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课件.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05878 上传时间:2021-07-2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1,发酵食品工艺学,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2,第一章 绪 论,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3,第一节 发酵食品的渊源及其文化内涵 第二节 我国发酵食品的工艺特色 第三节 我国发酵食品的固态发酵工艺 第四节 发酵食品形成的一般生化历程 第五节 发酵食品形成过程中微生物的演替,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4,食品发酵是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技术,结合了神秘的传统、古老的文化和变化无穷的生物技术。 文化底蕴深厚、产品形态多种多样、技术手段推陈出新、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永无止境。,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5,最早的发酵产品据记载起源公元前5000年。据记载最早的发酵食品应是酒类,

2、通常认为是wine,因为大自然中具备了野生果类和酵母菌,条件适宜情况下即行发酵。在神话传说中亦有猿猴酿酒之说。由于自然界中资源的多样性(F、M),便有了多种多样的发酵食品。 4000BCBeer,自古埃及即出现了麦芽糖化。 5000-6000BCwine、黄酒、白酒、Cheese (酱油、调味品 白酒:农业社会粮食节余,生霉、发酵、蒸馏而得),古 老:,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6,古老的发酵食品自产生以来,长时间内停留在自然酿造阶段。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常以经验掌握。由于节气、环境的变化即决定了产品的成败,因此食品酿造甚至被赋予很多神秘色彩,甚至出现了对曲的顶礼膜拜,与一些祭祀活动也连

3、起来。由于其发酵的机理一直未能充分揭示,因此发酵技术也迟迟未能进一步发扬光大和合理调控。直到巴斯德、科赫等人的工作成果推动了微生物发酵及工艺调控的推陈出新。,现 代:,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7,关于酒曲,“千年酒窖万年糟”之说,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浓厚兴趣。 与许多民族文化融为一体: 英国的Whisky 荷兰的Cheese 俄国的黑面包(大脸面包) 德国的啤酒 中国的白酒 日本的清酒 法国的香槟,文化内涵:,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8,中国的酒文化,出现了各时代以酒为载体的诗词歌赋,“借酒吟诗”、“以诗言志”。 陶渊明的诗几乎诗诗有酒桃花源记 李白1050首诗中170首借酒诗狂 杜甫14

4、00余首诗中300余首借酒消愁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醉翁” (琅琊山) 工艺方面:踩曲边踏边唱、红高粱、日本的酒曲听音乐即 “陈化” 等,文化内涵:,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9,1、采用多种原料,且多以淀粉质原料为主。 植物性原料: 麦 :beer、bread、格瓦斯(Kowas) 豆: 酱油、豆豉、腐乳(ToFo)、Temph、纳豆 水果:酒、果醋 菜:Kimichi(朝鲜) 茶叶:红茶、茶菌(海宝,醋酸菌、酵母、乳酸菌+红茶水+糖) 动物性原料: 乳:酸奶、Cheese、 Kurmiss、 Ketir 肉:香肠、沙拉米(Salami) 等,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10,2、多菌种混合发酵

5、,且多以霉菌为主的微生物群。(国外多以细菌、乳酸菌) 3、工艺复杂、多用曲:董酒生产制的曲用72味中药。曲(Koji) 4、多为固态发酵:醅、醪,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11,三、我国发酵食品的典型工艺 固态发酵,(一)固态发酵的一般特征 非均质性 在液态发酵基质中空气、搅拌等是均相的(溶氧、pH、基质补充、T等),但固态发酵中则存在非均质性,在发酵环境中(基质)形成一个个小环境(微环境)。这种不均质性给固态发酵调控带来了很大困难。,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12,例:干酪发酵、发酵干香肠 其外部为有氧环境(霉菌生长),而内部是厌氧环境(兼性厌氧菌生长)。 对T而言,内部发酵高,外部相对低。

6、 不同菌也在不同的微生物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优势群。,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13,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14,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15,优点: 利用多菌发酵,如曲酒生产的双边发酵(外部霉菌糖化,内部酒精发酵)。 又如白酒生产中窖泥中存在的己酸菌等等。这在液态发酵中是难以实现的,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16,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17,基质的不可及性 固态基质,微生物初始只能作用于基质的表面,而真正对发酵有用的成分往往包裹在内部(如谷物),必须通过粉碎等物理措施及果胶酶、纤维素酶等生化作用消除屏障作用。,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18,基质的不可直接利用 植物性原料多为不溶性的

7、多聚物,如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必须先降解成为小分子才能被利用。所以微生物生长、发酵速度往往取决于原料大分子转化速度。,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19,生长取决于水分活度而不是含水量 水分活度是固态发酵独有参数,固态发酵水分控制的下限用含水量表示一般为12%,而含水量上限往往由基质的吸水性来决定,吸水性越强,上限含水量越高,一般的固态发酵含水量上限不超过80%。 对不同的微生物而言,对水分活度的要求是细菌酵母霉菌。正因为固态基质中没有或几乎没有游离水,所以优势菌往往是耐受低水分活度的菌占优势(霉菌)。,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20,微生物在固态基质上的扩散是有限的 固态发酵基质多呈颗粒状,相

