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77865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通州区小务中学 唐 昊 原0 / 100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一、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初二学生到此时已经学了将近两年的地理课程,有了一定的地理思维。本节是区域地理部分的认识地区的内容,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学生们应给已经有部分经验,而且在学习区域这一章里,这一节也不是起始课,在前几节已经学习过认识区域的方法,所以没有太大的难点。但撒哈拉以南非洲是有自己特点的一个区域,需要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矿产以及人文方面来综合认识,并且能够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2、基于此,如何使学生在阅读分析资料的过程中,自主思考,发现地理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巩固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此阶段学生特点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中主要采用发现法。发现法是建立在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发现思考,寻找答案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基本规律,经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群体的思维碰撞,寻找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初中学生学习地理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能引起兴趣的活动或事例,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发生转变,克服了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少,形式单一的问题,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供了重要帮助。二、教学内容分析要使学生能

3、够根据资料,分析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各个地理因素,并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后者。但是在前几节的基础上,将此问题可以一一化解,最终在教师引导下可以达到目的。所以这一节内容是对学习区域地理中如何认识地区的巩固。三、学生情况分析初二学生用地理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以在前几节的基础上,在学习这一节,应该说没有太突出的难点。但是,认识地区的方法是需要反复巩固的,所以还是要扎扎实实让学生一步一步来做。当然学生会有些厌烦,但是各个区域不同,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时候,应给突出该区域的特色,让学生有兴趣进行问题的思考。四、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分析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时

4、有兴趣,教师的问题设计应有技巧,使学生觉得有挑战性,用于思考,寻找答案。故采用发现式教学方法,以巩固认识区域的方法。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素材,突出了思考问题,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五、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为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主体,而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进行课程导入后,学生就自主发现,按照教师的问题,根据各种资料,以小组合作,或者单独的形式,进行学习。引入是黑人小朋友照片,它不仅反映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最大特色,还是一个思考问题,在后面的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引起学生兴趣。后面就是该区域的各个地理要素的分析,以及各个要素之间联系的分析。六、教学目标设计 学生通过分析资料,思考问题,知道撒

5、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属于高原大陆的一部分。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特点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理解单一产品经济形成的原因。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利用目标检测题,检查学生在知识领域掌握情况,这种方式的练习能体现地理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读图用图的训练,为今后地理学习打基础。并通过教师的批阅,统计学生目标达成的效果,针对学生发生的问题在其它时间予以纠正。1 / 101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6、1. 教学目标(1)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2)运用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特点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3)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4)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属于高原大陆的一部分。(5)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理解单一产品经济形成的原因。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特点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

7、影响。【难点】理解单一产品经济形成的原因。3. 教学方法 发现法4.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5. 教学过程课标要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为例,进一步学会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说明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为例,进一步学会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导入:出示一张“黑人小朋友的照片”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主学习:本区域的范围位置置疑:非洲临海面积很大,为什么海运却不发达?承转由于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有热带大陆之称。因此有世界上面积最广的热带气

8、候。请同学们端详一下这个小朋友和我们在外貌上有什么不同自学:1:纬度上位于热带,记住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2:印度洋、大西洋、几内亚湾、好望角、东非大裂谷3:南部处于印度洋到大西洋的交通要道上。观察课本得出结论:海岸线平直读图找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首先认识黑种人的故乡是这里的特色。巩固对范围位置的学习认识到海岸线平直3 / 103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读图气候类型图1) 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2) 指出从赤道向南和向北依次分布哪些气候类型,有什么分布规律?3) 说说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的自然景观特征承转:有的年份,干旱季节时间延长,湿季时间缩

9、短,或者连续几年干旱,就容易形成严重的旱灾,导致农业收成不好,形成“粮食问题”。所以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问题日益严重的自然原因就是热带草原气候带来的旱灾。过渡:除了干旱气候导致本区的粮食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也是本区粮食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思考:黑非洲农牧业生产落伍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小结:历史上长期殖民统治是造成本区农牧业水平不高,特别是粮食生产不足的重要原因。因为殖民主义者目的在掠夺殖民地有商品经济价值的初级农矿产品,奴役殖民地人民,而不去发展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的文化技术水平。对称分布1)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这里的景观特点是:植物茂密,种类繁多,动物有一些如猩

