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课件.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07413 上传时间:2021-07-2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学习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3,不但要学“药” 更要学如何“用药” 如何“合理用药”,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4,所谓合理用药,是以当代的、系统的、综合的医药学和管理学等知识来指导用药,使药物治疗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基本要求,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5,世界卫生组织对合理用药的定义是“患者能得到适合于他们的临床需要和符合他们个体需要的药品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间隔时间和疗程);这些药物必须质量可靠、可获得,而且可负担得起”。,国家基本药物

2、临床应用指南,6,不合理用药的判断,(一)合不合病情的特点 病因和诱因 发病机制 病理解剖 病理生理 诊断、分型分期分度 并发症:休克、心衰、肝肾衰竭、凝血障碍 症状:呕吐、腹泻、昏迷,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7,(二)、合不合病人的特点,年龄、性别、妊娠、哺乳 职业 伴发症 伴随用药 过敏史和其它不良反应史 人文背景,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8,相互作用 药物经济学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三)、合不合药物的特点 适应症和禁忌症 药效学 药代动力学 药剂学和给药途径 不良反应 相互作用 药物经济学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联合其他治疗,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9,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负

3、责指导:卫计委药政司 组织编写:中国执业药师协会 编写人员:全国三级医院专家: 编写前有讨论-编写-审稿-主编审稿-主委审稿 对编写有要求; 药物应用指南与疾病治疗指南有区别; 编写难度较大. 基于2009版的修订,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0,编写情况,基本药物可以治疗的疾病或临床情况; 非基本药物内容写在”注意事项”中; 重要提示写在”注意事项”中. 临床医师可以根据该指南使用基本药物进行治疗用药. 基本药物中造影剂、麻醉药物没有编写。,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1,编写情况,作者对编写理解差异,尽量使编写内容、水平、深浅、格式等取得一致; 部分内容写的繁简程度; 药物的用法用量; 药

4、物使用范围限于基本药物; 编写具有极大挑战 药物限制, 基本药物的目标决定; 基本药物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以国家基本药物为主,地方增补药物不在其中。 读者对象:基层医师 疾病覆盖广泛:常见病为主,包括可在社区治疗的重病,如肿瘤; 所列2012版基本药物都有使用:注意筛查不遗漏 针对性: 实用性: 理论阐述少:基本没有发病机制、病理等内容; 药物使用方法具体:直接描写用法用量。,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3,使用说明,指南所涉及的疾病拟订依据: 指南2009版延续 指南2009版使用情况调查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版扩展 为医疗卫生机构日常诊疗工作中的常见多发病和基本药物目录能治疗疾病; 与指

5、南2009版比较增加: 肿瘤和血液病:新章节内容 其他:肾功能衰竭,血液病,布病等少量疾病。,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4,使用说明,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医师结合病人具体情况,按照相关的诊疗规定和指南制订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如经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或者超出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 涉及结核、艾滋病、疟疾、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本书将国家已公布的标准治疗指南收录附后。,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5,使用说明,本书供各级各类医院医务人员使用基本药物时参考; 本书对基层医务人员具有指导作用;建议基层医务人员通读该指南; 指南介绍了在疾病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具有处方权

6、的医生如何使用基本药物,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 医务人员在使用指南时,有关药物具体内容可参考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6,使用说明,指南各类疾病的编写力求简明扼要,科学实用,内容包括概况、诊断要点、药物治疗与注意事项四个部分; “概况”主要对疾病流行病学、病因、重要发病机制、病理等进行简单介绍,使基层医师能对疾病整体情况有所认识; “诊断要点”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开展的辅助检查,对一些基层医疗机构无法开展但诊断必须的一些检查也作了介绍;,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7,使用说明,“药物治疗”是该指南编写的主要部分,对可供使用的基本药物使用方法、

7、疗程等作详细介绍,使基层医师能直接根据该指南用药; “注意事项”对一些重要的实验室检查、非基本药物、非药物治疗手段、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转上级医疗机构治疗等作了介绍,以使基层医师更加全面了解疾病整体情况,患者得到良好的医学治疗。,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8,使用说明,在药物使用方法中,指南尽量做到简明扼要,药物使用方法尽量统一,若需了解更加详细的药物信息可参考“基本药物处方集”。 各疾病编排尽量不重复,涉及多科的疾病,一般编入临床主要处理专业中,读者可以在相关专业中查找。 指南主要关注药物给药途径、剂量,对药物剂型、复方制剂的配比等不做特殊规定,有关剂型、规格等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版为

