈。二、数学观合理化数学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001年版的数学观: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2011年版的数学观:数学是研究数量关

5、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2001年版得数学观把数学定位的太死板,好像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学习数学,我们都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孩子的素养,而且学习数学并不能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价值的体现是通过人把数学运用得当才能创造价值,而且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也不在此。2011年版得数学观的提出显得较为合理,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它把数学知识的位置降低了一个层次,着重在人,而不在知识,合理化的提出数

6、学观,让广大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重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质的培养。三、教学总目标合理化2011年版标准小学数学在总目标中将“解决问题”、“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并列起来,它们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统一整体。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与原大纲下的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再单独设置“应用题”教学。“解决问题”是沟通现实生活和数学联系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练习“解决问题”为将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知道利用数学思维来解决遇到的困难。基于对教学实践,探索课程标准改版后,对“解决问题”目标下的教学和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有很

7、大不同。,具体来说,使学生从学会解题转向数学学习方式的学习传统的应用题教学重视学生的解题能力,其练习设计主要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技能,而“解决问题”则着重于培养学生将一般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新情况中的能力,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是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情感与态度”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8、,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目前,教学目标的制定受到的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技能,轻能力、非智力因素的倾向。数学课程标准的改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上的一些做法,让数学教育更具合理化。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将数学与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练脑力、练思维,合理教学,提高国民的数学综合素质。相信在国家、教育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下,教育体系会更加趋向完善,趋向合理。参考文献1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