8、对运动性差。因此导致了微生物生长和扩散速度的局限性。所以固态发酵往往强调大量接种。 一般霉菌菌丝体的渗透性易使之渗入基质内部(例红曲培养细菌纤维素、菌丝岛连片结块(如丹贝) ) 细菌只能附着于表面生长,基质内部的作用往往依赖于菌体生长及酶解作用逐步向内扩散,所以要接种均匀,否则发酵中形成孤岛。,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21,传质差(氧气、T等) 料层厚、流动性差 生物热、化学热 难以机械化、自动化调控,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22,控制因素有: 原料配比预处理 气态环境与通气 含水量 基质酸碱度 热传递与控温,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23,配比适当: 由终产物性质定:如酒淀粉、beerP

9、ro少(C产泡、持泡)酱油、腐乳(Pro高则风味鲜、Car多则产品味甜) 微生物生长条件:加入谷壳提高气流量、加入中药抑制杂菌、酱油中加盐抑菌、抑酶等。 预处理:粉碎太粗不利作用,太细不利氧气扩散 热处理(蒸料)糊化、热变性,利于酶的液化和糖化作用,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24,O2 浓度(分压)、CO2浓度:决定生长及产物的形成、发酵方向 调控方法: 使用多孔的粗粉碎颗粒基质,加大基质内部的空隙 薄层培养或使用较大容器:如浅盘培养 使用带孔的培养盘或袋、帘子(丹贝、豆腐发酵) 翻动基质(开耙、翻曲、倒罐等) 但机械翻动引起菌丝体损伤、自溶,设备有转鼓反应器、圆盘制曲机等(南京机轮酱油) 强

10、制通风:如厚层通风制曲工艺,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25,圆盘制曲机,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26,自动翻曲机,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27,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28,含水量通常与通氧相矛盾,所以固态基质往往要控制基质的含水量。若含水量高,会挤走氧气,使氧浓度低,妨碍好氧菌(霉菌)的生长;含水量过低,则影响水分活度,影响其生长速度,处于亚适生长状态 一般采用中间补水的方式。 所以一般霉菌参与的固态发酵,往往先控制水分,利于霉菌的生长、发酵,再补水制醪,进一步发酵。,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29,因为故态基质有强大的缓冲能力,减少了对pH的需要,因此pH在固态发酵中影响不明显。一般

11、用酸碱度表示。 实际生产中,往往采用加浆水、浆浸泡原料等方法调节基质的pH,如浙江绍兴加饭酒。,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30,热传递能力差 单位体积内基质浓度高,菌体浓度高,生物热高(产热多),传热困难,导致基质内温度不均匀,形成温度梯度。如麸曲,厚度一般6.5cm,不除热情况下相差3/cm。 烧曲(内部温度太高) 除热(控温)方法: 调节通风风速和通风频率。 开窗通风,翻曲散热等。,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31,发酵食品是以微生物代谢产物为产品的发酵,其根本是原料在一特定的微生物和合适的条件下转化为产品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32,酯类等风味物质的形成

12、,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33,生化特征:大分子物质降解成小分子物质以利于微生物细胞膜的选择吸收,原料开始液化、糖化。(如味精厂淀粉入水加酶作用) 动力:霉菌、细菌或酶制剂 作用:为进一步发酵(如酵母菌)提供基质 主要物质变化:,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34,(1)淀粉的水解: 淀粉: DGlu以1,4糖苷键连接而成。 易水解、与水共热裂解;与无机酸共热彻底水解为DGlu。 分为直链淀粉(卷曲螺旋结构,每个螺旋间含6个Glu残基)和支链淀粉(1,6糖苷键形成分支)。,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35,淀粉酶: 淀粉酶:液化型,也称淀粉1,4糊精酶。产物为糊精 淀粉酶:也称淀粉1,4麦芽糖苷酶

13、。产物为麦芽糖 淀粉酶:也称淀粉1,4、1,6葡萄糖苷酶,或葡萄糖淀粉酶。 异淀粉酶:淀粉1,6糊精酶,分解支链中的a-1,6-糖苷键 磷酸脂酶:极强液化力,产生葡萄糖和磷酸,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36,淀粉的糊化:淀粉在适当温度(60-80)下在水中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的过程,又称淀粉的化。 糊化本质:淀粉中有序及无序(晶质与非晶质)态的淀粉分子之间氢键断开,分散在水中成为胶体溶液。,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37,淀粉的老化:淀粉溶液经缓慢冷却或淀粉凝胶经长期放置,变得不透明或沉淀。 温度:2-4易老化,90 以上或-20 以下不易 水分:含水量30%-90%间淀粉易老化,10%

