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科学之旅(序言)及声现象 人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00688 上传时间:2021-07-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科学之旅(序言)及声现象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科学之旅(序言)及声现象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科学之旅(序言)及声现象 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科学之旅(序言)及声现象 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科学之旅(序言)及声现象 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 科学之旅(序言)及声现象 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 科学之旅(序言)及声现象 人教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2课时 科学之旅(序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物理?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2、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重、难点:如何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关 键:能否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维。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教学器材: 透镜、喇叭、烧瓶、玻璃杯等。教材分析:1、本节是第一堂物理课,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现象、录像等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不加解释,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索物理。2、围绕“探索”进行学习,让

2、学生去观察讨论有关实验、现象等,并小结出物理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二、新课教学1.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1)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现象:试管自动上升。(2)器材:漏斗,乒乓球。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

3、中央,发现纸靠近。(3)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现象:鸡蛋有浮有沉。(4)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现象:灯变亮。2.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解析:古诗云“

4、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荧。微微风簇浪,散做满河星”,起伏的水面相当于许多平面镜,每盏灯在水里有好多像,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提问4: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解析:外表面。提问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解析:空身。小结: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3.怎样学好物理。(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勉励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要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不要以为问老师一些简单的问题会遭到耻笑,而不

5、问。(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我们学了知识以后,如果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就完成了一次飞跃,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问,又从课本中找到根据,就又完成一次飞跃。(4)像科学家那样探究。介绍伽利略的贡献:伽利略望远镜,伽利略温度计等。尊称:近代科学之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八页“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并讨论材料后的几个问题。二、小结:学习物理,就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善于动手,加以实践,找到规律。3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三、达标测评:四、课后作业:1、我生活中的物理探索 2、阅读STS后完成练习。教学反思: 34课时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重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6、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教学器材: 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进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

7、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提高授课艺术,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提出问题1重视课堂授课艺术,富有魅力的语言,对吸引和保持学生注意力起重要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章首图,教师用抑扬顿挫、有声有色的语言朗诵配文,给学生美的享受。教师巧妙设疑,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是自然界普遍存在且非常直观的现象。根据图文,你们有哪些困惑的问题?激励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大象靠什么进行交流?2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课本图111四幅图,让学生模拟它们发声,激活课堂气氛。学生交流讨论:发生体发声时,有没有共同特征?二、新课:(一)探究活动:声是怎样产生的1教师简

8、介:物理学中研究、解决问题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探究。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2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发声体发声时有共同特征吗?3探究前的交流与合作:同学们对上述问题,各自有哪些猜想与假设?写在草稿本上,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如何验证你的猜想与假设?4设计一个简单易做,又富有音乐美的实验。大米也能“跳舞”:用一部录音机外接一只八寸嗽叭,大米数粒。当学生看到这些器材,顿时高兴起来,有的就叫起来,能听音乐了。将大米放入嗽叭“纸盆”上,让某一个学生触摸一下纸盆,然后放一段音乐。教师引导:眼看到什么?耳听到什么?此时,让某一个学生再触摸一下“纸盆”,

9、让学生把两次触摸“纸盆”的感觉写下来,教师组织学生第二次交流、讨论:(1)你对喇叭发声时和没有发声时的感觉各是什么?(2)大米为什么会“跳舞”?(3)发声体发声时的特征是什么?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教师起到引导、组织作用,学生除了“动眼”“动耳”“动脑”外,还要动手参与,这种富有音乐享受的实验,学生的好奇心容易被激发起来,从而产生探究欲望,有利于思维的活跃。(三、)重视学生身边器材,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做实验,进一步探究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1直尺能发声吗?2怎样才能使直尺发声。3发声时特征是什么?学生思维进一步活跃,让直尺发声的方法较多。(四)、简单介绍物

10、理在我们身边,物理是有用的,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科学家运用科学技术可以记录、保存声音,重现声音。如唱片、磁带、光盘等。(五)、不完全探究活动1声音传播需要载体介质,课本第14页,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探究结论:固体能传声。此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将生活与物理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探究活动思路。2演示:课本第14页图114,证明: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3每个学生将适量水倒入自己的杯子中,用勺子敲击杯子上部。边敲边触摸杯子,再一次体验发声体的振动,耳听声、眼观察回缸中的水面。不仅听到声音,而且看到水波,将声波与水波类比,学生更容易理解声波,从而知道声也是一种波,把它叫做声波。(六)、初

