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火烧云》教学设计 (3).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76534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火烧云》教学设计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火烧云》教学设计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火烧云》教学设计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火烧云》教学设计 (3).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3、学会6个生字:积累11个词语;会用“必须”一词造句;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5、背诵课文第47节。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

2、美它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二、读课题,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板书:上来了(1-2) 变化极多(3-6) 下去了(7) 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 (第一段第2节) 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同桌讨论) 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红) “烧”的

3、意思和作用? (“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 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红彤彤、一直、烧、好像着了火) 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四、导学第一段。 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 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 (2)出示:“紫檀色” 注意“檀”的右下字形。 (3)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 (黑+红=紫,紫

4、檀木就是那样的颜色,看彩图左上角。) (4)出示课后题3: 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 指名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 (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 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 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读文。 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 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家默词语。 第二

5、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 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 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 (二)大组交流: 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1/) 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

6、齐读,体会作用。 师提示: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 (突出了颜色变化之多,之快。)讨论:一般情况下,“一会儿”表示时间短,为什么在这里能表现出“变化多”呢? 3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 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5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 6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

7、7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交流一节,集体读一节。 10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集体朗读4-6节。 11试着背诵4-6节。自背,个别背,集体背。 七、学习最后一段。 1个别朗读。 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这句话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多。 补充板书: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师引读: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 最后一句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快。 3背诵这段。 八、总结并朗读全文。 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 九、布置作业 1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 2背诵4-7节 3完成练习册。 板书: 变化(多):红彤彤 金灿灿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白 百合色 颜色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火烧云 变化(快):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变化(多):马 狗 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形状 变化(快):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忽然 接着 一转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