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1).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71847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1).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难报三春晖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第一课第三框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教学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教材分析:难报三春晖这个框题是在第一框题“我知我家”及第二框题“我爱我家” 的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爱自己家的情感的基础上,重点落实到孝敬父母的行为引导上。让学生领悟父母的爱心和付出应该得到回报,应该孝敬父母长辈,及如何将这种孝敬落实到日常的行为之中。这个框既是学生情感的升华,也是我们教育的落脚点付出行动的归宿。学情分析:1、我们的学生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精心呵护与关爱,却常常身在

2、福中不知福。加上成长中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智力不成熟,所以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因而存有对父母的付出不知回报的问题。2、经过前两个框题的学习后,学生在情感上已经初步的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和付出应该得到回报,但究竟应该如何孝敬父母,落实到行动上时又不知所措,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从而解决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懂得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知道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过程与方法:利用情感熏陶法、活动体验法、小组讨论、竞赛,观看录像,等教学方法,利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

3、课件辅助教学,教师适当实行归纳总结等多种途径,寓教于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并能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在家庭中树立准确的是非观点,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教学难点:如何孝敬父母。【教学方式】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音乐熏陶法:利用多媒体在一些环节设置背景音乐,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到父母深沉、伟大的爱。同时也能深化教学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活动体验法、情绪感染法:人为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合的情境和氛围,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

4、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得到升华。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方法:1、活动探究法: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亲自体验、动手操作。2、体验法,感情交流法:通过体验和交流,使学生对孝敬父母的理解逐步实现情感上的转变。【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构思】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音乐念亲恩,同时展示孟郊的诗游子吟。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创设情境,由这两幅图片和孟郊的游子吟的展示及背后故事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天下父母的一片苦心,从而激发学生对父母爱的回报欲望,进而顺利导入新课。教师:请同学们将这首诗填完整,初步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学生积极交流并发言。教师引导: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慈母的恩惠呢?现在我们共同来学习。板书(多媒体展示):难报三春晖探究新课:一、爱洒心间探究活动一:真情告白多媒体放映视频,讲述一棵苹果树的故事。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组织学生思考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从而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通过情感体验的方法,感受到父母的爱与浓浓的情愫,打开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心扉,由自己的亲自经历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辛劳。教师引导(多媒体显示):(1)看了以上视频,你有什么感想?(2)你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为你做过很多事,请说出一件令你最感动的。给学生

6、留出思考的空间,然后鼓励学生发言,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学生交流、讨论及发言:(略)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非常感人,希望各位同学能够通过这次活动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过渡:刚才大家讲了自己的真实故事,那从古到今有没有哪些让人感动并津津乐道的孝亲故事或孝亲的名言名句值得我们学习的呢?探究活动二:孝亲故事知多少设计意图: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分享感恩孝敬父母的故事,使学生了解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这个传统美德,同时孝敬父母在今天也是法律所要求的,由衷激发学生的孝心和孝行。小组交流:谈一谈你知道的孝亲故事或名言名句。学生积极发言:

7、(略)教师总结:孝敬父母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是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我国宪法和婚姻法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要求学生齐读课本P13P14的相关知识点)过渡:那么,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呢?孝敬父母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和表现呢?探究活动三:爱的践行孝子多媒体放映漫画母亲节,引起学生的思考。设计意图: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明确孝敬父母应该如何具体行动,既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活跃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让学生围绕“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这个主题实行讨论,可结合切身体验,具体事例讲述,组长记录,

8、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需要付出,但孝敬父母收获的是甜蜜。(要求学生划出课本P15P16的相关知识点)过渡:孝敬父母是不是对父母言听计从,盲目顺从的愚忠呢?探究活动四:爱的辨别 设计意图:采用辨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辨析思维水平,通过教师的点拨明确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孝敬父母是在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多媒体放映图片资料:“埋儿奉母”的故事和图片。教师:提出问题:你是否赞同郭巨这种孝敬母亲的方式?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总结: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

9、从,孝敬父母的内涵是与时俱进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亲情与法律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出准确的选择,孝敬父母是在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探究活动五:爱的计划设计意图:学生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再一次深化对于孝亲行为的理解,并能够培养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水平。制定孝敬父母长辈的小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自己应该怎样孝敬父母长辈?在这个周内我能为他们做什么?怎样落实孝亲敬长的小计划?请同学们用小纸条写好,折成漂亮的蝴蝶结,课后当作礼貌送给父母。教师寄语:有一种爱如大海,有一种爱叫期待。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父母的爱博大无私,不图回报。殷殷之情,拳拳爱心,都寄予在儿女们的身上。

10、让我们铭记父母之爱,以最朴实的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课件展示:(内容总结)难报三春晖 父母的付出应该得到回报(一) 爱洒心间 孝敬父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孝敬父母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孝敬父母具体表现(行动情感)(二)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 孝敬父母不是愚孝和盲从 对祖父母外祖父母要尽孝心【课堂练习】(突出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新材料、新问题的设计等)田世国是山东枣庄市薛城区人,他不但是一名好父亲,更是一名好儿子。38岁的他毅然为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母亲捐肾,延续母亲的生命,演绎了一段当代孝子的佳话。2005年2月17日,“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评选揭晓,田世国入选。授予他的颁奖词是这样的:“谁言寸

11、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回答:(1)田世国的事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联系材料,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3)联系材料,在孝敬父母方面,你打算怎样做?【教学反思】1、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一些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体会父母的关爱,学会向父母感恩。本节课主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探究,将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引入思想品德课。在教学过程中,一是用“背景音乐念亲恩

12、和古诗游子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二是用“众说纷纭”,“孝亲故事知多少”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动机。三是用“爱的践行”,“爱的辨别”,“爱的计划”等活动,深入主题,既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又让学生明白:孝敬父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四是学生讲述苹果树的故事和背景音乐感恩的心的播放,引起了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情怀。这个系列互动活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受学生欢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度较高,教师的组织、点拨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得益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水平。2、本节课的设计,

13、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不同教学情景的设计,源于生活,同时又是对生活的提炼。课堂上,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合作中持续去思考、探究、体会和感悟,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或启发、或指导、或参与、或评价,与学生一同感受学习的快乐,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以张扬。3、本节课的 “收”和“放” 处理得较好,合作探究过程基本上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较多,课堂时间很紧,如果不能准确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收”和“放”,很可能导致个别“能干”的学生唱主角,其余学生“跑龙套”甚至讲闲话,制造不必要的“噪音”,甚至违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14、。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实行分组的基础上,有必要给小组成员分配“头衔”:诸如记录者、噪音控制者、汇报人等,使每个小组成员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在各行其是中强化合作学习,从而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力求每位学生都能参考活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4、本节课的活动设计选材新颖有趣,切入口较小,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学生活动结束后,教师先让没有参加活动的学生点评,然后再由教师点评,只要学生表演得当、言之有理,教师就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多元化思维 。 5、思想品德课的活动往往成了几个优生表演的舞台,而绝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则成了观众。所以,政治教师要努力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尤其要积极鼓励后进生积极参与表演,从而提升后进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培养后进生的参与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6、当然,这节课我还有做的不足的地方,比如说,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时候未能给予充分的时间准备和讨论,对所有发言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归纳、分析和加以引导,这些都是我应该争取改善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