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74323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景泰五中 张冬梅一、教师导入师:据我所知,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过一些西方的节日,比如说生(集体):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师:同学们说的这些节日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情人节,因为我发现在那一天满街都是卖玫瑰的,我冒昧问一下男同学们:你们给别人送过玫瑰没有?生(男):没有。师:我想是送过不敢说吧?(生笑)大家没有送过,但大家都见过,那么据同学们推测,情人节为什么要送玫瑰,而母亲节要送康乃馨呢?生(男):玫瑰花,尤其是红色的玫瑰花,它是爱情的象征;而康乃馨它又象征着母爱。师:一语中的,这是咱们现代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事实上,采花折柳表情达意的方式古已有之,那么今天我们要学

2、习的涉江采芙蓉一诗,诗题里面也有一种花:芙蓉。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借“芙蓉”这种花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幻灯片出示课题)二、预习检测(幻灯片上以填空的形式考查)师:古诗十九首是 1、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2、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 3、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4、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挨个出示,找四名学生,各填一空)三、介绍赏析诗歌的方法,并用此方法赏析涉江采芙蓉一诗师:以前老师给大家介绍过一种赏析诗歌的方法,大家还记得吗?师生(共同回忆):知题论诗,知人论诗,知诗论诗,知注论诗。师:但是有一些诗,它的题目就是诗歌的首句,比如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都是这样,所以

3、说题目的价值不大,也就不能“知题论诗”;要“知人论诗”,它的作者又是无名作家,我们也无从下手;“知诗论诗”,诗是有;“知注论诗”,诗歌后面也没有给我们提供与诗歌创作背景有关的资料。可见,面对这一类的诗歌,我们只能从诗歌本身入手,今天,老师给大家再介绍一种赏析这类诗歌的方法(幻灯片出示)1、读顺畅,通大意。2、找意象,品意境。3、依景情,析手法。4、找诗眼,抓主旨。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赏析涉江采芙蓉一诗,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赏析,同学们能掌握这种方法,进而用它来解读古诗十九首中的其它诗歌。(古诗十九首的其它诗歌都附在导学案后面)首先,读顺畅,通大意。第一遍要求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试读,要求

4、读准字音和节奏。生:(自由诵读3分钟)师:现在大家都读完了,哪位同学给咱们试读一下?(找一男生一女生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音)刚刚两位同学读得很不错,但我觉得在情感基调的把握上还不够准确,不过不要紧,等咱们赏析完了你就会了解了。下面,老师给大家一些注释帮助大家来“通大意”,2分钟时间,自行疏通大意。(2分钟后)因为古代的诗歌是用来唱的,下面哪位同学能试着用歌词的形式疏通一下大意?生(男):渡过水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泽长着芳草。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茫。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师:田震山同学果然不负众望,不仅疏通了文意

5、,语言还很优美。好,第一步咱们就完成了,下面进行第二步:找意象,品意境。(幻灯片出示问题)(1) 请找出本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其中哪个意象是最重要的?生(男):本诗中的意象有江水、兰泽、芳草、芙蓉师:不是太完整,谁再来补充?生(女):还有旧乡、长路师:非常好,那么这些意象中间哪一个是最重要的?生(集体):芙蓉师:异口同声,没错,就是芙蓉。(2) 兰泽多芳草,为什么他不采摘其它芳草,而单采芙蓉呢?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要求:各学习小组展开讨论,讨论完成后派发言人展示讨论成果。时间:4分钟)师:(4分钟后)哪个组先来给我们展示你们的讨论成果呢?生1:芙蓉给人一种清幽、高洁的感觉,周敦颐在爱

6、莲说中写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它可以营造一种清新、和谐的意境。师:张登新引用了爱莲说来分析这一意象,指出了荷花的品质高洁,姿态优美,气质优雅。谁还有别的解读?生2:我们组认为,“芙蓉”还有双关的意思,“芙蓉”就是“夫荣”,这样的话就可以理解为妻子借芙蓉来表达对丈夫的祝福和思念。师:解读得很新颖,在老师的意料之外,但不无道理。还有哪一组要展示呢?生3: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诗中写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说的是荷花的高洁、清丽,作者用它来反衬爱情的纯洁、美好。生4: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说“荷花如亭亭的舞女的裙”说明荷花很美,亭亭玉立,我想作者想借它来喻指爱人的美丽。师:大家的发