14、以下不易 结构:直链易老化,支链不易老化,聚合度高的易老化 老化本质:化的淀粉分子又自动排列成序,形成致密、高度晶化的不溶性的淀粉分子胶束 可视为糊化的逆转,但不是彻底复原,仍为生淀粉()的结构状态,但晶化程度比生淀粉低。,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38,淀粉水解历程: 注:糊精化程度低的称为可溶性淀粉,碘检时仍呈蓝色,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39,(2)蛋白质的降解 蛋白质的结构及作用力: 一级肽键(或酰胺键) 二级-螺旋,-折叠,氢键、碱基堆积力 三级空间结构、盐键、二硫键、氢键、范德华力 四级亚基组合,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40,蛋白酶: 外肽酶:分为羧肽酶、氨肽酶,切下氨基酸 内

15、肽酶:从链内部切,生成多个多肽或小肽 酸性蛋白酶:适于在低pH(酸性)下作用 中性蛋白酶:适于在中性条件下作用 碱性蛋白酶:适于在高pH(碱性)下作用,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41,蛋白质水解历程:,蛋白酶 (外肽酶),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42,(3)纤维素的降解 纤维素酶 纤维素 葡萄糖 半纤维素酶 半纤维素 葡萄糖,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43,(4)果胶和木质素的降解 果胶酯酶、果胶水解酶、果胶裂解酶 果胶 单体、二聚体、三聚体 酚氧化酶、漆酶、过氧化物酶 木质素 香气成分前体(如:愈创木酚) 植物性原料用于发酵,果胶、木质素需先水解成糖,才能将纤维素和其它内部成分暴露出来,发

16、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44,(5)类脂化合物,脂肪、磷脂、 游离脂肪酸、 蜡类、油类,脂肪酸 甘油,芳香气味,脂肪酶,-氧化,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45,生化特征:小分子降解产物转化为目的产物,如有机酸、醇等。 主要途径:乳酸发酵、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46,乳酸发酵: 正(同)型乳酸发酵:能利用80%-90%的糖转化为乳酸(HPP,EMP途径),特征的关键酶:醛缩酶,所以乳酸产量高。 如:干酪乳杆菌、Lb. St.等 异型乳酸发酵:能利用50%以上的糖转化为乳酸(HMP途径),同时产生其它产物如乙醇醋酸、二氧化碳等。 如:戊糖片球菌、短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引申:

17、益生菌产品(微生态制剂、双歧酸奶、含抗奶、巨克),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47,酒精发酵:,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48,醋酸发酵: 或异型乳酸发酵醋酸(如短乳杆菌、双歧杆菌) 甘油发酵:耐高渗的鲁氏酵母、蜂蜜酵母将葡萄糖转化为甘油。,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49,生化特征:发酵产物间相互作用,产生风味物质,形成特有风味体系(可理解为酿造食品的“陈酿”) 典型反应:酯化反应 作用:降低了醇和酸的浓度,增加酯香,风味醇和,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50,微生物:细菌 如:老窖酒的生产陈酿中形成: 丙酸菌丙酸乙酯芝麻香 酯酸乙酯香蕉味、弱苹果味、味淡 丁酯酸乙酯甜菠萝香、量大则臭;微麻、微酸

18、 已酯酸乙酯窖府香、凤梨香、微辣,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51,主要作用微生物:细菌 如:老窖酒的生产陈酿中形成: 丙酸菌丙酸乙酯芝麻香 酯酸乙酯香蕉味、弱苹果味、味淡 丁酯酸乙酯甜菠萝香、量大则臭;微麻、微酸 已酯酸乙酯窖府香、凤梨香、微辣,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52,食品的发酵历程是原料中的无机物、有机物、以及为生物复合体代谢的动态表现,其中微生物的演替过程为: 第一阶段:原料处理后,由于温度、RH适宜,料醅表面的微生物迅速繁殖,经一段时间竞争后各类生理类群的微生物按一定比例定居下来。,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53,第二阶段:代谢产物开始积累,原料分解,使基质条件发生变化(酸、醇),微生物区系改变,原来定居下来的微生物类群数量下降,代之而起的是一群高度特异性的微生物(对一定产物有特殊耐受性)。如:酿酒的酵母菌,酿醋的醋酸菌等。,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2),54,第三阶段:高度特异的微生物经长时间较量(对产物及环境的耐受),最适于环境的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又抑制了其他的微生物的生长,最终取得优势。 结束阶段:代谢产物抑制了自身的生长,菌体自溶,发酵终止 均是人为划分的理论阶段,实际过程中交错同时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