11、步介绍数据、声速、回声概念。强调声速的读法和写法三、小结:课堂教学小结与延展1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本节课各自有哪些收获?2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耳”“动眼”“动脑”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简单设计实验的能力,初步理解了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环节(主要环节让学生总结)。3课文中的三个“想想议议”放到课外完成,学生查阅资料,可独立或互相交流合作完成。这样做,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创新。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四、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五、课后活动: 练习:物理套餐的部分内容。 作业:16页1、2、3题。板书设计一、

1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4、回声:声音的反射。教学后记: 5课时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耳的构造。 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过程与方法: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13、。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教学器材: 音叉。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要的纠正即可。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3、声音在 、 体中比 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二、引入及新课1、提出问题: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2、猜想与假设:大家猜想一样,人耳要想能感受声波的振动,它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呢?上节课我们知道,声音在传播时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14、的,声波本身就携带着大量的声音信息,这些信息要能被我们所感受,人耳中应该有什么样的结构呢?让同学们每人吹一个气球,双手捧起,然后老师在讲台前用较低沉的声音大声说话,学生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总结:人耳中要有一个能接收声音的“膜”。3、老师通过幻灯片讲解人耳的结构,及声音是如何被我们感知的。外界的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4、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引起的耳聋叫神经性耳聋,它不易治愈;如果耳聋是由非神经性引起的,而只是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耳膜损坏),叫做非神经性耳聋,它是比较容易治疗的。介绍贝多芬的耳聋就是非神经性耳聋,他是通过骨传导听声音的,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

15、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创做出了大量的乐曲。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聋哑人的良好思想品质。5、尝试用骨传导听声音方法1、用音叉听声音(1)将敲响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2)用手指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尾部用嘴咬住,看能否听到声音,并比较一下,声音有什么不同。方法2、用笔杆听声音(1)先咬住笔杆的一端,用手指弹击他的另一端,感受声音的大小。(2)将牙松开,仍用指弹击笔杆的另一端,这时再感受声音,两次的声音一样吗?方法3、用录音机录下一个学生的声音用录音机录下学生的一段说话声,然后再放出来,让全班同学听,问这位学生:你自己感到录音机里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了

16、吗?然后再问全体学生:这是他平时的声音吗?这位学生认为录音机里的声音与自己平时的感受会有很大的差别,而其他同学则认为这就是他平时的声音,这说明这位同学自己听到的声音有骨传导的成分,而通过录音机录下的声音和其他同学听他平时的说话声就只有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了,所以他们听起来是有差别的。6、双耳效应由于声音传到人的两只耳朵时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有时会有不同,人们通过这种微小的差异就能判断出声源的方向及位置,这就是双耳效应。 观看录像(双耳效应)。7、双耳效应的小游戏 根据录像中的介绍,我们也做个小游戏。让一位同学的一只耳朵堵上,只用一只听声音,并且合上眼,找一位同学要他的旁边拍手,看这位同学对声源

17、的感觉如何。如果把堵上的耳朵再放开,用两只耳朵听声音,看他对声源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达标练习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内容。五、作业 18页1、2题板书设计1、人耳的构造,耳听到声音的过程。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2、利用骨传导听到声音3、双耳效应教学后记 67课时 三、声音的特性 (重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过程与方法:利用实验法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

18、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教学器材: 音叉。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要的纠正即可。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复习: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3、声音在 、 体中比 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一、课题引入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声音吧!(播放录音)请学生提出想要

19、知道的有关声音的问题。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抽取与声音的特性有关的问题作为本节探究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二、新课教学(一)手耳并用请学生利用手边的器材(包括老师提供的器材及学生自带的乐器)来发出尽可能多的声音,仔细倾听,尝试用不同的形容词来描述声音的不同,并展示自己的做法。生1:声音有大小不同。用力敲铜锣,声音大;轻敲,声音小。生2:有的声音低沉,有的声音尖锐。敲大鼓,声音低沉;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鼓,声音尖锐。生3:有的声音浑浊,有的声音清脆。敲大木鱼,声音浑浊;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木鱼,声音清脆。生4:声音有强弱不同。用力敲铜锣,声音强;轻敲,声音弱。生5: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类,