8、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9,培训大纲,根据: 基本药物情况:药品种类 疾病发生情况:基层医疗机构 医师技术要求(主要针对基层医师) 治疗疾病(十九大类、254个病种)分为: 掌握:基层常见病,基本药物可以解决问题 熟悉:基层常见,或/和基本药物可以(部分)解决 了解:处理较为棘手,基层不一定要求,或基本药物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掌握各系统、章节疾病概述、诊断要点、药物治疗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掌握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需要现场及时抢救的急症与危重症应用基本药物的处理 掌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应用 掌握中成药基本药物临床应用 熟悉较为复杂疾病应用基本药物的初

9、步处理 了解复杂或疑难疾病应用基本药物的有关处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1,如:急诊和危重症,掌握:猝死和心肺复苏、高血压危象、急性左心衰、动物咬蜇伤、中暑、淹溺、电击伤、鼠药中毒、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急性酒精中毒; 熟悉:休克、破伤风、亚硝酸盐中毒、苯二氮卓类中毒; 了解: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氰化物中毒、阿片类药物中毒、瘦肉精中毒。,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2,如:感染性疾病,掌握: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膀胱炎、肾盂肾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水痘和带状疱疹、猩红热、肠道寄生虫病; 熟悉:化脓

10、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肝炎、伤寒和副伤寒、霍乱、阿米巴病、败血症、百日咳、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 了解:急性脓胸、肺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布氏菌病、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黑热病、绦虫病、囊虫病、包虫病。,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3,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概况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即病毒性感冒,是由一组病毒引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主要病毒为鼻病毒,其他病毒包括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生率高,成人每年可发病13次,儿童发病27次,具有一定传染性。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起病急、病程大多具有自限性

11、,大多在一周内好转。这种疾病临床表现多样,轻者表现为上呼吸道不适,重者可致死,但病死率低。,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4,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诊断要点 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主要为临床诊断。 流行病学史 季节变换、受凉、与病毒性感冒患者接触等为易感因素;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咽部不适、干燥或疼痛,继之有鼻塞、喷嚏、流涕等,部分患者有咳嗽、痰少或咳白色泡沫痰,重者可有发热、头痛、乏力、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纳差等,体温一般不超过39,且大多在34天内可自行退热。 实验室与影像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大多在正常范围,X光胸片正常。,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5,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药物治疗 缺乏特异治疗,多

12、自行缓解;患者可适当休息、多饮水、进食以清淡饮食为主。对症状严重者可对症治疗,发热、头痛、肌肉疼痛明显者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阿司匹林;进食不佳者可适当短期补液,如葡萄糖氯化钠或葡萄糖注射液,同时加入维生素C与氯化钾。抗病毒治疗大多没有明显效果。,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6,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注意事项 许多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早期表现可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临床需要加以注意,特别在传染病流行季节与地方性感染性疾病流行区,需要加以关注。 抗菌药物对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治疗无效,无需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只有患者继发细菌感染后才需加用抗菌药物。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尚无特别预防措施。,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13、27,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概况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属于上呼吸道常见细菌性感染,儿童、青少年多见;乙型或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为本病的主要致病菌。当某些因素使全身或局部的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方能侵袭人体导致感染,而受凉、潮湿、劳累、烟酒过度、有害气体等为诱因。,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8,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咽痛、吞咽困难、言语不清,呼吸费力、张口受限、耳闷、耳鸣和听力减退。患者多有全身不适、疲乏无力、头痛等,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840,甚至40以上。婴幼儿可有腹泻。 体格检查 患者呈急性热病容,扁桃体肿大明显,表面有黄白色脓点,在隐窝口有渗出物。脓点可融合成假膜状,不超出扁桃

14、体范围,易拭去,不留出血创面。咽部黏膜呈弥漫性充血,可发现腺样体或舌根扁桃体红肿,下颌淋巴结常有肿大压痛。 实验室检查 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白细胞增多。,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9,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 患者需适当休息,多饮水,食用易消化富于营养的半流质或软食。咽痛较剧、高热、头痛与四肢酸痛者,可口服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 抗感染治疗 抗菌药物为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主要治疗药物。青霉素类药物为首选,可选用青霉素G,也可肌注普鲁卡因青霉素或口服青霉素V,或口服阿莫西林。青霉素过敏患者可口服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其他可选药有口服第一代或

