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0幸福是什么 (4).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73288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0幸福是什么 (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0幸福是什么 (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0幸福是什么 (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0幸福是什么 (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0幸福是什么 (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0幸福是什么 (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0幸福是什么 (4).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作者及工作单位张家口市涿鹿县东小庄学区东兴小学赵静教材分析幸福是什么人教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过程。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这篇课文是童话故事,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导学生对幸福的思考,对生活的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这篇课文是童话故事,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另

2、一方面则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导学生对幸福的思考,对生活的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上课时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了解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2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指引学生的认识和行为。3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发现身边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2、体会童话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

3、行为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 1、(板:幸福是什么)有位作家说,幸福是一个谜,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我们能从故事中找到什么样的答案。听导语为下面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及名言警句。创设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二、初读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检查字词认读情况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多种形式认读生词培养学生的整体概括能力。三、检查自学检查字词认读情况。多种形式认读生词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四、精读课文,

4、领悟玩法引导学生研读交流。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3小结: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再说说你的理解。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学习,自由发言,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五、课堂练习,当堂展评1、同学生搜集了很多有关幸福的名言语句,快与同学们分享一下吧。2、对于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师配乐朗诵:在教

5、师的引导下共同总结学习收获。六、课后活动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诗,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培养学生及时总结归纳学习收获的能力和习惯。板书设计10 幸福是什么(靠劳动尽义务有益的)帮助别人有用的 养活别人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的回答,给以有针对性的评价:如,你说得真的很好等等。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全体学生用掌声、鼓励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学反思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浅显易懂,教学时,我并没有作过多的讲解,没有采用段段分析的方法,而让学生抓住关键的几句话,统领课文,去梳理故事的情节,领会文章的主旨。根据问题的回答接着让学生自主找出三个青年寻找幸福的过程,进行

6、汇报交流。我们在重视课本、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须酌情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想象中适当超越文本、适当超越课堂,即让学生利用一些课文留下的空白处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在课外读物中得到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和再创造,探索课文的深层意蕴。例如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让学生从三个青年自己的叙述中体会幸福的所在。表面看学生似乎把课文的内容已经读懂了,但实际上,这三个青年的经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去太远,孩子们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所在。如果在教学中我能这样设计:想象一下这十年中在他们身上发生怎样的动人故事。那么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原来的经验和课外书上获得的知识,展开再想象,编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引出了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事迹。这样在他们的脑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