10、猩等。2) 热带疏林草原气候:由于降水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此草原景色有明显的两种:干季草原和湿季草原。代表的草原动物:非洲象、长颈鹿、斑马等代表的植物:高草,稀树,波巴布树,(又称猴面包树)学生资料:撒哈拉以南更高达3.0%左右,而粮食每年只增长1.9%,人口增长的速度,已超过了粮食和经济增长的速度,构成了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本区许多国家现在粮食还不能自给。讨论得出长期的殖民统治后果通过读图认识到本区域的热带气候类型面积广大,加深对热带大陆的记忆。继续认识到气候对动植物的影响为后面的问题做铺垫学生自己找资料对历史的分析4 / 104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以撒哈

11、拉以南非洲为例,进一步学会运用地形图描述某一地区的地势变化特点。过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最贫穷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粮食产量下降的地区,粮食供应不足成为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为了维持生存,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过多的牲畜。活动与探究查阅资料,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如何告别人口、粮食、环境三者之间形成的恶性循环,如何摆脱贫困,谈谈你的想法。、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通过上面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那是一个热带大陆一个贫穷的大陆,他还是一个高原大陆,一个富饶的大陆。分析阅读“地形图”1) 区域的颜色代表的地形以什么为主?2) 找出主要的地形单元 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

12、俄比亚高原、刚果盆地3) 找出乞利马扎罗山。4) 刚果河、尼罗河启发置疑为什么在炎热的赤道附近,会有象乞利马扎罗山这样壮观的雪山?讲授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高原上,自南向北分布着众多的湖泊,尤以南北狭长的湖泊居多。科学家考察证实这一带是地壳断裂形成了一条大裂谷,裂谷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均居世界之首,地质学家称它为自由发言,找出合理的办法即可黄色代表的高原。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上找出地形在图上落实地形的影响看照片,了解东非大裂谷读图 “东非大裂谷示意图”学生上台演示环境问题创新问题反差对比,激发 兴趣进一步训练对地形图的分析复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壳运动的观点5 / 105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

13、下载按钮下载!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为例,进一步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生产、出口状况。“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南起赞比西河河口,向南经东非高原、红海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长约7000千米,是地震、火山、温泉集中分布地区。讨论依据板块运动的方向,猜猜未来的非洲是什么样子?过渡由于东非大裂谷地壳运动比较频繁,撒哈拉以南非洲由于以古老的高原为主,因此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读图“矿产资源分布图”1) 依据矿产符号,知道本区域分布比较多的矿产。金刚石、铜、金、锰、铀等,这些矿产储量居世界之首。2) 找出主要矿产的分布国家和地区过渡从非洲丰富的矿产资源我们

14、看到了一个富饶的大陆,但上节课我们也看到了一个贫穷的大陆,提问你能说说今天非洲贫穷的根源是什么?在读图过程中意识到矿产资源丰富。金刚石:储量最大的是刚果民主共和国,但产量和出口量最大的是南非。黄金:储量、产量、出口量最多。黄金储量占世界的1/2。(可介绍金矿的发现过程)铜:赞比亚“铜矿之国”,储量,产量,出口量最多。长期的殖民统治小组讨论:1) 改变单一结构加强合作。(非盟)进一步训练矿产图的阅读记忆主要矿产及国家初步培养可持续非洲的意识5 / 105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讨论:对富饶和贫穷这一对矛盾,撒哈拉以南非洲该如何解决?板书设计黑色人种的故乡热带大陆 贫困的大陆 撒

15、哈拉以南非洲高原大陆矿产宝库教学设计创新之处 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是我在认真研究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之后,又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资料之后完成的。感觉总体上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这方面的要求、思路比较清晰、过程还算严谨。成功之处在于教学中主要采用发现法,通过能引起兴趣的活动或事例,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足之处:由于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资料,自己感觉这些材料对学生拓宽视野有帮助,就没有进行删减,所以教学内容较多。有些不重要的内容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个别学生忽视了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及今后在选取材料时一定注意进行详细的筛选,以做到课堂教学内容的严谨性。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6 / 1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