20、并引导学生用专门的物理术语表示声音的不同。声音为什么会有强弱、高低的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请同学们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回答: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教师演示:手来回摆动的动作。学生观察,总结振动有哪些不同。与前面声音的不同对应。音调:声音的高低(尖锐或低沉,清脆或浑浊) 频率:振动的快慢振动是怎样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调的呢?(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振幅有关,有的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频率有关。【进行实验】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们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

21、有什么不同?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边展示,边总结。生1:用力敲铜锣,锣面振幅大,响度大;轻敲,锣面振幅小,响度小。你是怎样比较出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的呢?生1:将手指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锣面,手指振动越强烈说明锣面振幅越大,振动轻微说明振幅越小。有其他更直观的反映方法吗?生2: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锣面,乒乓球被弹开的高度反映了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肯定学生的回答,点出该物理研究的方法并板书:转化法。还有其它的做法吗?生3: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的高度反映了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用力敲音叉,音叉振幅大,响度大;轻敲,音叉

22、振幅小,响度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三)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音调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 学生猜想音调可能与频率有关。引导学生分析,要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必须使振幅一定,即用大小相同的力使物体发声。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教育。【进行实验】请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们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有什么不同?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 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边展示,边总结。生1:用木槌敲小木鱼,声音清脆,音调高;用同样的力敲大木鱼,声音浑厚,音调低。生2:用木槌敲小音叉,声音清脆,音调高;用同样的力敲大音叉,声音浑厚,音调低。生

23、3:用手指拨动吉他同一根琴弦,手指靠上时,音调低;用同样的力拨,手指靠下时,音调低。生4:生5: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用同样的力敲大小木鱼时,它们的振动频率有何不同?教师以生活实例做比喻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大个子同学与小个子同学跑步时,他们蹬腿的频率如何?能将这个现象与我们刚才的实验类比吗?学生总结出:大个发声体振动频率慢,音调低;小个发声体振动频率快,音调高。同一琴弦,振动部分越长,振动频率慢,音调低;振动部分越短,振动频率快,音调高。教师演示:将钢笔帽和钢笔管拆下,分别吹。让学生比较音调的高低,并分析。吹气时,钢笔帽和钢笔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帽内空气柱短,振动频率快,声音尖锐,音调高。管

24、内空气柱长,振动频率慢,声音低沉,音调低。 频率低,音调低;频率高,音调高。演示:观察声音的波形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观察不同频率的音叉声音的波形。再将男女同学的声音信号输入,比较它们的差异。播放录音: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讨论: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四)探究声音的特性之三音色游戏:(1)耳朵“辨”乐器。播放录音:梁祝1(古筝演奏) 梁祝2(二胡演奏)同学们辨别是何种乐器演奏的教师介绍:不同的乐器演奏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曲子,声音各有特色,我们称之为音色不同。(2)耳朵“辨”人。请后面的两名同学读屏幕上的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前面的同学说出朗

25、读者的名字。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人,声音各有特色,我们也称之为音色不同。教师介绍: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五)自己阅读教材,还能学到些什么?让学生自学频率的概念、单位、超声波、次声波等知识,并进行展示与交流。想想议议: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六)课堂练习:1、请解释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1)对不起,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 )(2)李宁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3)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很刺耳( ) 2、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蜜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

26、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A音调B响度C音色D都不是3、用小木槌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音调、响度、音色中发生变化的是_,不发生变化的是_。 4、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根据什么没有将门打开( )A说话声的响度B说话声的音调C说话声的音色D敲门声音的不同 5、拿一张硬纸片,把它的一头伸进自行车轮的辐条中间,然后转动车轮,就会听到纸片振动发出的声音。当减慢车轮转速时,你能听到( )A音调变高B音调变低 C响度变大D响度变小课堂练习后音乐欣赏:欣赏男低音John Denver与男高音Domingo合唱Perhaps Love,再次体会音调的高与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学习。三、小结:

