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马晓燕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六课时.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99245 上传时间:2021-07-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小学马晓燕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六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心小学马晓燕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六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心小学马晓燕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六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心小学马晓燕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六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心小学马晓燕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六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小学马晓燕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六课时.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 五 年级 数学 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42015学年第一 学期)2014年11月2日课 题 解方程(第一课时)集 备 人马晓燕使 用 人教材解读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方程与等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解方程的。例1学习的是形如x+a=b或x-a=b的方程的解法;例2学习的是形如ax=b的方程的解法;例3学习的是形如a-x=b的方程的解法。教学例1时教师可由复习的意义入手,根据图列出一个方程,并引导学生思考:x的值是多少?通过提醒学生“可以用等式的性质来求”,让学生明白,所谓解方程就是求当x的值是多少时,方程两边才能相等,然后借助三幅天平的演示图,展现出解这个方程的完整思考过程。例2例3的教学,可

2、以引导学生把例1的思考方法推广到例2和例3上来。学 情 分 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对等式的基本性质已熟练掌握,本节课是在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解方程。由于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解方程类似的题型,对这部分的学习还是比较困难的。教 学目 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3、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重点难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理解形如a+x=b或a-x=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 学 过 程 第 一 课 时教

3、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谈话:同学们,咱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课件出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呢?学生思考后会说,可以是任意球。教师继续通过课件补充条件,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并用等式表示:x+3=9二、互动新授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的值。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

4、也就是列式:x+3=9。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x+3-3=9-3 x=6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你们的想法对吗?课件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3、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说,x=6就是方程x+3=9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就叫做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 解方程)4、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

5、,求出的x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师引导学生小结:“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中的“解”的意思,是指球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5、验算:x=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怎么来检验一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可以把x=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边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等于方程的右边。教学过程即:方程左边=x+3 =6+6 =9 =方程右边让学生会尝试验算,并注意指导书写。6、出示教材第68页例2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理解图意并用等式表示出来。3x=18引导学生:通过刚才解方程的经验尝

6、试解决这个题。学生自主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汇报解题过程: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3,解得x=6。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3x=18 3x3=183 X=6质疑:你是根据什么来解答的?引导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让学生尝试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7、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例3,并让学生尝试解答。由于此题是“a-x”类型,有些学生在做题时可能会出现困难,不知道怎么做。有些学生可能会在等号两边同时加上“x”,但x在等号的右边,不会继续做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根据等式的性质,只要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相等的数或式子,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那么我们可以同时加上

7、“x”。通过计算让学生发现,等号左边只剩下“20”,而右边是“9+x”。继续引导学生思考:20和9+x相等,可以把它们的位置交换,继续解题。学生继续完成答题,汇报。 根据汇报板书:20-x=9 20-x+x=9+x 20=9+x 9+x=20 9+x-9=20-9 x=11 让学生自主尝试检验: 方程左边=20-x =20-11 =9 =方程右边8、解方程时需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再汇报。 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解方程时要先写“解”,等号要对齐,解出结果后要检验。教学过程三、巩固拓展 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1、2题。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8、引导总结:1、解方程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3、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板书设计 解方程 x-3=9 3x=18 20-x=9x+3-3=9-3 3x3=183 20-x+x=9+x x=6 x=6 20=9+x 9+x=20 9+x-9=20-9 x=1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教学反思本节课“解方程”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课教材通过天平的原理帮助学生理解用等式的性质解方法。因此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设计环环相扣的课件,把抽象的解方程的过程具体化,用实物演示的形式表示出来,让学生逐步地理解解方程的过程。但学生如果只根据等式的性质,通过算式就会明白这个过程,对演示过程根本不感兴趣,课件反而成了授课的累赘。因此,可以把这节课与等式的性质整合,在学习等式的性质时,可以直接问未知数的值是多少,学生会顺理成章地得出未知数的值,从而引出解方程的过程。但是,这节课的演示过程其实是上节课的重复过程,既浪费了时间,学生也不太感兴趣,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