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 (7).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76614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 (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 (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 (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 (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 (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 (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 (7).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课文。它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晚年之作。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环境虽美,但送别友人,心情却十分沉重。后两句写别前劝酒,实际是借酒消愁。敬酒赠言,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关怀及深厚的友情。这两句通过特定动作与语言的描绘,回环映衬,在殷勤劝酒中包含着惜别的深情和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教学理念】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所以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审

2、美情趣。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努力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民族这独特的文化;学生才懂得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 【学生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王维的诗,对诗人有一定的了解,能较流利的读出古诗,借助老师的视角能知道本课诗的写作方法先描写景物再抒发感情,但对诗中蕴含的感情理解得不够到位,诗的韵味没有感情地朗读出来,需要老师及时的点拨。【设计思路】 1、理解诗词句,边悟情。 2、“以读为本”,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 3、在教学

3、中设计“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环节,让学生不仅读懂一组送别体诗歌,而且让他们初步领会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式,这样会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会写要求的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二能力目标:1、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三情感目标:1、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法为主【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巧妙

4、导入,激趣感染1、导语:同学们,古诗是中华的传统经典,今天我们就来对对诗句。设计意图:通过背古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的进入送别题材的古诗意境中。2、过渡(板书课题)二、读懂诗题,读好句尾词 1、让学生自由读古诗。 2、从题目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3、板书课题(生读题) 4、读古诗,正音。 5、指导句尾词读法。设计意图:诗缘情而发。所以学习古诗,首先让学生明白诗题的意思,读好句尾词,这样可以为后面学习古诗奠定基础,也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 三、理解诗意,入境悟情。(一)、粗读知内容。1、过渡: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自由朗读几遍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生自由读

5、)2、圈出表示地点的词语,说说它们都在哪?(板书位置)3、利于词语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二)、细读解词句,品诗情理解第一、二句诗1、过渡:自由读诗,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主要点拨学生理解以下重点词:“朝雨、浥、客舍、青青、新”,并结合“朝雨”图、“客舍”图、“柳树”图去理解这些词的意思。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理解字词,是创造了直观、生动情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重点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为下面悟诗情奠定了基础。3、谁能通过读把你所知道的美景告诉大家?(出示古诗一二句)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评价,指导读出美景。5、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王维为什么单单关注了

6、“雨”和“柳”?他想向我们传递什么?仔细体会。6、教师预设学生会这样回答。雨:带给人惆怅。“柳”与“留:谐音,还表示挽留之意,看着这满目青青的杨柳,朋友终将远离而去,他俩怎不伤感离别呢?所以,读一二句时,我们还该读出怎样的情感?(不仅要读出美,还要读出他们的离别愁绪 并从停顿、语调要相对低些,舒缓些,声音相对低沉些去指导学生品读。)理解三四句1、过渡:元二的这次远行是一般的远行吗?2、要经过哪?(阳关)阳关在哪?(学生答)过渡:(出示线路图)同学们请看,这是渭城这是阳关这是安西,这一路上,整整3000多公里。如果是照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元二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时间呀!3、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7、,当时阳关以西,是这样一幅情景。你能说一说吗?(指着图说)让学生通过看图,感受到阳关以西荒无人烟,黄沙满天,也就是一路上陪伴元二的只有那荒漠和无尽的荒草。4、过渡:元二即将远行了,好朋友要分别了。这一走,也许两年,也许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能相见。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呆会告诉老师。5、学生思考、汇报,教师预设学生会这样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王维和元二深厚的感情,以及王维对元二的关怀:生1:元二,你这一走,我们可能很久都不能相见,但我会想你的。你路上可要小心,注意安全呀!(真不愧是好朋友呀!)生2:元二,你这一走,不知何日才能回来,记住多给我写信呀!一路上

8、陪伴你的只有荒漠,一个人影都没有,你可要多带些水和干粮去,不要渴了和饿着了。(多么无微不至的关怀呀!) 生3:元二,路途那么的遥远,这一路上只有你一个人,我又不能陪在你身边照顾你,你可要注意身体呀!(真会为好朋友着想!) 生4:元二,等你回来以后,我们都变老了,我都认不出你来了。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对话,去解读和领悟王维的内心,这既是一种想象语言训练,又是对朋友情的感悟。实际上还表达了学生自己的心声,文与人、人与己的相遇交融。6、过渡:所以王维劝元二(出示后两句)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因为(生读)西出阳关无故人。(齐读两次)7、过渡:元二奉了皇上的旨意要到塞外去守护边疆,这一去,不知何日才能相见。

9、王维百感交集,对朋友的深挚情谊都浸透在了这浓浓的酒之中,所以他又劝元二(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生)西出阳关无故人。(课件出示最后两句)8、喝下这杯酒了吗?(生:喝下了)9、顺势引导学生,预设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通过点拨,导读,让学生融入诗情中:师:这是一杯怎样的酒?(生:离别的酒)师:既然是离别的酒,喝一杯够不够?那么王维又劝元二(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这又是一杯怎样的酒?(生:友谊的酒)师:友谊的酒就更应该多喝一杯。(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这还是一杯怎样的酒?(生:祝福的酒)师:祝福的话儿太多了,知心的朋友,再喝一杯吧!(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

10、西出阳关无故人。师:这更是一杯怎样的酒?(生:浇愁的酒。)师:离别的愁说了说不完,远行的人,喝了这杯浇愁的酒吧!(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三)、感情朗读醉诗境1、过渡:已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再喝一杯,元二就要走了,请同学们站起来让我们在音乐声的陪伴中,用深情的朗读送送元二吧!送元二使安西(课件出示诗歌,并配音乐阳关三叠)(全班读)2、指导学生背古诗,配上音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诗的词句,感悟诗句、走进诗的意境,是深入理解古诗内涵、体会作者感情的重要一环。整个环节的设计是“以读为本”,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层进式的以

11、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以“以读代讲”的魅力,去引领学生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从而感受王维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四、拓展诗,升华情1、老师这也收集了两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然后教师讲这两首诗的诗情。2、过渡:同样是送别诗,所表现出来的韵味是不同的。你们自由读读这两首诗,体会体会。比较和王维的两句诗相比有什么不同。(随机:自由读,分组读不同的诗,全班读)设计意图:以一首诗带动学生对同类诗的了解,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又增加了学生积累,让其进一步了解了不管是怎样的送别诗,所体现的诗境都是人间真情。五、小结:同学们,读了这些送别诗,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请你拿起笔认认真真的把这千古名句摘录下来。 六、作业超市(自选作业:三选一)1、做个小书法家:默写古诗并把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摘抄到积累本上。2、做个小画家:通过绘画画出诗的意境。3、做个小作家:把对这首诗理解的情境写成小短文。板书设计: 送 元 二 使 安 西 安西 渭城 景:雨、柳 阳关 情:依依不舍 客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