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导入.古诗两首.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76959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导入.古诗两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导入.古诗两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导入.古诗两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导入.古诗两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导入.古诗两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导入.古诗两首.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两首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主 题:观察与发现课 时:共2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 计 者: 黑倩姣 赵春霞 刘雅梅 目标确定的依据1.基于识字写字 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基于阅读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背诵优秀诗文。教材分析(单元位置、内容、重点、学习难点)古诗两首位于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观察与发现。两首诗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对本单元的训练目标起了引领作用。题西林

2、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仅是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游山西村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两首诗教学的重点:说出诗的大意。 难点:说出诗蕴含的哲理。学情分析1.基于识字写字四年级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但易错字需重点指导。2.基于阅读四年级学生能读顺古诗,对读出节奏和韵律美上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对古诗蕴含的人生

3、哲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点拨指导。教学目标1.通过借助拼音诵读古诗,认识并能正确书写4个生字。2.通过注释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大意。通过创设情境,译文对比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美。3.通过小组合作,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能说出蕴含的人生哲理,并背诵和默写。评价任务一、通过个读、译文对比读、创设情境读,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能正确读写生字。二、通过借助注释自学、质疑、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方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大意。 三、通过小组合作,能说出诗蕴含的道理,在熟读成诵基础上默写古诗。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式中,入情入境的学习。通过此评价看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过程学习目

4、标教学环节学习活动评价要点及标准教师活动环节一吟古诗,知作者1.看图片,谈感受。2.了解作者。简单了解作者。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环节二出示学习目标齐读目标,默记在心。明确本课目标出示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并解决生字。环节三出示自学提示 活动:(1)读古诗,识生字;(2)质疑诗词中自己不理解的字词。能够正确读顺古诗。认识生字。(评价目标一)诵读指导通过注释、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大意,想象诗人的心境。环节四读诗文说大意活动:(1)借助注释、想象画面说说诗句大意。(2)译文对比读(3)创设情境读 1.通过借助注释自学、质疑、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方式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

5、大意。(评价目标二)评价标准:语言流畅,表达符合诗意指导理解诗意及时评价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说出蕴含的人生哲理,并背诵和默写。环节五读诗文悟道理活动:(1)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2)总结出蕴含的人生哲理。1.通过小组合作和教师的点拨,说出诗蕴含的道理,在熟读成诵基础上默写古诗。(评价目标三)评价标准:观点正确、书写工整及时引导联系实际谈感受巡视检查环节六同学法,学游山西村活动:(1)读古诗,识生字,正确书写生字。(2)质疑诗词中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注释、想象画面说说诗句大意。(3)译文对比读,创设情境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美。(4)画出名句,说出道理。1. 通过各

6、种形式的诵读,读出节奏。2. 通过借助注释自学、质疑、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方式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大意。3. 教师的点拨,说出诗蕴含的道理。(评价目标一、二、三)评价标准:读出韵律节奏美,语言流畅,表达符合诗意。诵读指导指导理解诗意及时评价及时引导联系实际谈感受。环节七布置作业活动:背诵两首古诗并默写。附: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游山西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见) 山重水复 疑无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柳暗花明又一村。(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 (于景寓理)教学反思反思与评价1.目标达成情况: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2.教后得与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