15、第二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如头孢氨苄、头孢呋辛酯、左氧氟沙星;对青霉素有超敏反应患者禁用头孢菌素,18岁以下未成年人忌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所有药物疗程为10天。,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30,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注意事项 化脓性扁桃体炎需要注意与猩红热、单核细胞增多症、咽白喉等鉴别。 化脓性扁桃体炎可以引起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局部并发症现已少见;全身并发症主要与链球菌所产生的型变态反应有关,如急性风湿热、急性肾炎等。发生并发症者应及时请专业医师会诊处理。 对反复发生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患者进行扁桃体摘除,需要严格掌握,摘除指针需要结合患者年龄、免疫状态、是否有并发症以及扁桃体局部情况综合考虑。,国

16、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31,社区获得性肺炎,概况 1.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又称为医院外肺炎,指在社区环境中人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发生的肺炎;与住院患者所发生的院内感染肺炎不同,两者在患病人群、病原微生物构成、细菌耐药性等方面存在极大差别,须区别对待。 2.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病原体都可以引起CAP,临床最常见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在不同地域非典型病原体(包括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发生比例差异较大;对有基础疾病患者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也可以引起CAP,老年患者革兰阴性菌明显增加;有慢性肺损伤患者,铜绿假

17、单胞菌感染也不少见,吞咽困难与神志不清等伴有吸入危险者,厌氧菌感染不少见。 3.虽然抗菌药物广泛使用,CAP仍然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特别在6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更高。,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32,诊断要点 符合以下14项中任意一项加第5项者,均可确诊CAP: 1、新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 2、发热; 3、体检发现肺实变体征或(和)湿性罗音; 4、血白细胞10 x109/L或4x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 5、胸部X光检查发现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或间质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社区获得性肺炎,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33,诊断要点 确诊CAP之前需要

18、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肺结核、肺部肿瘤、肺栓塞、肺不张等; 确诊为CAP患者,需要判定是否为重症肺炎,重症肺炎需要及时住院,甚至入住监护病房。凡具有以下情况者需要考虑重症肺炎: 呼吸30次/分; PaO260mmHg或PaO2/FiO2300;需要进行机械通气; 血压90/60mmHg; 胸片发现炎症累及双侧或多叶肺; 尿量20ml/h或80ml/24h。,社区获得性肺炎,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34,药物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抗菌治疗:根据患者年龄、有无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等选择抗菌药物: 青壮年、无基础疾病患者可门诊治疗,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阿莫西林)红霉素(阿奇霉素)口服治疗

19、,也可用大剂量青霉素G(240万单位,每6小时1次)或头孢唑啉(2g,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红霉素(阿奇霉素)口服治疗;疗程12周; 老年、有基础疾病、病情稳定者可门诊治疗,可选用头孢呋辛(1.5g,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红霉素(阿奇霉素)口服治疗;也可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阿莫西林)红霉素(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或左氧氟沙星(5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2周; 吞咽困难或神志不清,考虑有呼吸道吸入厌氧菌感染者,可加用克林霉素; 考虑军团菌感染者须用阿奇霉素或左氧氟沙星治疗,疗程2周; 重症肺炎患者:头孢曲松+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及时住院抢救。,社区获得性肺炎,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

20、用指南,35,注意事项 CAP病原复杂,有条件医院应在用药前采集合格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CAP诊断后应及时用药,以免延误治疗;治疗3天后根据患者情况决定下一步治疗; 危重症患者需要积极抢救,包括有效的抗菌治疗、救治休克、纠正低蛋白血症等。及时转送上级医院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36,急性膀胱炎,概况 膀胱炎可以分为急性膀胱炎和复发性膀胱炎,复发性膀胱炎每次发作的临床表现和治疗与急性膀胱炎相同;膀胱炎是最为常见的尿路感染,多见于女性,特别是生育期与老年女性发病率高。引起急性膀胱炎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常见细菌有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膀胱炎多因细菌经尿道上行感染而致。复

21、发性膀胱炎与尿路畸形、结石、膀胱返流、糖尿病、雌激素水平低下等有关。,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37,急性膀胱炎,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的尿路刺激症状,即尿频、尿急、尿痛,严重者甚至出现尿失禁;尿液浑浊、血尿,甚至尿血现象也比较普遍;急性膀胱炎多伴有下腹部疼痛与压痛,发热少见;新婚期女性发生的急性膀胱炎称为蜜月综合征。 小便检查 尿液混浊或肉眼血尿,显微镜检查可发现大量红白细胞。,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38,急性膀胱炎,药物治疗 多饮水。 抗菌治疗 一般口服3天下列药物之一即可:复方磺胺甲噁唑(2片,每日2次)、诺氟沙星(0.2g, 每日2次)、呋喃妥因(0.1g,每日3次);对复发