27、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四、作业: 1、24页1、2、3题 2、阅读25页科学世界课外知识拓展:自学课本P41 科学世界乐音和乐器,理解不同乐器改变音调和响度的方法。参考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和水瓶琴。板书设计1、音调: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 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三、声音的特性 2、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3、音色:声音的一个特征教学后记 8课时 四、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3、情感、态

28、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三、教学器材: 闹钟、纸盒四、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五、教学过程:放一段录音,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1、噪声的来源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找出噪声的含义(2)分组讨论:在你的周围,有哪些是噪声?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29、: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2)不同的噪声的等级对人们所产生的危害又是怎样的?(3)认真阅读P26的噪声分类表。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1)90dB,会破坏听力; (2)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3)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3、控制噪声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声源发生处) (声音的传播过程) (人耳)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

30、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学生活动 (1)观察书本P 26图1.4-4,指出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在哪里实施的;(2)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治理噪声的实际例子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3)观看录像。加深对噪声的了解课堂小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怎样防治噪声?布置作业: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板书设计: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的来源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2、噪声的

31、等级和危害 90dB,会破坏听力;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3、控制噪声教学后记: 9课时 五、声的利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二、教学重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三、教学器材: 多媒体电脑四、教法与学法: 阅读自学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问几个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2、师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

32、,声音的分类,声音的特性及乐音与噪声,其实声的应用很是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节:声的利用。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声与声音的区别 同学们注意了没有,以前我们学习时都常说“声音”怎样怎样,可今天我们学习时,标题却是声的利用,为什么不叫做声音的利用呢?1、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平时我们能听到的声音和不能听到的超声、次声等;所以声音的概念相对而言面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 2、看来声包括声音。(二)声与信息的传递1、【提出问题】你平时用声音传递过信息吗?2、师其实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我们彼此之间的谈话,教师在课台上的讲课声,同学们课下的交谈与交流声等不都是在传递信

33、息吗。假如让你不说话,你有什么感觉。3、通过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呢?大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是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携带的信息;另一种是靠反射回来的声音所携带的信息。(1)物体直接发出的声所携带的信息它又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我们能听到的声音;一类是我们不能听到的声音。播放我们能听到声音的录像。让学生回答并板书。 A人类的交谈声; B隆隆的雷声;C心脏、肺的声音。 D中医诊病的“望、闻、问、切”中的“闻”就是通过听来了解病人病情的。播放我们听不到的一些声音。让学生回答并板书。A动物的交谈声。B利用鱼所喜欢的声音捕鱼。C地震、海啸前出现的一些次声波我们也听不到。谁还能说一些通过直接发出声音所携

34、带的信息?(2)经过反射的声所携带的信息我们也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是所反射的回声我们能听见;另一类是反射的回声我们听不见。播放物体反射我们能听见的声音录像。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实例。A下雨打雷时隆隆的雷声;B回声与混响,建筑设计中的科学。如果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晚0.1s以上,人就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容易形成混响;如果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小于0.1s,则人分辨不出是回声还是原声,两种声音在一起得到加强。让学生解释一些现象: 在教室里说话听起来比在操场上说话响一些,这是为什么?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这是为什么?C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和三音石,还有圜丘。尝试对

35、我国古代声学建筑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D介绍有趣的聚音伞。如上图所示。在一只伞的焦点处放一块手表,在另一把伞的焦点处就能听到走表的声音。 E利用声音的反射建造的新王宫。如图所示,大臣上奏时处于一个焦点处,而国王正好处于另一个焦点处,只有国王能听到大臣的小声上奏声。播放反射听不到声音的录像,并让学生回答,老师板书。A蝙蝠的回声定位。 B利用声呐探测海深CB超原理:将弱超声波透入人体内部,当超声波遇到脏器的界面时,便发生反射和透射。透射入脏器内部的超声波,再遇到界面时还会再次发生反射和透射,超声波接收器专门接收各次的反射波。医务人员根据所收到的各次反射波的时间间隔和波的强弱,就能够了解到

36、脏器的大小、位置及其内部的病变等。D超声波探伤仪原理: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情况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二)声与能量的传递播放录像,说明声波也是携带着大量能量的。学生回答,老师并板书。A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B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再举几个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例子为我们服务的实例。 超声波回湿器。课堂小结: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布置作业:30页1、2、3题板书设计: 五、声的利用 (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1、声与信息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超声振动除结石。教学后记: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