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 (17).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72754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 (1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 (1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 (1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 (1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 (1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 (1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 (17).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9 呼风唤雨的世纪【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谈出初步的阅读感受,结合所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深入学习课文。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由第四自然段入手,教学课件展示,学生通过朗读,感受20世纪的科技发展。在谈到人类生活的改变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谈人类的生活从古至今都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同时结合所查阅的资料,在讨论、交流中认识到古人的许多幻想都已经成为了现实,从而深刻地体会到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学习第二自

2、然段时,通过理解“发现”和“发明”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科技造福于人类的现实意义。最后,在学习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畅想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感受,体会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并能够运用所学过的方法正确文中词语的意思。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3、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

3、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学重、难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教学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读”。 2、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点。二、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1、我们上课用的媒体、冰箱、电话都是什么的成果?2、引入新课的学习,板书课题。3.了解作者出示资料三、检查预习,解析题目。 1、检查读书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生自读 2、检查生字掌握情

4、况。 (1)出示难读的句子:指名读。 (2)纠正读音。3、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 (2)交流“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的意思,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让学生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渗透给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4、理解题目中“呼风唤雨”的意思。 (1)“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2)在你的记忆中,谁有这样的本事?出示两种解释,本文应该选哪个?四、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制作概念图。 1、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生交流,出示中心句 2、课文围绕中心句将文章分成了三个部分,默

5、读课文,按照老师的提示,完成概念图。 3、交流五、学习1、2自然段 1.20世纪是一个呼凤唤雨的世纪,人类有什么了不起的呢?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2.生交流 3.理解发现和发明,六、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在20世纪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科学技术带来的。20世纪确实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七、拓展阅读 第二课时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2、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补充题目吗? 3、引入对新课的学习。(设计意图:通过谈上节课的学习收获,对学习内容进行再次整理,做以简单的回顾,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二、提出学习要求。 默

6、读课文3.4自然段,用-画出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状态的语句,用画出20世纪人们科技成就的语句,并作简单的批注(设计意图: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获得初步的学习体验。)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课文内容产生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自己学习之后,通过和小组其他同学的交流,完善自己的学习收获,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体会。)四、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1、句子: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

7、、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到这句话,你都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课件展示文中所列举的典型科技成就:看到这么多成就,你心情怎么样? (4)再读这句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5)谁还能举出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6)20世纪人类取得了这么多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设计意图:这一句子,展示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

8、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句子: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2)课件展示电视的发展变化:感受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 (3)指导朗读。 (4)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到底有什么改变,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谈一谈。 A、以前是农耕社会,依赖自然;现在,人类利用科技改善自己的生活。 (课件出示农耕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图片对比) B、以前,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汽车等,现在这些事物都有了。 C、以前,人们的很多美好

9、愿望只能寄托在神话中;现在,很多愿望都实现了。 (课件出示“嫦娥奔月”和“人类登月”以及“嫦娥一号”图片对比) (5)指导朗读。(设计意图:这组句子展现了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体会,但一般比较空泛。因此,通过课件展示“电视”这一常见事物的发展,再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生活的变化,感性地认识到科技改变了生活。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第三自然段,在三、四自然段的对比中感受生活的变化,并通过一些图片的对比,加深学生的感受,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力量。)3、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课件出示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

10、读。 (3)从这句诗中能感受到科技发展的什么特点? (4)课件展示20世纪的一些科技成就:用心看,谈感受。 (5)如果让你在这些科技成就的后面加上一个标点符号,你想加上什么? (6)再读诗句,加深体会。(设计意图: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20世纪的科技发展。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发展速度惊人、成就喜人。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用课件展示一些科技成就,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有更深的感受。让学生加标点符号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学生对科技的发展获得更真切的认识。) 4、学习写法。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中,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人类生活的改变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两段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

11、,并初步学习到课文的一些方法。) 5、自由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设计意图:将第三、四自然段放在一起学习,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内容,获得整体上的阅读体验,避免出现理解上的琐碎现象。两个段落同时学习,学生在对比中的感受更深刻、更真切。这一部分的学习,建立在师生对话的基础之上,通过交流、朗读等方式逐步加深理解。)五、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课件出示句子: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

12、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2、进入21世纪,你觉得科学技术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3、学生畅想。(设计意图:学习了课文之后,学生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学习感受,激发其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六、拓展阅读七、小练笔(设计意图:这项作业是课后“小练笔”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总结学习收获的好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拓展到生活中,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八、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又有了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学习收获,理清思路,回顾课文的内容,感受文章的特点。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回读全文,进行整体的感受。让学生再读文章的第一句话,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并和大家分享。)板书设计:29、呼风唤雨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科学 发现、发明 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