22、性膀胱炎需要消除导致复发的原因,可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5:1)625mg 口服,每日3次;复发频率过高患者,可采用每晚睡前口服一次上述药物预防复发。,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39,急性膀胱炎,注意事项 复发性膀胱炎患者需要积极寻找复发原因,积极治疗相关基础疾病。 对上述治疗无效者,需要进行小便培养,根据细菌种类与药物敏感性选择药物.,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40,细菌性食物中毒,概述 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这类疾病常常急性起病,潜伏期短,容易集体发病,发病者多有共同进餐史;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污染菌种比较多,常见如沙门菌、副溶血弧菌、葡萄球菌、腊样芽胞杆菌

23、、变形杆菌等。,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41,细菌性食物中毒,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史 多在夏秋季节,有进食不洁饮食史,同餐者有类似发病,潜伏期大多在数小时之内。 2.典型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部分患者有发热表现,由于污染细菌不同,临床表现有所差异;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剧烈腹泻可导致严重脱水、肌肉痉挛等,一般不发热;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多因进食海产品而致,腹部阵发性绞痛、典型大便为洗肉水样、可有发热;沙门菌食物中毒多在进食皮蛋后发生,除腹痛腹泻外,发热较为明显。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大多白细胞轻中度增加;水样大便为主,显微镜检查可能有少量红白细胞

24、。,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42,细菌性食物中毒,药物治疗 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对症治疗为主,一般少用抗菌药物。 1.对症治疗 呕吐腹泻明显、脱水严重者,可静脉或口服补液,可选用口服补液盐、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等,注意纠正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2.抗菌治疗 轻症患者一般不用抗菌药物,腹泻严重、大便为黏液血便者,可选择复方新诺明1g, 每日2次;或诺氟沙星0.2g, 每日2次,或左氧氟沙星0.4g,每日1次,疗程35天。,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43,细菌性食物中毒,注意事项 1.细菌性食物中毒多为集体发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需要报告疫情,并寻找污染源,进行处理。 2.细菌性食物中

25、毒需要注意与其他腹泻相鉴别,包括细菌性痢疾、霍乱等。,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44,指南的附录,肺结核的化学治疗 (耐多药肺结核防治管理工作方案)摘要 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药物及一线治疗方案 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麻风病的联合化疗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 儿童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中国免疫规划接种表 体表面积表DuBois式,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45,要学习特殊情况用药,老年、妇女、儿童、新生儿 妊娠 肝肾功能受损,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46,要学习处理药物治疗的矛盾,1、药物治疗矛盾的表现 药物的选择和联合 剂型和给药途径 剂量 给药方法 疗程,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4

26、7,2、造成药物治疗矛盾的因素 (1)病情因素 病因、诱因、病理 临床表现、分型分期分度 并发症、伴发症 (2)病人因素 妊娠、哺乳、老年、儿童 体质 社会人文 依从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48,(3)药物因素 适应症、禁忌症 药效学 药代动力学 不良反应 相互作用,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49,3、药物治疗矛盾的处理 调整治疗的重点 调整治疗的措施 调整预期的结果 调整治疗的方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50,要学习处理药物治疗的风险,所谓风险是指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不良事件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51,1、风险事件(风险由可能性转化为现

27、实性) 不良反应 用药差错 无效甚至恶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52,2、风险因素(能够促使或提高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及/或加重风险事件发生后损害程度的因素) 药物因素 病人因素 病情因素 管理因素,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53,3、风险评估 发生风险事件的可能性 风险事件造成损害的严重性 疾病风险与药物治疗风险的比较,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54,4、药物治疗风险的处理 避免药物治疗的风险 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减轻风险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 做好处理风险事件的预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55,要发现疾病难治的因素,1、病情 病因病理 分型分期分度 诱因、激发因素 病情进展 并发症

28、,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56,2、病人因素 生理特征 病理特征 伴发症及伴随用药 社会心理 用药依从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57,3、药物因素 疗效差 安全性低 质量不好 联合用多种药 联合其他治疗,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58,4、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处理、判断不当 5、疾病诊断、分析、判断不当 6、药学评估不当,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59,指南的推广,提高认识: 管理部门 专业机构和人员 加强宣传: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价值与地位 提高专业人员的配备率(拥有率): 跟踪随访,调查研究,不断改进: 主动推广,提升价值: 理论培训 现场指导 问题解答,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60,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