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风的魅力.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76546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课风的魅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十课风的魅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十课风的魅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十课风的魅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十课风的魅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课风的魅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课风的魅力.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课风的魅力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风能。2 .设计、制作新颖、精美的风筝作品。提高创新能力。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4.学习风筝的知识,增进对祖国民间文化艺术的了解和热爱。 5. 体验用自己作品参予活动的快乐。二、教学重点:1了解风能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个与众不同的风能玩具(或简易的风筝)。三、教学难点: 玩具的构思(风筝的做法)四、教学准备:教学用具:演示课件、图片、范做实物风筝、演示工具等。学生用具:两根细竹条(光滑)、一张宣纸、皱纹纸、线绳、剪刀、颜料、笔、胶水等,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五、教学课时:二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

2、(一)、导入新课:1、出示同学们最熟悉的风车,介绍风能,同学相互交流看到过哪些风能玩具。 2、揭示并板书课题:“风的魅力” 3、由古诗村居的诵读继续引入本课。村居【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现在正值阳春三月,春风拂面,天高云淡,春天多么美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动

3、手,制作一个美丽的风筝,走进大自然放飞心情吧!(二)、讲授新课:1、风筝的起源与发展:学生间交流讨论收集到有关风筝的资料师: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大约在公元12世纪,中国风筝传到了西方,此后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东西方风筝文化。在风筝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与风筝工艺相融合,将神话故事、花鸟瑞兽、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从而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通过对风筝的认识,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收集资料的能力。也能提前对本课有所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2、风筝的分类构造 (1)硬翅风筝用上下两根竹条做成翅

4、膀的风筝,如沙燕等。特点:简洁、结实,适应性强,硬翅风筝翅膀坚硬,吃风大,飞的高。(2)软翅风筝用一根竹条支撑翅膀上沿,下沿轮廓由面料构成,可随风飘荡。如鹰、蝴蝶,蜻蜓等。特点:表现力较强。有的可以拆卸。软翅风筝柔软,飞不高,但飞的远。(3)串式风筝由若干个单元联接成串的风筝。如串雁(鸿雁传书)、龙头蜈蚣。(4)立体风筝由桶状骨架、等形成。(5)简易风筝骨架用玻璃钢或者竹条,面料多用尼绒绸、无纺布做。如菱形、三角形等。特点:制作工艺简单,装饰具有现代感,容易放飞,比较普及。在样式上,除传统的禽、兽、虫、鱼外,近代还发展出了人物风筝等新样式。3、风筝升空的原理(课件演示) 思考的问题:画面中所看

5、到不同样式、大小、甚至几吨重的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空,需具备什么条件?(风、风筝的结构。)出示课件:风筝升空的原理风筝在空中受风,空气会分成上下流层。通过风筝下层的空气受风筝面的阻塞,空气的流速减低,气压升高;上层的空气流通舒畅,流速增强,致使气压减低;升力即是由这种气压之差而产生的,这正是风筝能够上升的原因。由此可知,升力的产生有2个要素:1. 风力;2. 牵引力;在风力、牵引力和由此产生的升力这三个力的作用下,风筝在空中基本上是达到受力平衡的。(此步要让学生明白,为放飞阶段的引线角度调整、放飞技巧奠定基础。)4、风筝的构造:(出示风筝实物)观察,说出它的组成(骨架、表皮。)结构(对称、平衡。

6、)(1)骨架:竹条、木条、金属条等。(2)表皮:皮纸、尼绒绸、塑料等。(1)对称:风筝左右的骨架必须是对称的。(2)平衡:有的风筝后部需要加长尾使整体保持平衡。了解不同类型样式的风筝都是由骨架和表皮组成,外形的变化主要是靠骨架设计绑扎,纹样色彩是在表皮上装饰。为了能起飞和升空后的相对稳定必须保证结构上的对称和平衡。5、风筝的制作: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扎、糊、绘、放。演示过程:(以菱形风筝为例)(1)、绑扎:将竹条用线扎成十字形。(2)、蒙皮:用宣纸纸蒙在骨架上。(3)、绘制:简洁明快的图案。(4)、引线,用一根线栓在横杆与竖杆的交点上。另一根栓在下端。(三)、布置作业:1、作业要求:(

7、1)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风筝;要求骨架对称平衡;蒙皮绘制特别、美观;做工细致快捷。(2)也可制作玩具。2、教师巡回辅导:随时指导学生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好的创意和制作及时给与鼓励和启发。作品展示:展示小组制作成果,交流制作经验。(四)、放飞心情,放飞美丽放飞:(1)地点选择:校园(2)时间安排:第二课时(3)组织:小组比赛形式(4)注意事项(小常识)几种不稳定的飞行及调整(1)总是偏向一侧。调整:重新组装翅膀,左右平衡;调整风筝上提线,如果风筝偏向左侧,将上提线向左侧移动,直到风筝飞向稳定。(2)扎跟头。调整:将风筝的尾部加重。(3)左右摇晃。调整:将下提线缩短一点。(4)风筝直往远飞。调整:将上提线缩短或是减轻尾部的重量。(五)、课堂小结:总结课堂学生表现情况,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