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智障学生数学思维能力.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05142 上传时间:2021-07-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智障学生数学思维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提高智障学生数学思维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智障学生数学思维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智障学生数学思维能力.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智障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数学教学生活化,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该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数学能力呢?如下几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数学的实用性;立足实际问题,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加强课外实践,带着数学知识走进生活。【关键词】课程改革生活化数学能力智障学生数学能力培养设计很方面,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相对比较弱,因而对数学能力的培养需要具体化,我觉得直观的观察判断能力、动作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数学的理解、实践运用能力

2、的培养对于智障学生学习数学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呢?一、以情景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 1、选取智障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在进行“十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时,可让学生观察他们熟悉的教室,要求他们说一说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有多少?学生通过观察纷纷可以说出教室里有:1台风扇、2扇窗户、7个学生等数学问题。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为使智障生理解数学与生活间的联系,先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常见到的扇子、书、红领巾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轮廓,就是要认识的几何图形,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身边情景出

3、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其对数学的观察判断能力。2、情景创设趣味化在教学“10的组成”这一课,可创设小猴子摘桃的情景,请学生帮助小猴子摘一摘桃,并把摘下来的桃子分别放入两个盘子里,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跳一跳,伸手摘一摘,想一想,分一分,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也为其初步的实践运用能力打下了基础。3、在生活教学中创设数学情景 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要联系实际,要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始。”弱智儿童的数学教学更应该从与学生密

4、切相关的生活实际入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智障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只是吃,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智障儿的好奇心,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4、构建层递式情景系统 在教学活动中,实际上不知创建一个情景,而是教师利用声音、画

5、面、实物、场景等多种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在教学6的组成这一课时,可先出示“动物园”,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种动物,在游“动物园”的过程中,小猴子请小朋友帮忙摘桃子,鸭妈妈请小朋友找一找鸭宝宝,熊爸爸考考小朋友等环节。这样按照事物的发展逻辑串联情景,学生学习的劲头很高,没有枯燥的感觉。二、以操作为手段,使观察、思维及语言表达有机结合(一)操作过程有序化案例:5减几,教学程序分三步。第一步操作:先拿出5个雪花片放到课桌上,边拿边数。问:课桌上一共有几个雪花片?学生回答;5个雪花片。再问:5个雪花片用几来表示?操作:学生出示数字“5”放在雪花片下面。第二步操作:请你从5个雪花片中悄悄地拿起一个雪花片藏到

6、抽屉里,问:悄悄地拿掉一个雪花片可以用几表示?操作:学生出示数字“1”放在课桌上。第三步操作:问:课桌上还剩下多少个雪花片?操作:数一数,又问: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做?学生回答:用减法来做。操作:在总数5与减数1之间放上减号。这样的教学,体现了简单的直观综合能力的培养,边操作、边思考,用操作促进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因而,操作活动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做到思路清晰,有条有理。通过这样有序的操作活动,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动作思维,而且也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与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二)多种感官齐协调 在数学教学内容中,很多问题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智障学

7、生更需要如此。在学习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时,指导学生尝试着用小棒、编织条等围成以上图形,让智障学生用他们的小手去触摸、感知,加深理解,建立丰富的表象。如用四根小棒就能围成一个正方形,用编织条沿着书本围一圈就可以围出一个长方形等,这不仅激发了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打开了思路,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又如在教学钟面时,我让学生动手制作钟面,通过动手操作,指导他们认识钟面上最短的针是时针,又细又长的针是秒针,剩下的一根就是分针,并且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每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是5分钟等总之通过教给学生最优学法,使其学得主动、活泼,在轻松愉快活跃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三)以互助为平台,促进智障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互助、组织学生全班学生之间进行互助。“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学是教儿童,不是单纯的教教材,也就是说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去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面对现实问题时主动地去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培养智障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