7、言真是太精彩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把同学们的观点总结整理一下,同学们做好笔记。总结整理(幻灯片出示):“芙蓉”又叫莲花,荷花,芙蕖、菡萏。1、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君子之花 品质高洁,气质优雅2、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与“怜”谐音,“莲子”的谐音是“怜子”,换成今天的话,就是 “(我)爱你”。 爱情之花 象征男女爱慕之情3、采莲曲二首(其二)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佳人之花 亭亭玉立 叶如裙,花如面师:综合以上同学们和老师对“莲”的解读,我们想想这首诗借莲花营造了什么

8、样的意境呢?我觉得啊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首诗可以帮我们描述这种意境,那就是采莲曲,我们一起来背一下。生:(齐背)师(总结):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幻灯片出示)师:第三步,我们要依景情,析手法。问:1、抒情主人公是一开始就想到了采花送人吗?为什么?(幻灯片出示)生(齐声):不是。师:为什么不是?生:从“采之欲遗谁”一句可以看出,他(她)采摘的时候想到要送给谁,但转念一想又送不出去。师:对,好像满腔的热忱被浇了一盆冷水。落寞,凄清,伤心,失望是这样的一种感情,

9、那么,刚刚同学们也说了,不是一开始就想到采花送人的,而是看到了高洁的莲花,才想到要把它送人的。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抒情方式?(幻灯片出示)生(齐声):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教师出示幻灯片)师:真是好样的。紧接着就是第四步,找诗眼,抓主旨。问:1、触景生了什么“情”?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诗眼”概括主旨。(幻灯片出示)生:我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忧伤”,因为它涵盖了全诗的情感。师:找得对不对?生:对。师:没错,就是“忧伤”(幻灯片出示),既然如此,就要求同学们2、深入探究:谁忧伤?我觉得这首诗从语法上讲缺少主语,请你为它补充主语。并说明你的理由。(提示:他或她) 生1(男):我认为诗中的抒情

10、主人公是男他,因为古代离乡远行的往往是男子,“还顾者”就是“涉江者”,就是远行的男子,想要采花送给他心爱的人。师:那你能不能以男他的口吻读一读呢?生1:(读)生2(女):我认为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女她,因为离乡远行的男子家中也有一个女子在思念着他,古代丈夫就是妻子的天,所以丈夫所在的地方就是她的故乡。师:那你能不能以女她的口吻读一读呢?生2:(读)师:下面我们举手表决一下,认为是男他的举手(大部分),认为是女她的举手(少部分),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举手,(生笑)我知道你们会笑,说不定他们还有别的解读呢?生3(男):我感觉涉江采芙蓉的是女的,还顾望旧乡的是男的。如果这样理解的话,可以体现出他们夫妻的

11、心有灵犀,妻子在采花思夫的时候,丈夫也正好在思念着她。师:生3说的意思是:两个画面同时出现,一面一个女子在采摘芙蓉,想着要送给她的爱人,却送不到,忧伤,惆怅;一面是她的爱人思念着她,想见却见不到,发出一声感叹:“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大家觉得他解读得好不好啊?生(齐声):好。师生共同明确:(幻灯片出示)多元解读:游子思妇 女子思夫 两者皆有师:下面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以诗中的女子的口吻,男同学以诗中的男子的口吻,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诗,大家注意感情基调。四、比较阅读师:大家读的真是好,看来是读懂这首诗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老师教给大家的这种赏析诗歌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比较阅读

12、古诗十九首中的另一首庭中有奇树,看看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幻灯片出示)时间:5分钟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生1:手法都是触景生情,寄托情感的都是一种美好的植物。生2:两首诗的感情基调都是一样的。生3:前者的末句有种惆怅的感觉,后者的末句却有种自我安慰的感觉。师生共同总结:(幻灯片出示)异:所寄托的外物有所不同。结句感情不同。同:都采用了触景生情的手法。都意境高洁、清幽,感情含蓄,余味悠长。五、诵读回味师:最后,我们再次来诵读回味这两首诗。生:(齐读)六、作业布置师:今天课后的作业是:背诵涉江采芙蓉,并从导学案上所印的古诗十九首中任选两首自己喜欢的赏析并背诵。(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